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分卷阅读11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所有的玉器,踢坏了数张案几和屏风,往日挂在栾天策脸上的灿烂笑容不见了。皇帝面色阴沈,目中燃著怒火,正极力吸气平复情绪,见到名忧尘进入,好似才勉强压下火头。
    “忧尘,你来得正好。朕让他们速查五弟遇害之事,但他们……罢了,你过来听听那些该死的奴才回覆给朕的是什麽?”
    名忧尘接过栾天策塞到他手中的奏报,上面赫然写著栾竣泓昨日与他畅谈後回到府中,入睡前服下太後派人赏赐到王府的参汤,不久便有不适之感,终在凌晨毒发身亡。
    “那些没用的奴才居然把这种结果向朕奏来,莫非他们意指是太後和你联手将五弟毒害了吗?”说到这里,栾天策怒气冲冲地踢了倒搁在脚边的红梨木椅一脚,劲力过处竟将这实木的大椅脚腿踹烂,想是火气又被挑起,怒到了极点。
    “皇上无须动怒。吏、刑二部尚书既然这样上奏,这其中必有缘故。他们不敢猜测太後与臣,如此报於皇上大概也是深信这一点。不过空穴来风也非偶然,这份奏摺中,不是说送参汤的那些内侍都在今晨被鸩杀了吗?”
    “可见这背後必有主谋之人,他不仅害了朕最信任和器重的皇弟,还想把这滔天罪名推到太後与你身上。当真是可恶之极!”
    “送参汤去的内侍的确是太後身边的亲信,难怪王爷毫无戒心,他或许还以为那是皇上授意的。”
    “朕问过母後,昨日五弟向她请安,求她和苓萱照顾好承廷。母後应允,後因五弟即将前往我方与凉国的边境和谈而赐下参汤,希望竣泓能多多补养身体。但朕相信,母後不会令人在汤中下毒!”
    “那麽问题一定出在送参汤的那些人身上了。太後就算想对楚王不利,也理应不会如此愚笨,明著下毒,落人话柄。臣想,那背後指使之人或许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才藉机在太後赐的汤中下毒。”
    名忧尘不轻不重地说著,语气中透著淡淡的惋惜和沈重,似乎也对栾竣泓在这个时候亡故感到为难。
    “此刻人人都知五弟身肩重任,绝对不能有事。不知还有什麽愚蠢之徒竟在这个要命的时候下此毒手?朕知道太後与忧尘皆无除掉五弟的动机和念头,害死五弟的主谋者……朕此生誓必将他找出来千刀万剐,方能消除心头之恨!”
    栾天策咬牙切齿地说著,眼睛快透出火来,脸上又露出毫不加掩饰的悲恸,想是对栾竣泓的身亡,痛心到了极点。
    皇帝举步向前走了几步才又定下神,他看著凝神沈思的名忧尘,眼里的怒气尽量收敛,随即浮上疑虑,“不知忧尘此刻在想什麽?”
    “如今楚王既殁,凉国那边必起战事。臣刚刚收到南夷王起兵作乱的军报,只叹分身乏术,无法兼顾两边为皇上分忧。”
    “南夷反了?”栾天策怔住,继而看向神情自若的名忧尘,“不知忧尘有何妙法退敌?”
    “皇上此刻应比臣更加清楚如何解决难题吧?”名忧尘温声开口:“如今南方前线吃紧,军心民心皆不稳。凉国又虎视眈眈,臣与皇上必须分而击之且不可同时领兵交战,以防他们两方形成前後夹击之势。”
    “南夷公然挑衅开战,不可能再安抚。朕认为,必须给那个不安分的南夷王迎头痛击,最好能一举歼灭他们才是上上之策。”
    “凉国这边,臣有把握劝说那女王,尽其所能将战事拖到皇上平定了南方之後。”名忧尘沈声说著。到了此刻,就算他不愿给皇帝建立功绩的机会也不成了。
    他不可能兼顾凉国与南夷,若同时面对两国进攻,再加上各地藩王手中握有重兵,居心难测,难保天都不失。名家虽有良将却无天子身分尊崇,尽管栾天策在世人心目中尚不成熟,但他毕竟是名正言顺继位的皇帝且身具大将统帅之风。
    再说,名忧尘知道当他专心对付凉国之时,就算他想阻止皇帝去南方督军也不成了。
    眼下的决定或许对天都和他来说,都是一个契机?
