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十八节 本能是最好的良药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这剂“良药”就是患者最初对学校的本能抗拒。
    有了这种抗拒,自然就不会有后来的妥协与退行满足,也就不存在疾病。
    我几乎可以肯定,心理疾患者和心理素质较差的普通大众,一定忘记了这种细微的本能抗拒。
    所以他们会认为:迎合别人,向别人妥协是不可克服的。
    就像有位男子,在生活中,总是过分迎合别人,而压抑自己。
    尤其是对待他的朋友和同学。
    因为他害怕如果不去迎合他们,赖以为快乐的友情就会不复存在。
    但是,他在深入了解心理历程后,竟意外地发现:在小学的时候,有位同学邀请他去家中玩;当时他并未像日后对待这位同学那样,来者不拒、有求必应;而是淡定地拒绝了他的邀请;到后来甚至和他打起架来,也不愿去同学家玩。
    ……
    回到主题上来。
    诚然,在学校所受的意外惊吓或许是最接近根源的病因;但是,如果按照严密的本能机制,当他受到惊吓时,也应该会爆发相应的本能机制来抵抗。
    为何会抵抗失败?导致惊吓对他造成如此大的影响?
    这就要从他另一次惊吓说起。
    他能依稀记得:有一次,他隐约看见很多人进入他家中,步伐很匆忙和杂乱。
    刚开始他以为这是一件热闹的喜事,还带有一种好奇与愉悦。
    但突然之间,这种好奇转换为一种恐惧,他似乎感受到他的母亲受到了某种威胁。(这就是他成年后,“三分钟热度”的根源。)
    但是自己却似被一种神秘力量所牵引,无法反抗那些人,保护母亲。
    这在以后也可以看出:一旦母亲受到威胁,或者有受到威胁的可能,他都会瞠目结舌,行动迟缓,似乎有种力量阻止他保护母亲。
    具体来说是像有个障碍卡在喉咙里,无法发出反抗的声音。
    所以,他从不愿和母亲一同到热闹的地方去,就是害怕母亲受到威胁,而他又无力保护。
    他宁愿一个人在外面受苦,也不愿让母亲知道,来保护他。
    他只希望母亲躲在安全的家中,而不被外人骚扰。
    有时他甚至想换一张脸,极端模仿起电视中那些“偶像”明星,以此防止别人看穿他的面目,然后联想到他母亲。——这是外貌强迫症患者的特征。
    这种本能反抗能力意外受阻,导致无力保护母亲,会形成一种过早地向外界妥协的心理机制.(后面将会阐述)
    有一次,他因和堂姐的一次争吵,引得妈妈来保护他,导致堂姐和妈妈的争吵.
    看似平常的一次争吵,却引来了他内心巨大地转变.
    刚刚说过,他因为曾经的一次惊吓,极端害怕妈妈和别人争吵.
    因为他的本能意外受阻,无力保护妈妈.
    而这堂姐和妈妈的争吵,就是他最不愿见到的一幕.
    在无形中,他因本能保护力量的意外压制,导致向妈妈的敌对——堂姐妥协.
    所以,当以后堂姐崇拜某个明星,他因妥协失去自我判断,开始模仿她,也变得十分崇拜那个明星。
    而当那个明星与另外一个明星之间有竞争,有可能失败,他又极其隐秘地由恨转爱,产生妥协,转向崇拜另外那个明星.
    当某一天,他崇拜的这个明星产生了极端消极地行为,他竟也跟着极端消极起来,甚至引发了他的某种心理疾病.
    他的心情似乎与偶像的心情连为一体,根本不可分离。
    偶像的消极,直接导致他的消极,也根本无法排除。
    他总是极易向“偶像”的对立面或消极面妥协。
    现代社会中,那些为自己的“偶像”一掷万金的狂热粉丝何止少数?
    极端者,“偶像”一句话,即便要他付出百万、千万,甚至生命也在所不惜。
    这根本就是“母亲”的转移。(转移至“偶像”上)——一种维护“母爱”的本能。
    只不过这种“保护母爱”的本能转移到了没有血缘关系的“偶像”身上。
    造成了一种几近生理的分裂性。
    这就好像有人对他说:“连你的偶像这么优秀和完美的人都逃不过那个宿命,你怎么可能逃脱?”
