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3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原主不知晓赵雪晴的狼子野心,当初听到这些后自然是跟着乐呵,但是孟婆肯定不会如此成全赵雪晴。既然赵雪晴想要用利刃扎进别人的弱肋,那么就由孟婆来戳她的死穴,直到戳死为止。
    在孟婆看来,这世上就没有不存在弱点的人,原主如此,赵文举如此,赵文翰如此,刘氏如此,赵雪晴自然也如此。
    赵雪晴最怕什么?
    孟婆心中有数,行礼坐下后,笑着向刘氏说道:文举在铺子里忙着,文翰专攻诗书,如此用功,也不用母亲操心,那么如今就只剩下雪晴了。rdquo;
    赵雪晴疑惑地看向孟婆,故作天真地问道:大嫂,我怎么了?rdquo;
    孟婆在看到赵雪晴这种作态后,全身都起了鸡皮疙瘩,就像是一条披着羊皮的蛇在向你示弱,实际上是在算计如何连骨头都不剩地把你吞下去,想想就恶心。不过,孟婆何许人也?大千世界无所畏惧之人,此时用一种关切的语气说道:自然是妹妹终身大事啊。rdquo;说着还向刘氏瞟了瞟。
    见刘氏一副了然还颇赞同的神情,赵雪晴的表情果然凝滞半刻。
    赵雪晴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图谋赵家的庞大家财,但是一旦赵雪晴成为外嫁女,就算赵家人死绝,这些家财也和赵雪晴无关。
    所以,赵雪晴最怕什么?那就是嫁人,这就是她现在的死穴。
    第3章 商门罪妇-02
    刘氏早年守寡,靠着娘家才能和想要吞没赵家家财的赵家族众抗衡,历尽辛苦终于守住了赵家,保住了家业。虽说十几年过去,刘氏如今也还不到四旬,但是经年指点生意和主持中馈,即使是家常闲谈,言语中也有一种隐隐迫人的气势。
    听到孟婆谈及赵雪晴的婚事,点头说道:最近想着文翰的婚事,倒是忘了雪晴也到了年纪。rdquo;
    孟婆这时看见赵雪晴的眼神忽然暗了下来,心里琢磨着或许刘氏偏颇的爱也是让赵雪晴走上歪路的原因。
    不患寡而患不均啊。
    孟婆看着赵雪晴不过转瞬之间已经收整好表情和眼神,然后用羞涩的语气撒娇说道:娘,女儿不想这么早议亲嘛,女儿想等二哥高中后给赵家娶一门高门贵女后再嫁,到时候女儿沾了二哥和二嫂的光就能嫁得更好,嫁得更好也就能更好地帮衬家里。娘,您说是不是这个道理啊?rdquo;一副为赵家打算的言辞瞬间收买了刘氏,刘氏打趣说道:女儿家说这个也不嫌害臊。rdquo;
    为赵家着想?小祸害,你记得这是你自己说的。孟婆扇着蒲扇,略显忧愁地说道:儿媳虽从官娘子没落为民女,虽然见识不多,但是族中有资历颇深的官家夫人,所以儿媳现在想转告几句官家夫人的见解给母亲。rdquo;
    原主对气势强硬的刘氏有着几分畏惧,不过刘氏几乎所有的心思都在商铺和赵文翰身上,所以对原主既不多过问也不多为难,原主乐得清静,除了早晚问安,在刘氏这里她就是一个会笑的泥人。
    怕是刘氏也的确是在心里这么认为原主的,所以听说原主主动说话,而且提及的可能是官家之事,就有那么几分好奇,说道:直言就是,不用顾忌。rdquo;
    孟婆愁上眉梢,说道:母亲,儿媳在闺阁之时,曾经听过嫡支的伯母多次提过,官场门户多出读书人,那是因为官场子弟的父亲是官,爷爷可能也是官,外祖父也可能是官,一个关系网结下,那些官家子弟可以从中得到太多的好处。譬如诗书见解,古语常言lsquo;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rsquo;,可见有学识有见地甚至有科场经验的人所说的话是多么有用,能让多少懵懵懂懂的读书人少走多少弯路。其二,那就是主考官的偏好。书生做文章都有自己的风格,同样的,主考官也有自己喜欢的风格。如果万幸的,文章的风格迎合了主考官,那么对于提升名次自然大有好处,但是若是被主考官不喜,那么即使文章多么的有见解,那都是没用的。其三,最重要的也就是当今的圣意,虽说圣意不可揣测,但是环顾朝堂,一些有资历的官员还有能够多半猜出圣上的关注之处,那么科举的文题就很可能就和圣上焦灼的事务有关。但是我们这等平民,一无诗书见识,二无文章风格意识,三无朝堂大局观,那么即使苦读十年,甚至二十年,中举又能有几多盼头?rdquo;
    孟婆一番话让刘氏和赵雪晴纷纷震惊。刘氏是商户出身,从商户嫁到商户,一生都在商场上打拼,守寡后以一己之力顶起门户,经历过许多磨难和白眼嘲讽,所以刘氏对官场的权力非常非常的向往,总是期盼有一天赵文翰能够一朝为官,从此以后赵家在朝堂上也算有自己人rdquo;了,再不用卑躬屈膝去讨好那些官爷。
    能够为赵文翰延请名师,让赵文翰专心读书,刘氏认为自己已经眼光长远甚至见识出众,但是没想到孟婆一席话彻底将刘氏淹在了深海里,瞬间差点喘不过气来。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打地洞。rdquo;难道这辈子就止步于此?
    那可不行,刘氏想到此,再顾不及架子,忧心地问道:那依源娘所说,这该如何?我不懂,更没有门路啊。rdquo;
    源娘?真是亲切。孟婆心里冷笑一声,可是还未等孟婆答话,赵雪晴攥着帕子悠悠地来了一句,既然大嫂深知这等见解,为何今日才说?如果早说,不就可以让二哥少走许多弯路吗?rdquo;
    --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