    心中暗暗转著这些念头,名忧尘又淡淡安慰了栾天策几句,紧接著与一扫阴霾及暴戾之气、似乎已经恢复了理智的栾天策很快商量好应战南夷与安抚凉国的诸多事宜。
    他二人最终定下让栾天策带领名忧尘拨给的八万人马去南方平乱,在名忧尘赶赴边境解决凉国的争议期间,请出德高望重的前相国,让他和三公以及名家在京城的守将临时代君处理朝政,共同坐镇後方随时给予前线支援。
    商定好这些事之後,名忧尘不再耽搁,调齐原本打算去南方的随从匆匆向与凉国相接的边境出发。栾天策亲自送他出了宫门,在名忧尘迈上马车的那一瞬间,皇帝不由自主上前握住名忧尘的手,紧紧捏了捏。
    “一切小心。”
    名忧尘回头,见栾天策眼中流露的关切与平时看不太清楚的深沈神色,这样的皇帝让他微感陌生,但那份对他的执著与体贴却是丝毫未退。
    心中莫名微动,名忧尘点点头,突然扬眉说道:“臣与皇上打个赌吧,看谁先解决自己负责的危机,不知皇上以为如何?”
    “好,若朕赢了忧尘,日後你不可再反对朕在掖鸿宫中留宿。”
    “臣若侥幸得胜,所求之事正与此事相反。”
    君臣二人立於马车上下,轻轻三击掌,四周的人不知皇帝和相国的赌注,兼佩服他们在如今这样的情况下还有f情逸致,浑然不将难题放在眼中。
    名忧尘终於进入马车,栾天策目送队伍离去,眼内弥漫的温热慢慢消失,涌上一股淡淡的寒意。
    “成憬,你认为楚王之事和名忧尘有没有关系?”
    “老奴身为内侍,不便议政。”杜成憬低声回话。策天策难得询问他要紧之事,这个老太监明白皇帝并非真正看重他的意见,仅仅是心情恶劣之时想找一个还算比较信任的人说说话罢了。
    “恕你无罪,讲!”
    “按理说,相国应无在此时动手杀害楚王殿下的动机,但若暗中有什麽玄机,老奴就不知道了。”知道无法避过皇帝的询问,杜成憬只好低声回答。
    “朕也是如此认为。”栾天策负手望天,看见半空中不知何时堆积了一些暗色的云层,他眼瞳微缩,转身毫不迟疑地大步向宫门的方向走去,“事已至此,朕再猜也无法抓住毒害竣泓的元凶。唯今之计,只有想尽办法抓住这个机会,从名忧尘手中夺回南方的兵权。否则……”
    “否则楚王殿下就白白对皇上尽了忠心,走得冤枉了。”杜成憬明白皇帝的心思,见君主突然停口不语,便替皇帝将想说的话吐露出来。他知道栾天策不会见怪,因为皇帝目前最做想的,正是不放过借栾竣泓亡故才好不容易抓到的良机。
    “你速拿名忧尘离去前留给朕的那道兵符传令,从京都附近各郡急调八万精兵,集於城郊,明日随朕一同远赴南方。”栾天策唤来站立在不远处的一名亲近侍卫,让他快去调兵。
    那侍卫不敢迟疑连忙去了,眼下众人皆知相国拨给皇帝八万人马,兵部尚书必定不敢不给。此人长年跟随栾天策,为皇帝终於有机会带兵感到高兴,然而想到栾天策以区区八万人马对抗南夷王的四十万大军,又不禁犯了愁。
    栾天策吩咐完毕,步伐不停回到紫霄宫,看著地面的狼籍被宫婢们收拾乾净,内殿中的摆设也按原貌重新布置,他叹了口气,转身直直瞪著杜成憬。
    “不知陛下有何吩咐?”
    “朕亲征南夷的期间,你务必协助安宁公主和太後照顾好楚王世子,若他有半分差池,你可明白自己该做什麽了吧?”
