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23、第 23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第二十三章
    断断续续的雪花飘了半月,到了两人成亲当口,突地放了晴。
    夜里姜老夫人望了一眼满天繁星。
    转头就同沈老夫人笑着道,“天爷开眼啊,前几日那丫头还同我叨叨,担忧这落雪天,这不就放晴了......”
    沈老夫人笑,“老姐姐有福。”
    姜老夫人一眼瞥过去,“你没福?”
    沈老夫人眼角笑出了褶子,声音托长了道,“有。”
    两人开怀地笑了几声,从那庭院中上来进了屋。
    今夜府邸上下一片灯火通明,姜家大姑娘出嫁,灯火得照上一个通夜。
    前半夜新娘子入花瓣浴,绞面,修指甲图蔻丹。
    后半夜穿婚服,梳妆。
    等到天一亮,侯府的人便会来接亲。
    后半夜姜姝穿婚服的那阵,姜老夫人便让安嬷嬷拿着她亲手缝制的大红棉裤,去了阁楼。
    阁楼上,姜家的三姑娘和韩凌也在。
    安嬷嬷将那棉裤递给了春杏,“老夫人怕姑娘冷,这几日亲手赶出了的,姑娘就套在里头,等到了侯府新房,再让春杏悄悄褪了便是。”
    姜姝已穿好了婚服,规矩地坐在那。
    早已不再挣扎。
    从范伸那日来她闺房后,她便知道,这门亲事就算天下刀子,她也得嫁。
    再经历了这五日府上所有人的叨叨,如今就连她自己都认为,她嫁了个好人家。
    家世好,夫君又爱她疼她。
    她是上辈子积了善,才能得来此桩良缘。
    麻雀变凤凰,谁不羡慕?
    她要是不嫁,也忒不识好歹了。
    姜姝瞧也没瞧,麻木地同安嬷嬷说了一声,“好。”
    安嬷嬷一走,坐在屋内手脚正不知该往哪儿放的三小姐,赶紧跟着起身,“大姐姐先梳妆,我,我先瞧瞧祖母。”
    姜嫣一走,屋内就只剩下了韩凌。
    一宿不睡,都有些乏困。
    等道姜姝梳妆完,韩凌抬头一瞧,那双快要合上的眼睛又慢慢地撑开,变回了葡萄,落在姜姝脸上,挪不开了。
    “姐夫眼光倒挺不错的,确实比薛家那位,好看多了。”
    姜姝眼皮子正打架,听到这声,也缓缓地睁开了眼睛,问韩凌,“薛家?”
    “对啊,薛家二姑娘,七巧节那日,在长安街鼓足了勇气将姐夫拦了下来,上前递给了他一个荷包呢......”
    姜姝虽偶尔出去,大多时候还是呆在阁楼上,消息闭塞。
    只听说过传言,范伸常入花楼。
    倒还不知道还有其他的桃花。
    姜舒的瞌睡渐渐散去,饶有兴致地问韩凌,“后来呢。”
    “后来?”韩凌轻耸了下肩头,“没有后来了啊,姐夫说很忙,转身就去百花楼找苏姑娘了......”
    说到这,韩凌似乎想起了什么,“薛家二姑娘当场就红了眼,回去后消声灭迹了许久,生怕旁人说她连个妓子都不如,苏......”
    姜姝及时打断了她,“苏姑娘是谁?”
    韩凌被她一打断,也忘了自个儿要说什么了,“苏桃啊,前首府苏大人的嫡孙女,一年前因家族犯事,惹了圣怒,被抄家灭族,女眷大多都被送出了长安分配到了各地的青|楼,苏桃因有几分姿色,才被留在了长安,成了百花楼的官|妓。”
    这事,姜姝是听说过,但她并没在意。
    之前也没见过苏桃,那等高门高户的大家姑娘,她一个小门户,还是个病秧子自然是认不得。
    只得又问韩凌,“有几分姿色?”
    韩凌自来是个直脑袋,“百花楼里的头牌,还能差到哪里去,否则姐夫当日也不会舍弃薛家二姑娘,转身进楼去买了她的初夜。”
    这些传闻,长安城的人都知道,倒不是什么秘密。
    韩凌以为,姜姝肯定知道。
    此时见姜姝的脸色不对,韩凌心头才“咯噔”往下沉,想着自己是不是坏了大事。
    谁知姜姝那挂在眉间几日未消的愁容,竟渐渐地散了开来。
    唇角抿出了一抹笑。
    韩凌见她这幅模样,心头更慌,忙地道,“那,那都是之前的事了,自打姐夫遇上了你之后,这不都改邪归正了......”
