海棠文

分卷阅读246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大地主 作者:尹琊

    分卷阅读246

    这一幕,大家都愣住了。

    傅易名声响亮,很多人早就知道,却从未想过,一个过了四十岁的男人竟然还能有这样的风骨,说他只有三十岁恐怕没人会怀疑。

    傅王府拟的聘礼单子不仅数量多,而且每一样都很珍贵,和傅无天当初拟给安家的聘礼单子差不多,很多贵重物品都是赏赐的,特别是先皇在的时候,赏给傅王府的宝物多如牛毛。

    郑母看到这张聘礼单子,嘴巴张大差点说不出话来,每一件几乎都是价值连城的宝贝,跟傅王府的一比,她给女儿准备的嫁妆还真是一点都不够看,让郑母欣慰的是,女儿嫁过去后应该不会受到什么委屈。

    随后,双方便商议了一个迎亲的日子。

    因为三月份没有一个良辰吉日,所以他们选在四月份,四月份的吉日比较多,不过最快也要初六那天。

    傅易没有留太久,商议过后就准备离开,他走到神情恍惚的郑君琦面前,看到她的反应只是轻轻一笑,抬起的指尖滑过她的脸颊,被他碰触到的地方迅速的泛起一抹红晕。

    再等我一个月。

    耳边传来傅易温和的声音,郑君琦耳根子已经迅速的染红了,细弱蚊蝇的应了一声。

    傅易离开后,郑家像炸开的锅一样,下人们也替她们的小姐感到高兴,谁说小姐嫁不出去?

    这就叫做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丫头啊,真是太好了,你终于要嫁出去了。郑母抓着郑君琦的手,眼眶红红的,在傅易走后终于忍不住了,她盼了那么久,终于盘到这一天,以后谁还敢说她的女儿是老姑娘,就算真的是老姑娘,谁能像她的女儿一样,到了二十七岁还能嫁给傅易这样的人,绝对找不出第二个了。

    郑君琦用袖子擦掉郑母的眼泪,她何曾想过自己会有这一天,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嫁给一个自己真心喜欢的男人,整个君子城恐怕没多少个。

    娘,别哭,这是喜事,我们应该笑。

    郑母连忙点头,喜极而泣:对,我们不能哭,要笑,要让那些嘲笑郑家的人知道,我的闺女嫁了一个好男人。

    傅王府

    老王爷对四月初六这个时间并不满意,因为太久了,他巴不得三月份就让傅易把人家姑娘娶进王府,但是三月确实没有哪一天是迎亲的好日子,抱怨几句也就作罢了。

    闹哄哄的谣言和提亲事件过去后,众人终于有时间坐下来,由于时间紧,所以前几天王府上下几乎忙得团团转,安子然也没时间问小叔和郑姑娘在凤城办的事情怎么样了。

    现在有一个月的时间准备成亲的东西,只有老王爷一个人闲不下来,按自然和傅无天都没有插手。

    小叔,关于散播谣言的人,你有什么头绪没有?

    傅王府查不到谣言的始作俑者,安子然一直都很好奇,到底是谁有这么大的能耐和恩怨,如果真的有深仇大恨,对方很可能会再出手,这样的敌人必须尽早拔除。

    傅易摇摇头,说实话,我也想不到会是谁?

    他管理傅王府的产业已经十几年,因为年轻时经历的那场变故,他的性格变得比以前更沉稳,这些年也没有刻意扩大傅王府的产业,所以傅王府的生意不像卓家这些商人世家做得那么大。

    而且因为他进退有度,从不拿傅王府的权势欺压别人,所以在商人间的口碑还不错,别人对他的形象多是书生一般的斯文和温和,即便与人有过摩擦,那些人也不可能把他当成仇人,所以傅易还真想不到谁会这么恨他。

    难道是郑家的仇人?安子然问道。

    这次不等傅易说话,傅无天就否定了,他已经调查过郑君琦的情况。

    郑家没什么仇人,郑君琦的爹在世时是个老好人,心肠很软,受过他帮助的人很多,虽然这些人未曾知恩图报,但是也不可能对郑家落井下石,至于郑君琦,她也没有与人结过怨,生意上的冲突也不大。

    不管什么原因,如果这个人真的与我们有仇,迟早会再露出马脚。傅易眼神幽深,躲在暗处的人最好不要让他逮到,傅王府的男人都是睚眦必报的人。

    安子然转移话题:对了小叔,你和郑姑娘在凤城的事情顺利吗,事情办得怎么样了?

    按照你说的,枲麻的种子已经卖给那些农民了。傅易想起那些农民拿到枲麻的种子后激动的表情,也不禁佩服侄媳周全的考虑以及大度。

    棉布的出现冲击的对象不仅仅是布商,最大的受害者其实是凤城的农民。

    凤城是麻布的发源地,是大亚人口最多的大城,附近围绕着很多小村庄,这些村庄的农民有九成是靠种植苎麻等农作物为生的,如果麻布被棉布取代,这些农民等于失去赖以生存的生计,恐怕会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农民会活活饿死。

    到那时,凤城恐怕会成为一个悲剧。

    安子然不是铁石心肠,虽然这样会使枲麻的种子流出去,但是他从未想过能独享枲麻,只是时间早晚而已。

    所以他顺道拜托小叔帮他带一批种子前往凤城,这些种子不是免费的,需要那些农民花银子买,但是不贵,不过为了避免有些人浑水摸鱼,每家每户只能购买一定的量。

    原本感到绝望的农民,得知有人贩卖棉布的种子后,起先不相信,直到对方拿出证明,不知道有多少人当场喜极而泣,当时的画面,傅易现在想起来,心里还很震撼。

    他看到一个农民坐在老炕上,两鬓已经花白,满面愁容,那是对未来的绝望,他的老妻则抱着一个四五岁的小孩坐在椅子上,小孩在她怀里哭泣,妻子却两眼空洞洞的望着天空,不知道在想什么。

    在他们家后面有一片土地,土地里种着一片绿油油的长叶苎麻,收获了这一片就够他们家几个月的开销,但是以后呢?

    但棉布渐渐推广至大亚各地的时候,当很多人穿起棉布做的衣衫时,麻布的市场虽然不会完全没有,但是可能连原来的二成都没有,到那时,商家不可能将他们每一户种的苎麻都收去,所以还是有一些人会活活的饿死。

    傅易带去的种子对他们而言就是雪中送炭,特别是他们对未来感到绝望,寻找不到出路的时候。

    安子然完全可以想象得出他们当时是多么的激动。

    因为这件事是突然决定的,所以别人可能没那么快就收到消息,等那些对枲麻有想法的人知道这件事后,部分农民估计已经把种子撒到地里,就算没有也没什么大问题,因为每户人家的种子并不多。

    第二百零八章 表白

    傅易和郑君琦从凤城回来不仅带来了好消息,还有一些纺织方面的技术人才,有些是拖家带口,有些是外出打工的青年。

    郑家

    分卷阅读246

    -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