    “老奴明白。”杜成憬那双一直低垂,显得有些灰蒙蒙的昏浊眼内掠过一抹犀利的光芒,“若小王爷有何不测,不用陛下责罚,老奴自己也无脸再对圣君,必会追随先帝,以谢失责之罪。”
    “你明白就好。”栾天策不再说话,解决这个後顾之忧,他目前唯一想做的事就是尽快想办法平定南方,得到一部分能与名忧尘抗衡的兵力。
    但愿,事态会向他预计的方向发展!
    抱著这个希望,栾天策辞别忧心忡忡的昭华太後与安宁公主,亲率大军出发了。
    下册 第十二章
    这八万人马是临时徵调而来的,将士们本对南方的战事颇为担心,但见天子和将领同样身披战甲戎装,从容不迫、威风凛凛地策马奔在最前方,他们心中的不安与焦虑竟然慢慢打消了。
    栾天策在行军路上不断收到南方传来的战报,他略作安排,带领大军日夜赶路。不消几天,天都国君御驾亲征的消息很快传到南方。
    将边南山岭团团围困的南夷王得知这个消息,问清栾天策随行的队伍里没有名忧尘或名家将领,他便放下心,全然不将传闻中被名忧尘牢牢控制的年轻皇帝放在眼中。
    南夷加紧进攻,希望迅速占领天都镇南大将军名羽卿退守之地,打算给十万火急赶到这里的栾天策一个迎头痛击。
    南夷王接连指挥大军逼近,名羽卿不得不退到山岭主峰,他令重兵严守山脉的水源,以防敌军下毒。双方在山上与山脚扎营安寨,形成对峙之势。
    名羽卿记不清打退了敌军多少次进攻,他只知驻扎在山上对防守极为不妙。他们目前可以藉著地形从高处推落石块与木桩保得平安、守住领地,寸土不失,但时日一长,这片山岭中的食物断绝,他们的情况便大大不妙了。
    这一日,名羽卿正苦思退兵之计,突听战鼓又响,他知敌军来犯,只好令众兵尽力抗之,等援军到来再做计较。
    两军交战,天都南方的守军人数虽少,但仗著位於高处收集了山中很多石块和砍下的粗大树木,又深信名忧尘定能设法解困,总算是上下一心,击退了南夷的数次进攻。
    名羽卿率领众将迎敌,突见山下黑压压的南夷敌阵之中传来一片骚动。他举目望下去,见敌军後方沙层滚滚,似有无数军队向这边赶来。来人行军速度无比迅猛,人人坐下皆有战马,似乎全是骑兵。
    “相国派来的援军到了!”见到来军阵中飘扬的旗号,名羽卿大喜,连忙传令,“打开寨门,让相国的人马进入。”
    南夷王蓦然看见天都皇帝的王旗与名家的旗帜,顿感意外。他随即注意到对方来势凶猛快捷,远非想像中大军赶路之後的疲惫不堪,而且敌军人数众多,远远望去,大军後面尽是鲜明飞扬的旗帜与锋利的长长兵器,终於大吃一惊。
    “那个没用的小皇帝哪来这麽多精悍骑兵?”
    “天都除了名家骑兵及其带的战马之外,应该没有如此厉害的队伍了。”
    “莫不是名忧尘将其握有的精兵赠给了那小皇帝?”
    “世人不是都说他君臣二人貌合神离,暗中勾心斗角吗?”
    “难道他们在面临外敌之时还是会精诚合作?”
    “都给本王住口!”
    南夷王见他的将领看到名忧尘的旗号之後脸色都变了,皆纷纷急声言论,不由大怒:“世间传闻天都丞相有何了不起,在本王看来不过都是些无稽的夸大之辞!那名忧尘不过三旬,他非神人转世,如何能百战不败?你等都给本王专心迎敌!”
    “大王,来军凶狠,岭上的守军亦会同时作出反应。我方不宜与士气高涨的他们硬碰,再加上目前我们也不清楚他们的人数以及领军大将的虚实。依末将看,不如先让开一条口子,让这批人进去。”
    “若我们可以在他们会合之际趁机攻上山,说不定能将他们全部歼灭。如果不行,也仍可像目前这样,将这片山岭团团围住,加紧进攻。不出半月,我军定能将他们困死!”
