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脉动生产线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一秒记住,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1172厂。
    现在,国内很多飞机工厂都火了。
    先是1132厂,成功地将歼十四战机卖到了很多国家去,不断地赚取着宝贵的外汇,现在,随着这场海战的结束,飞豹战斗轰炸机也成了全世界最耀眼的明星,现在的1172厂,飞豹战斗轰炸机就在全速地生产之中。
    上次的厂房被烧,警钟长鸣,工厂的管理更加严格,而且,正好新开了一条更加现代化的生产线,各种的数控机床设备的加入,让战机的生产更快了。
    同时,另一条,就是脉动生产线的概念的引入。
    传统的飞机装配方式,其实不能算是生产线生产,和人工生产是差不多的。
    这种方式将飞机停在固定机位,然后工人依次完成自己的装配任务,反复操作,从而达到量产的目的。
    以前去战机工厂视察,都是这样的,,通常是多架甚至十多架战机在地板上一字排开,每一架战机都固定在各自独立的总装台架上,由负责不同工序的技术人员分别进行各自的组装环节测试。在总装完成之前,每一架战机的位置基本上都是静止不动的。
    各道总装工序所需的机翼、发动机、线缆、仪表、显示器等零部件,都要依靠人工或者起吊设备在厂房内进行来回运输。这就是传统的固定站位式装配生产线,也被形象地称为“机库式装配生产线”。
    这种方式虽然简单,但是存在效率低,耗时长,质量管控差等问题。随着飞机需求量的增长和研制任务增多,这样停车场式的飞机装配模式显然无法适应生产的要求,所以飞机装配生产线需要有所改变。
    如何改变?当然是引入流水线的概念。
    脉动装配生产线最初是从移动式汽车生产线衍生而来,整条生产线分为五个工作区,分别完成不同的总装工序。
    这样,每个工作区分工明确细致,工作量单一重复,配备了专业的自动化设备和先进的供给线,装配线过程流畅,当飞机的装配工作全部完成时,生产线就脉动一次,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这种生产线,本来在后世要到了新世纪才能出现,但是现在,秦观提出了这个概念之后,就获得了工厂的大力支持。
    1172厂,本来就是锐意改革进取的,当年在飞豹的设计中,就是第一款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出来的,大大地提高了效率,现在,他们又面临着很多的飞豹的订单,改进生产工艺,提高飞机的总装效率,那也是势在必行的了。
    现在,秦观站在了生产车间里,看着飞豹的生产,脸上满是笑容。
    飞豹战斗轰炸机,也成为了北方工业公司的一款拳头产品了,随着这款产品的大量销售,国家的外汇储备,也在嗖嗖地向上涨。
    飞豹和c801导弹的组合,简直就是很多国家的海军航空兵的不二选择啊。
    魏厂长站在秦观的身边,耐心地向他讲解,秦观听的不断点头。
    “现在,白银国已经战败,他们国内的环境很混乱,所以,白银国的订单,咱们先推一推,等到明确之后,他们付款,咱们再给他们生产。”秦观说道。
    白银国战败之后,国家本来就已经恶化的经济形势会更加恶化,说不定政府都会破产的,这种时候,可不能傻傻地继续给他们生产。
    什么友情,自己的友情,就是利用他们在驴岛战争中大放异彩啊,现在自己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白银国,也没有啥好利用的了,到了后世,他们连喷气机都装备不起,全部变成螺旋桨飞机了,他们能有什么前途?
    “是的,我们现在的订单,已经能够生产到后年去了,据说空军对咱们的飞机也很感兴趣的。”魏厂长的一旁,陈老说道,他的脸上都是满足。
    当年,歼轰七是很尴尬的,原本作为空军和海军共同的机种,联合研制,降低成本,但是空军死活要并列双座的,觉得这样容易操作。
    最后,因为技术限制,并列双座的机型无法研制,只能搞串列的,这种情况下,空军就撒手不管了。
    海军本来经费有限,维持飞豹战斗轰炸机的研发,眼看就要进行不下去了,幸亏这个时候秦观出来,挽救了这个项目,才有了今天。
    都说好马不吃回头草,但是现在,空军回过头来吃飞豹这个草了。
    虽然空军的可变后掠翼的歼十一战机,是可以进行多功能改进的,但是这款飞机的成本高啊,大量地采用钛合金,哪里有飞豹简单便宜。
    秦观点点头:“空军的需求,和咱们海军的需求不同,空军要超低空飞行,面临的危险更大,咱们的飞豹,也要进行对应的改进才行。”
    在后世,飞豹摔机时有发生,有人就说什么飞豹不好之类的,其实,比较万小时的摔机率的话,比歼五,歼六这些飞机低很多了,而且,它摔机,也是因为贴近实战,经常飞超低空,和西方相比,失事率也不高。
    因为超低空,弹射跳伞的成功率也很低,这些,都需要改进。
    视察完了飞豹战机的生产,很快,一众人进了旁边的厂房内。
    这个厂房,外面的看守更严,当大家走进来的时候,就听到了里面还在传来连续不断的争吵声。
    “不,不,你们想要我们的系统内部代码,这不可能,绝对不可能。”说话的人用的是牛国语言:“我们是不能提供的。”
    “当初过来的时候,我们的协议,是全套的技术。”
    “没错,我们给了你们这些全套的设备,但是,内部的代码,不行。”
    在争吵中,秦观等人走了进来,就看到了厂房内,两架大型的喷气机停留在那里,机身的附件开口处,很多设备都被拆开了。
    一众的科研人员,正站在那里,对着一套系统,发生着争吵。
    猎迷反潜机,秦观一眼就认出来了,这种飞机,就是上次根据协议,交换过来的。
    现在,看来不是很顺利啊。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