    “狗改不了吃屎。”姜姝一句粗话堵了过来。
    韩凌瞪大了眼睛,正惊叹她这是什么粗理。
    姜姝突地转过身子,头上的珠冠叮铃直响,将安嬷嬷昨儿拿给她的那本册子一把塞到了韩凌手里,“送给你了。”
    韩凌低头一翻,脸色瞬间成了猪肝,“药罐子,我还是个未指亲的姑娘......”
    “那就扔了。”姜姝干脆地道,“横竖我也用不着,当家主母当好家便是,至于如何伺候男人,那都是宠妾室该担的责任。”
    韩凌嘴巴惊出了个鸡蛋。
    这,都什么歪理......
    韩凌终于察觉出了哪里不对劲,起身掰住姜姝的肩头,将她转过去再次对着跟前的铜镜,“来,你好生瞧瞧。”
    姜姝不明。
    韩凌便问她,“你觉得姐夫为何会爬|墙?”
    姜姝摇头,她也很想知道。
    “薛家姑娘送上门姐夫也没要,转过头竟不顾名声爬了你的墙,你以为你有啥可以让他图的。”韩凌的手指头,轻轻地往姜姝那光洁莹白的脸上一弹,直起身来颇为明白地告诉她,“不就是因为这张脸吗?”
    姜姝僵住不动了。
    韩凌继续道,“姐夫费了这么大的功夫,又是替你寻太医,又是替你去镇国寺,你莫非真以为,他娶你回去是为了让你替他管家?”
    姜姝口舌干燥。
    韩凌见她不吱声了,满意地坐回了位置。
    姜姝盯着那铜镜足足有半柱香的时辰,或许是生平以来,头一回对自己的这张脸,生出了烦恼。
    她有着做主母的心,奈何生了张宠妾的脸。
    竟得了范伸的喜欢。
    韩凌见她一副魂不守舍的模样,终究还是不放心,趁着间隙便拉了春杏出去,偷偷地给了她一包药粉,“这是镇国寺常青法师调制的药粉,服下后能让人心绪安宁,今儿夜里你瞧着情况行事,若她当真心绪凌乱,你便投上半包,切记不可多放。”
    春杏心下正担心。
    新婚接近,明显感觉到小姐的情绪极为不稳。
    如今见韩凌有这东西,又是常青法师给的,忙地接了过来,点头道,“奴婢都记下了。”
    **
    范伸自从五日前从姜家回来后,每日早出晚归,多数时候都呆在了大理寺。
    秦家闹鬼一事已查明,并非秦家还有人活着。
    而是朱侯府世子朱澡在作怪。
    案子原本也该结了。
    朱侯府的侯夫人却一口咬定,朱澡是被冤枉,几次上公堂去哭闹,朱侯爷更是进宫面见圣上,坚持自己的说法。
    秦家人还有人活着。
    皇上烦不胜烦。
    但因朱贵妃一直在中间周旋,皇上还是给了朱侯爷一个机会。
    三日前,皇上召见了朱侯爷和侯夫人。
    朱贵妃也在场。
    几人正喝着酒,聊的融洽,文王却突地上了门,进来便直言朱澡死有余辜。
    当着皇上的面,丝毫不给朱家留情面,细数起了朱澡生前的桩桩罪恶。
    每一桩,都足够治其死罪。
    朱侯府的侯夫人当场急了眼,不管不顾地豁出去,将王爷和朱澡两人盗|墓之事一并抖了出来。“王爷不过是怨恨我儿,私吞了你的那些土财,王爷若是想要,都拿去便是。”
    当初盗|墓之时,文王便同朱澡说好了。
    这事只能两人知道。
    皇上不能知情。
    朱侯府的人也不能知情。
    文王没料到朱澡会背叛自己,偷偷告诉侯夫人。
    对上皇上那双滔天怒目,文王只能承认,双腿一软跪在了地上求饶,将所有的罪过给丢给了已死的朱澡,“父皇,都是朱澡怂恿的儿臣啊,他先诱我在江南建立赌|坊,欠下债务,再让儿臣去朱侯爷跟前借取军饷,事后儿臣拿不出东西填上,生怕耽误了前线的将士,走投无路时,朱澡才又给儿臣出了这么个馊主意,让儿臣去摸死人的东西......”