    “如此甚好。”南夷王稍作沈思,点头应允。
    南军依令让开一条道路,眼见天都赶到的骑兵,人人一手持旗一持握兵器,快如迅雷流星,从让出来的道路中头也不回地奔过,他们这才醒悟上当,可见这批援军的数量并不多,当下齐声呐喊起来。
    南夷王见了哈哈大笑,他知道名忧尘肯定不在敌军之中,立即下令趁对方寨门大开,一鼓作气冲进去,藉助兵多将广把天都南方的守军和赶来的援兵尽数歼灭。
    来者正是栾天策带领的军队,他冲进名羽卿打开的寨门,拉马横在一旁,让身後的骑兵先过去。
    眼见南夷的军队跟著攻上来,他把手中的王旗扔给身旁的副将,将另一只手中的长刀向寨门方一挥,最後冲入寨门的那几排骑兵突然急急勒马,迅速回身搭弓向後射出一篷羽箭,动作快得令人目不暇给。
    外面传来一片惨叫,这阵呼声未停,那几排射完箭的骑兵拉马退後,又有几排人马立刻抢出,补上他们让出来的空位,举弓再发出一阵乱箭。
    “速关营门。”栾天策大声喝道,两旁的兵卒不待皇帝说第二遍,早趁这股箭势阻挡,合力闭上沈重的寨门。
    名羽卿在高处瞧得真切,连忙让山上守军推落石块,齐齐放箭,终於又将这股潮水般的进攻暂且压下。眼见南夷的军队鸣金收兵,退回他们的阵营中,暂时不会攻过来了,天都的守军这才出来清扫寨门附近的战场。
    名羽卿见皇帝在乱兵中亲临,他身为名家人也不敢轻慢刚刚和将士们同生共死的天子,连忙率众将接迎。未料栾天策只让他说出一句“末将叩见皇上”之後便打住他的话头。
    “目前军情如何?敌方真有四十万大军?我方将士的伤亡情况又怎样?”
    名羽卿连忙跟著一边问话,一边向中军大帐中走去的皇帝,亲自替栾天策掀起帐帘,待天子稳坐主位之後躬身禀道:“据末将这些日子探来,南夷王确实率有四十万之重兵,而且敌方的兵力还有渐增之势。末将猜测,增加的敌军应是南夷王不断从其後方调来的。”
    “那贼王也想尽快攻下我朝南方的第一道防线。”栾天策见名羽卿神情颇为疲惫,目中隐含忧虑,不由问道:“你这山岭中共有多少守军?”
    “不足五万。”
    栾天策“嘿”了一声,随即夸道:“难怪忧……相国让你把守南方,将军以五万人马和贼王的四十万大军对抗,居然能够坚持这麽久,虽处劣势但能守得寸土不失,的确不易。”
    “陛下过奖了。”名羽卿匆匆谢了栾天策,张口问道:“不知相国这次拨给陛下多少士兵?”
    “八万。”栾天策见名羽卿如此问话,心中微觉不悦,这名家的人好像都将天都的军队视为名忧尘囊中的私有物,置他这位堂堂的真命天子於何地?
    “才八万?”名羽卿皱起了眉头,不可置信地脱口说道。
    “为了早日赶到边南,朕只领了四万骑兵赶来,其馀步兵还有几日才能到达。”栾天策只当没瞧见镇南大将军的神情,“谁让朕的好相国只给了这些兵马?朕为救将军之急也只好让骑兵随朕先行了。”
    “这……”
    “大将军勿忧,皇上领的这四万骑军是京都附近最精锐的部队,他们在阵上以一挡五,对敌应是绰绰有馀。待皇上这支援军休息好了,我等再图破敌大计。”名羽卿身旁一名红袍将领朗声劝道。
    “他是何人?”栾天策看了说话的人一眼,见他气宇轩昂,神情自若,便转头问名羽卿。
    “回禀皇上,他乃是臣的副将骆斐勋。”
    栾天策上上下下打量骆斐勋几眼,突然指著他说道:“由你来向朕说说目前两军对阵的情势与这附近的地形。”
    骆斐勋应了一声,大步上前,指著大帐主位下方一块沙地上的泥塑地形图说道:“想必皇上已知我们目前所在的这片山岭横在我朝内地与边南之间,我们驻扎之地是主峰,名唤百丈悬。如果敌军冲垮这道防线,内陆就岌岌可危了。”
    “所以朕领著那四万精骑绕道而行,打上王旗与相国的旗号从敌军侧後方插入。”栾天策点了点头,示意对方继续说下去。
    “末将知道皇上想打敌军一个措手不及,也让敌军知道有援军到达,多少会有所顾忌;否则陛下选择由岭後带军赶达此地,根本不用像刚才那样冒险。”
    骆斐勋看著栾天策,不慌不忙地沈声再道:“请皇上恕末将不恭之罪,末将才敢将心中所想接著说下去。”
    “恕你无罪,讲!”
