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分卷阅读158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锄下有火 作者:孢子叶球

    分卷阅读158

    历山大,而她身旁留着一头浅棕色长发的竟然是格蕾塔!

    秋穆几乎是愣在了原地,她欣喜又惊诧地看着她的同事、同志和家人们小跑着过来,和她拥抱在一起。

    作者有话要说:  2017年的最后一章,祝大家新年快乐!

    (本来想把这篇文在2017年完结的,看来要拖到2018年1月1日了……)

    ☆、第一百五十六章:获奖

    “帕沙,帕维尔·格里戈里耶维奇——还有埃德加——亚历山大,这简直是——格蕾塔竟然也来了,这一路上真不容易——”秋穆都不知道该先跟谁说话好。在她之前思念分子钟小组时或许感到过悲伤,然而此时却只有团聚的喜悦。

    “我|操|你个白痴,伊柳沙!”帕维尔狠狠地在她肩上怼了一拳,“你她爹的三年都不回来,信也寄不过去,问也问不到人!”

    “通讯条件的恶劣,也不以我的意志为转移呀!”秋穆觉得她出拳的地方都疼得麻木了,然而还是兴奋地捏着帕维尔的脸颊扯了扯,“你以为我不想操|你么,帕沙,我做梦都想操|死你个蠢货!”

    听着这种对话,亚历山大忍不住咳了两声,用俄语说道:“咳咳,这种梦自己做就行了,没必要说出来。”又用英语问旁边一脸惊讶的工作队员们:“姑娘们,这是怎么回事儿?”

    “我想是之前误会了吧。”其中一个年轻人尴尬地用英语说道。看起来这些工作队员们跟之前的高家村工作队员一样,都是解放区的学生。

    秋穆对她说道:“那能把枪还给我了吧?我到时候还得还到我们村儿的民兵队去。”

    那个姑娘立刻把枪还给了她,然而仍旧显得有些迷惑。

    帕维尔像是发现了什么神奇的东西一样,惊讶地看着秋穆:“我的老天,伊柳沙,你竟然能说汉语!”

    秋穆故作惊讶地说:“我的老天,帕沙,你竟然得了阿尔兹海默症1!没关系,咱们想想办法一定能治好的。倘治不好,我一定替你抚养瓦洛佳和尤拉2到长大成人。”

    “谢谢你这番好心了。”帕维尔顺势说道,“要是以后瓦洛佳娶了伊莎,这事儿就更名正言顺了。”

    “滚!”秋穆顿时炸毛儿,“让你那两个小兔崽子离我儿子远点儿!”

    “人家是自由恋爱,咱们当母亲的能有什么办法?”帕维尔却故意说道,“从前只听说过包办婚姻强迫孩子结婚的,可没听说过强迫孩子不让结婚的。”

    格蕾塔忍不住戳了她的脑袋一下儿:“在这儿贫什么,伊莎才多大?你们俩整天都在想什么?帕维尔我就不说什么了,伊利亚你在艰苦的环境下做了三年革命工作,怎么还这个德行?”

    这回连埃德加都忍不住笑了。亚历山大也打趣道:“什么样儿的人说什么样儿的话。幸亏伊莎不随你。”

    “是么?那维卡可挺随你的,亚历山大。”秋穆挑眉道。她可没忘维克托利亚给她下药的事儿。

    “维卡又怎么了?”不知从哪儿冒出来一个清脆的声音,而后那个金发男孩儿便出现在他们眼前。

    正当秋穆惊讶于连维克托利亚都来了的时候,突然一团儿灰乎乎的东西就向着秋穆扑了过来:“妈妈!”

    秋穆惊诧万分地接住这个穿着灰色衣服的小男孩儿,一开始甚至都快没认出来他是谁。然而毫无疑问,他身上尽管也带着一半儿的斯拉夫血统,却有一双遗传自秋穆的、眼角微微向下因而看上去友善而可信的眼睛。

    “伊莎,你可真沉。”秋穆把伊斯克拉抱起来,掂了掂重量,“瞧瞧你,都快长成一头小熊了。”

    仿佛这世界上和她最亲近的人都来到了这里,秋穆有些欣喜却不无诧异地问道:“你们怎么都来了?”

    “这是个挺长的故事。”亚历山大说道。

    她给秋穆简要地讲了一下儿1946年当秋穆离开莫斯科后发生的事儿。在秋穆离开分子钟小组不久,他们关于端粒酶的论文就得以发表了。这篇论文因为部分地揭示了真核生物生老病死的规律,而很快得到了学术界的关注,甚至连卡尔·昆汀奖3的委员会都表示要考虑给他们的研究成果1947年的奖项。

    “卡尔·昆汀奖?我的马克思,那可是一百万美元啊!”秋穆不禁感叹道。

    “但是亚历山大拒绝了,你猜为什么?”帕维尔紧跟着说道,“切,那帮评奖的资产阶级老家伙!她们一开始说卡尔·昆汀奖最多只能发给四个人,要求分子钟小组把格蕾塔踢掉,理由是怀疑他的贡献较少,说白了就是因为他是男的。亚历山大当然不会同意,格蕾塔是分子钟小组最早的成员。说实在的,格蕾塔的贡献哪由那帮资产阶级老走狗说了算?”

    听到这儿,秋穆忍不住笑了:“所以这一百万美元就打水漂了?”

    “没呀,你再听我说。”帕维尔又说道,“亚历山大这么讲了,那帮老家伙心里怕也觉得过不去,特别是传出去卡尔·昆汀奖被拒绝了,对委员会的名誉不利。所以她们又找过来,要求把你的名字抹掉,理由和格蕾塔的相同——实际上就是种族歧视,对不对?亚历山大当然不同意——别说是亚历山大,连我都不会同意,要我就跟她们干一架!她们说你在分子钟小组的时间比较短,但亚历山大说埃德加的时间更短,那帮老家伙就没话说了。”

    “可你猜怎么着?”帕维尔以极快的语速继续说道,“那帮老家伙又改口只发给亚历山大一个人,还是被拒了。我们的亚历山大·恩格尔同志在《真理报》上发了一篇文章,明确说明了有关端粒酶的研究是分子钟小组五个人的共同劳动成果,痛斥了某委员会性别歧视、种族歧视和极端个人主义的做法。这事儿在学术界闹得大了,卡尔·昆汀委员会的老家伙们挂不住面子,把原先最多发给四个人的规则改成了最多发给两个研究团体,所以——分子钟小组获得了今年的卡尔·昆汀奖!”

    一阵狂喜迅速爬遍了秋穆全身,她最初简直不敢相信,而后却又觉得理所当然。这里面毫无疑问有亚历山大和格蕾塔的功劳,也有帕维尔、埃德加和她自己的功劳,但是就只有他们五个人的功劳吗?并不,完全不。无论是实验室的设备、材料还是实验技术,所有的一切都建立在一定的工业基础上,在现代社会所有的一切技术与科学研究都相互关联,没有什么所谓的个人、个别人的成果,归根结底这还是用多数人的努力成就了少数人的辉煌……

    “这一百万美元——你们打算怎么办?”秋穆问道。

    “这就是我们来这里找你的原因。”亚历山大微微笑道,“同志们,这已经是时候来实现咱们的国际主义。”

    分卷阅读158

    -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