    朱澡说完,便愤然地道,“儿臣敢保证,得来的东西,都用来还了朱侯爷的军饷,可朱澡却背着儿臣私吞了财物,藏到了秦府的密室之中......”
    一番轮流的狗咬狗之后。
    皇上便将目光紧紧地盯向了朱侯爷。
    军饷。
    他侯爷还真敢了。
    这回就算是朱贵妃说情也没用,皇上一扬手,桌上那罐朱侯爷刚送来的陈酿,瞬间摔成了粉粹。
    朱侯爷忙地跪在地上。
    皇上只失望地看着他道,“你就是如此待朕,如此祸害我儿的。”
    朱侯爷费尽心思进宫,原本是想同皇上重归于好,没想到最后却被自己的夫人误了事。
    回去的路上,抬手便打了自己夫人一个耳光。
    侯夫人思子心切,早就不想活了。
    当夜同朱侯爷吵了一架,第二日天一亮,下人推开门,便看到了朱家侯夫人一根白绫,吊死在了堂中。
    隔日,朱夫人跟前的丫鬟便失踪了。
    侯府人暗里派了不少人在找人。
    听说是那朱夫人临死之前,同那丫鬟说出了什么滔天秘密。
    这事到底是惊动了皇上。
    皇上昨日才找了范伸进宫,“你派人盯着,朕倒是想看看,他朱侯府还有什么事见不得人。”
    说完又道,“也不必着急,两日后便是你大婚,朕准你半月休沐,不必前来上朝......”
    范伸领命回了大理寺。
    按理说这两日该放松了才对,范伸却仍旧没有回府。
    府上太吵。
    一屋子的人,七嘴八舌,三句话离不得世子夫人。
    就连二房屋里的大小姐,也开始问范伸,“四叔,四婶子什么时候过来啊,娘说四婶子过来了,我就有弟弟妹妹了......”
    范伸胸闷气燥。
    眼瞅着明儿早上就得去姜家接人了,范伸还坐在那案后的太师椅上,闭目养神。
    侯夫人派人过来催了几回,以为有了什么要紧的案子,几番嘱咐严二,“看着点时辰,亥时之前,必须得回府。”
    严二点头。
    折回屋子时,却见蒋大人不知何时进了屋子,正同范伸激动地谈论这几日他接手的一个案子,“这事明摆着就是李家不对。”
    “当初那宋家娘子,若非因为心疾,哪里轮得到他李家。”
    严二跨步进去时蒋大人回头看了他一眼,点头打了下招呼,转过头又继续同范伸道,“大人年纪尚轻,不知道内情,李家大爷当年去宋家提亲,图的就是宋家娘子那副半死不活的身子,想娶进门后,纳了出身卑微的良氏,想着等将来有一日,宋家娘子死了,良氏为李家生出了长子后,再将其抬为正房,天经地义......”
    在蒋大人说出那句,图的是宋家娘子半死不活的身子时,严二心头便是一沉,目光看向了椅子上躺着的范伸。
    范伸也睁开了眼睛。
    蒋大人继续道,“宋家娘子出嫁前,何等期待,谁知嫁过去才三日,李家大爷便纳了良氏,宋家娘子自那以后,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谁曾想还是摊上了事,早一年良氏怀了头胎,路过宋家娘子的门口跌了一跤,肚子里的胎儿没了,不只是良氏,李家所有人都将错怪在了宋家娘子身上,说她是嫉妒心作怪,要断了李家的后。”
    “这事儿都快过去一年了,良氏肚子再也不见动静,李家对宋家娘子更是百般刁难,终于前儿将人逼死了。”
    蒋大人叹了一声,“若非良氏娘家的一位婢女透露,良氏原本就没有生育,那宋家娘子就是死了,也要背负个毒妇的名声......”
    “更让人讽刺的是,宋家娘子的娘家人过来收尸,竟才发现宋家娘子已有了两个月的身孕,这一闹起来就闹到了大理寺......”
    蒋大人噼里啪啦的说了一堆,范伸渐渐地没了兴致,正欲闭眼赶人。
    蒋大人却突地激愤了起来,“要我说,那李家大爷忒不是个东西,就为了图人家短命,竟装深情去骗取人感情,可怜了宋家娘子还以为李家大爷当真对她动了真情,不顾家人反对,毅然决然地嫁了过去,最后能闹出一尸两命,想必也是知道了真相,这等薄情寡义的男人,就该遭雷劈,等着天爷收拾......”