    “是。”骆斐勋开口:“目前朝中形势险峻,各地藩王平时安分守己,若有外敌入侵,他们会听从相国的命令,配合大军御敌。但南夷王在先帝在世时与我们签订归附协议,只是他们一直不服教化。”
    “朕知道,这样的情形在那些分别握有军队的藩王眼中算不得外乱,顶多只称南夷叛乱,他们不会轻易出兵,就像镇南大将军报到朝廷的军报里也是那样说的。不错,相国忌讳有人在此敏感之时趁机作乱,他要留住重兵以防各地藩王异动。哼,这也是他名家应尽的职责。”
    栾天策说到这里,看了闻言脸色微变的名羽卿一眼,沈声笑著再道。
    “不过听骆将军这一说,朕倒是越来越佩服相国了。因为若换了别国有凉国大军压境和南夷造反这样的大事发生,那些藩王肯定坐不住,定会趁乱从中捞好处。目前天都各地的藩王与诸侯都没有妄动,相信也是相国平日震慑他们之功。”
    “为防藩王诸侯与凉国,名相国只能调动八万士兵给皇上;反观南夷,他们如今像疯了般猛攻我方营寨,希望借凉国压境之势尽快敲开这道防线,妄想长驱深入,直插我朝内陆中部要害。”
    “朕听说他们不断增兵,想来也是为了这个目的。”栾天策沈吟道:“骆将军倒是看得很清楚。那依你之见,我军应如何退兵?”
    “想办法击破围在此处的敌军,若是能击毙或俘虏南夷王就更好了。这样我军反而可以趁势追击,将长年困扰我朝南方边境的隐患根除。”骆斐勋不假思索地答道。
    “骆将军,南夷势大,他们围住我们这麽多天猛攻,我军将士竭力抵挡已是强弩之末,如今陛下亲临到此,为保龙体平安,我们定要加倍小心,哪里还有多馀的兵力反攻?”
    “名将军此话是在说朕无能,还要你等分兵守护吗?”
    “末将不敢。”名羽卿躬身道:“微臣只是想说,就算皇上把带来的八万人马与我们目前的士兵合在一起,击破山下的敌军也绝非易事。”
    “名将军为何如此断言?”栾天策问道。
    “这座主峰下山的道路只有一条,我军稍有动静,敌人便察觉了,想要从正面冲出突围或是反击都不太可能。就算我军奇迹获胜,付出的代价亦相当惨重,那可谓得不偿失了。”名羽卿轻皱眉头,沈声答道。
    “我们若能找到别的路,神鬼不知地直插敌军营寨心脏,生擒或杀掉南夷王,这场仗就有胜算了。”骆斐勋挑眉说道。
    “过几日,朕那四万援军会到达。到时我们若能从隐秘的小路深入敌方大营,再配合你们这里的五万之众三面夹击,想必定会打南夷人一个措手不及,大获全胜。”栾天策点头称赞,似觉此计甚妙。
    “而且伤亡也不会太惨重。”骆斐勋补充道。
    “若找不到路,我们只得硬拼,岂不危险得紧?再说就算有路可下,想必也极为隐秘险恶,皇上万金之体怎能以身犯险?”名羽卿急道:“如果陛下有何闪失,末将如何向相国大人交代?”
    “相国在此定然也会身先士卒,以军情和士兵的生死为重。”栾天策愠声说道:“朕足有能力自保,就算不幸发生意外,想必相国也不会太在意,毕竟皇族中并非只有朕一人。”
    皇帝说到这此,名羽卿和军中诸大将都不敢接话,只听栾天策铿锵有力地一字一句接著说下去。
    “对於朕来说,这军寨中的将领和士兵的性命却是最重要的。他们是朕第一次亲自带领的人马,朕不想这里的人有事,务必要将军士们的伤亡减到最少!”
    “吾皇英明仁慈!臣等愿为陛下肝脑涂地,在所不惜!”众将齐齐跪伏於地,衷心向第一次见到的天子诚心叩拜。这些武将说不出文绉绉的恭维话,只觉皇帝爱惜军士,心中无不感激立起了拼死一战的效忠之心。
    “好了,众位将军不必多礼。你等此刻速去探明,细问军中久居当地的老兵中可有识路者,立刻带来见朕。”栾天策吩咐一声,帐中各将接令退下。
    名羽卿担忧皇帝的性命以及名忧尘怪罪,正要再劝,不想却被脸带微笑、好似浑然不将即要展开的恶战放在眼中的栾天策一把抓住。
    “大将军随朕巡视军营,待找到有识路之人再详谈进攻计画。”
    “末将遵旨。”名羽卿不便再推辞,只好陪著精神饱满的皇帝出去巡营,心中却佩服栾天策精力充沛,赶了这麽多天的路竟然还有如此好的兴致。
    一番巡视下来,各营之兵亲眼见了栾天策。众人原本对这个被名家夺走实权的皇帝存了几分轻视,但刚才见天子为军队殿後,从容不迫,指挥若定,都非常佩服,见皇帝过来纷纷行礼,场面极是壮观。
    名羽卿的眉头皱得更深了,他这才明白皇帝强撑疲劳以最好的精神面貌出现在将士面前慰军的原因。不愿栾天策获得军心,他连连建议皇帝先行休息,倒是一副真心实意替君王著想的模样。
    栾天策此刻也觉有些疲乏,他虽急於建功立业但知不可操之过急,当即点头应允。
    岂料回到中军大帐不久,骆斐勋匆匆赶来禀道:“皇上,末将适才询问三军,有名士兵说他知道一条通往山下的秘道。”
    “你快让他进来。”
    骆斐勋很快将人带上来,栾天策见那兵两鬓斑白,年近六旬,他没有开口催问道路,反而皱眉问名羽卿:“将军从民间徵调男子从军,怎麽让年岁如此大的老人家进入战场?”
    名羽卿微怔未答,那叩拜在地的老兵却抢先开口:“回禀陛下,小人少年从军直到今日,明年才到退役之龄。”
    “如此说来,你是南军中的元老了。来人,赐座。”栾天策挥手令道,他见那老兵谢恩坐下,突然问道:“朕怎麽瞧你面熟得紧?”
    “皇上好眼力,小人是把守寨门的士卒之一,之前皇上领兵冲入寨中,曾经回身拉马,挡在我们关门的几名兄弟当中,护得我等平安。”
    “原来如此。”栾天策点了点头,记起当时的情景,疑虑顿失。
    “小人不过是一介草莽,贱如蝼蚁,皇上却还能顾忌我等性命,真令人不得不感激!”
    “你们皆是朕的子民,性命不分贵贱。再说,你等若全部阵亡,朕也无法独活。老人家,朕奇怪的是,你既然知道有条突围的道路,为何不早些告知名大将军?”栾天策温声问道。
    “请皇上恕罪。小人年轻时与一名南夷女子定情来往。那时小人已是此地守军之一,她为每晚与我相会便将一条下山的隐蔽小道讲於我知道。由於这条小路是她家世代进山采药专用之径,所以她让小人立下重誓,终生不得透露。”
    那老兵说到这里,脸上露出浓浓的惭愧,“小人本想朝廷大军若能赶到,必解被围之困,故而一直没将秘道的事说出来。”
    “朕看你相貌忠厚,应会坚守对别人许下的誓言。如今毁诺,想必也不是因你贪生怕死,爱惜这条性命吧?”栾天策打量老兵,沈声再问。
    “皇上目光如炬,小人没有什麽能耐,但最重承诺。现今违背当年的誓约,小人的确内心有愧。”
    “你口中的那道路,南夷人知道吗?”
    “小人锺情的南夷女子曾经说过,她家传至她这一代已无旁人,只有她知晓这条路。自从二十年前她病逝之後,如今世上只有小人知道那条秘道。可恨那南夷王突然举兵犯境,将我家乡年过百岁的双亲和兄弟一家大小杀害,此仇不报,小人死难瞑目。”
    “你身负国仇家恨,被困於此,危在旦夕,竟然还能把这条秘密守了这麽久,真是相当不易。朕看你是见目前情形危急,明白再不说出那条退路便会让与你同生共死的众位军中兄弟丧命,所以於心不忍,才将秘道告知给朕的吧?”