    严二背心都生出了冷汗,恨不得上前堵住蒋大人那张碎嘴。
    范伸终于从椅子上坐了起来。
    看了一眼蒋大人愤愤不平的脸色,眸色深邃莫测,轻声问道,“是吗。”
    “大人难道不觉得这种人可恶?此等行为猪狗......”
    严二实在听不下去,一声打断,“蒋大人怕是忘了今儿是什么日子了,再说下去,耽搁了大人吉时,蒋大人可赔不起......”
    蒋大人这才恍然回过神,忙地掐断了话头子,同范伸道喜,“恭喜大人新婚,那姜家姑娘说来也挺有福......”
    “蒋大人。”严二高大的身板子堵在他面前,就差提着他的后领子,将人拎出去。
    “属,属下告退,大人也请早些回......”
    严二推着蒋大人出了门口,一把将房门关上,耳边再听不到蒋大人的声音了,似乎才捡回了一条命。
    回头再看着范伸时,额头已有了一层薄汗,“大人,侯夫人适才来话,该回去准备了。”
    侯府上下今儿早上就挂上了红灯笼,贴上了喜字。
    如今就等着范伸。
    范伸没应,过了半晌,却起身抬起了脚步,往门口而去。
    严二长舒了气,赶紧跟上。
    两人安静地走出了大理寺。
    适才蒋大人说的话,一直在严二的耳边挥之不去,正替蒋大人估算着,还有几日可活。
    前面的范伸突地顿住脚步,回头问道,“亲事是她自愿,还是为我所逼?”
    严二愣了一阵,才反应过来。
    一时觉得主子这话实在有些多余。
    爬墙,
    上门抢人。
    逼的已经很明显了。
    严二说的委婉了些,“听说姜姑娘自己也点了头,姜老夫人还曾反对过,见姜姑娘自愿点了头,才没闹。”
    范伸没说话,略微思索。
    严二见此,又多了一句嘴,“姜姑娘应该是喜欢大人的。”
    和蒋大人所说的宋家娘子,确实还挺像......
    范伸瞟了一眼严二。
    严二立马闭嘴,埋下了头。
    范伸这才转回了脚尖,“回府。”
    **
    天亮时,姜家的院子里便响起了破竹声。
    前来姜家吃喜酒的客人络绎不绝。
    姜老夫人每隔一刻,都要派人去阁楼上看上一回,快到时辰那会,三姑娘和姜夫人才上了楼。
    有了先前两回的矛盾,姜夫人也没再装出多余的假情假意,只将自己该给的那份嫁妆交到了姜姝手上,不咸不淡地说了一句,“将来进了侯府,好好伺候世子爷。”
    姜姝伸手接过木匣子,大大方方地给了姜夫人一个笑容,“谢谢母亲。”
    姜夫人看着那笑,倒觉得不自在了起来。
    屁股刚挨凳子,便起身先走了。
    三小姐姜嫣,手里抱着个包袱,交给姜姝时,小声地说道,“妹妹也没旁的可送,知道姐姐平日里费鞋,便多做了几双......”
    姜姝一笑,“谢谢三妹妹。”
    说完,又多问了一句,“你那猫儿可还好?”
    姜嫣慌慌张张地点头,“挺,挺好的。”
    姜姝没想过要吓她,低声同她道,“屋里的抽屉底下有几包猫食,姐姐走后,记得来拿。”
    姜嫣一愣,抬起头来时,姜姝已经没看她,侧过去半边脸听着外面的热闹。
    熹微下两排卷翘的长睫,如同灵动的扇面,在那白嫩如凝脂的皮肤上,留下了细密的阴影。
    樱桃小嘴儿,红润饱满。
    就似街头上刘嫂子卖的那冻膏,轻轻一碰,整个都打着颤。
    大姐姐真好看。
    姜嫣目光正恍惚,屋外突地又是一阵炮竹声,这回响的时辰更长,屋里的丫鬟们瞬间打起了精神,“小姐,姑爷来了。”
    喜婆进来,拿了那红盖头,往姜姝头上一罩,冲着正候在屋外的姜寒,欢喜地唤了一声,“小舅子,背新娘子了......”
    姜寒立在阁楼外的长廊上,精神抖擞,许是因为激动,眼圈都带着红。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