    “这是一个原因,小人也不愿皇上这麽好的国君受难於此。”老兵垂头禀道:“如果皇上用得著小人,请尽管吩咐。”
    “你有此心,甚为不错。”栾天策点点头,“你叫什麽名字?”
    “小人周原。”
    “你不用回营,这几天去骆将军帐下,不要接触旁人,随时等待朕的命令。”
    “皇上,万请三思!此人在军中多年,一直隐忍不发,难保他不是居心叵测之徒。如今皇上刚要询问道路,他就站出来……”
    “朕相信自己看人的眼光,名将军不必多说。你和骆将军等馀下四万援军到了之後,随朕一起从这位老人家指的密道出发。朕会让你彻底见识我天都的忠勇赤诚之士是如何为朕尽忠效力的。”栾天策见周原听了名羽卿的话,眼中露出不愤,便轻笑著挥了挥手。
    周原见栾天策如此,这才平了气,跪下谢恩。
    名羽卿还想再劝,骆斐勋已领了皇命,带著周原下去了。眼见这般情形,名羽卿只好作罢。事已至此,名羽卿不敢用飞鸽传书於名忧尘,向堂兄报知皇帝欲领军犯险的事,生恐被南夷截获军报,失了战机。
    几日之後,栾天策和各营诸将混得熟了,皇帝在等待援军的f暇之馀和众将切磋,他屡战屡胜,深受三军将领尊敬,再加上皇帝之前爱惜士兵的言论,竟然迅速在军中建立了一定的威望。
    南夷在此期间发动两次进攻,均被名羽卿率众击退,坚守到第五日,栾天策在山岭最高处发现援军的踪迹,他那四万步兵不敢贸然靠近南夷大营,远远驻在後方,与他们身处的边岭遥相呼应。
    “皇上,今夜是最佳的突袭时刻,否则等南夷王察觉到我方援兵到达之後分军击之,陛下那四万步兵没有山岭掩护,必定凶多吉少。”骆斐勋躬身向遥望远方的栾天策提议。
    “骆副将,陛下乃万金之躯,你怎如此糊涂,屡劝圣驾涉险?”名羽卿立即反对。
    “大将军,末将的话还没有说完,请稍安勿躁。”骆斐勋不慌不忙地说道:“待末将与周原先从那条秘道下山,依仗道路隐秘,悄悄穿过敌方寨营与援军取得联系,约好同时进攻之期再返回,如此便能证明周原说所是真是假。”
    “如此甚好,名将军正如相国所说有时太小心,该放手去做的时候不应犹豫,否则错失良机,连累三军就大大不该了。”栾天策沈声笑道:“朕认为骆将军的提议不错,值得一试。”
    骆斐勋不待皇帝说第二遍,转身和周原拿著栾天策早已写好的书信离开了。名羽卿听到皇帝拿名忧尘压他,只好闭口不语。
    挨到黄昏时分,勋斐勋与周原出发,投入密林之中。
    栾天策稳坐中军大帐和众将等候骆斐勋与周原回来。过不了一会儿,天色突变,狂风暴雨呼啸而来,浇打得这岭中的树木东倒西歪,残枝碎叶落了满山。眼见这般情形,名羽卿目中的忧虑更浓了。
    好不容易等雨停了,夜色更加深沈,半空中聚著厚厚的黑云,好像不久之後还会降下大雨。又过了两个时辰,骆斐勋和周原回来了。
    “末将将皇上的书信送到援军手中,四更时分,他们会全力冲向南夷大寨,拼死出击。”骆斐勋向栾天策回禀情况,“从周原那条密道下山能很快绕过敌军大寨,途中只需稍换道路便可直达南夷军营正中位置。”
    “很好,你速去各营调四十名武艺高强的精悍兵士,三更随朕出发,只待朕烧了南夷王的大帐之後,就即刻倾尽所有兵力出寨,将犯我天都边境的贼人杀个乾净!”栾天策大喜,拍手下令。
    “皇上且慢。”名羽卿拦下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