    这是令患者对恢复健康快乐无望的深层原因。
    他根本无法从所谓的“宿命论”中独立出来,因为和崇拜“偶像”密不可分的“粉丝”心理,有数量成万上亿般强大的“共鸣”和“共识”。
    不经过深层记忆,根本无法从那种“不良共识”中独立出来。
    可见,心理疾病就是如此隐秘至极地产生.
    不经过深层分析,是根本无从发现的.
    只能给患者以无力地安慰和劝说.
    但是,问题要从全面的角度看:这种与母亲的身心分离,有时又走向另一个极端——他甚至在快到初中年龄,去不远地买东西的时候,都必须要妈妈陪着,以确保她的存在。可见,所谓的“偶像”只是从最初对妈妈的感情,不断向外界转移的产物。无怪乎人们对“偶像”的崇拜几近疯狂:为了追求某位“偶像”,不惜一掷千金。就像人们为追求网游中的“强大人物”,可以投入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甚至可以为之醉生梦死。心理疾患者的疾病之所以无法摆脱,从这个角度来说,也是因为对“偶像”的深深沉迷;偶像的一言一行,似乎注定了他的一言一行,根本无法自主。就像此例,其实他只需回忆到最初反抗堂姐时的心态,一切偶像的负面作用将不复存在。
    回到主题:
    上述就是我在前面所说的,身心与母亲的分离状态。
    如果细心一点,就能发现:
    这次经历与他抗拒进校同出一辙。
    同样是刚开始抱着美妙的好奇心,突然之间转换为恐惧。
    而且,这次经历应先于在学校受到惊吓的经历。
    因为保护母亲最原始的本能机制,根据前面的分析也得知,保护母亲就等于保护自己。
    因为孩子与母亲总是身心相连的。
    原始的本能机制被压制,
    所以导致以后受到惊吓也无法抵抗。
    从此以后,他对邻里的态度也开始转变。
    由最开始与人交流的好奇、探索,转变为对邻里的抗拒。
    后来性格突变后又对邻里过分谦和。
    由此可见那些杂乱的人群当中可能有他的邻里。
    这种抗拒导致他以后内向的性格,与人交流有障碍。
    尤其看到严肃的人很害怕、紧张。甚至头脑一片空白。
    这与当时他印象中,进入他家中的那些表情严肃的人群有关。
    但如果强行要他与人交流,他又会向那些人过度妥协,演化为退行满足,最后可能导致心理疾病。
    但即便是如此晦涩,也能从他的本能中找出“良药”来抵抗这次恐惧的经历。
    那就是他的一次梦魇——他突然从熟睡中弹起来,指着空中怒吼,然后又安心地躺下睡着。
    这就是他潜意识反抗别人侵犯他母亲的本能。
    再强的力量也无法压制住他这种保护本能。
    这种本能的爆发还可以从他一个晦涩的症状中看出。
    那就是他喜欢在书本中狭窄的字里行间写字,而且想像能在这狭窄的空间写出巨大的字。
    这也是一种突破桎梏的本能力量。
    只要记忆起这种力量,症状自然就被本能消于无形。
    还有:
    很多人曾经都有过魂牵梦绕的恋爱对象,拥有极其强大的占有欲,得不到对方就像魂丢了一样。绝大多数人对于心仪对象的不得都无法释怀。只有拥有强大内心的人,才能做到片叶不沾身。其中的秘密就在于——对某人的极端占有欲,实际源于一个极其细微、容易满足的小愿望被遏制。这种感觉在睡梦中就能体现——当一个人在睡眠状态下口渴,他的梦能夸张到置身于无尽火海之中。只需喝口水,看似令人绝望的火海,将不复存在。
    所以,患者,尤其是强迫症患者,往往容易钻牛角尖。
    就是因为把这些细微至极的正常本能忘记了,才会去钻那些细微至极的阴暗。
    就如开头所说的,患者突然产生一种莫明其妙的怪异思维,一定是遗忘了与之相对的另一种正常记忆。
    本能的抵抗与免疫机制终于找到了!这几乎是质的突破。
    疾病的康复似乎再也不需要依赖心理分析者,而他自己能够生活得游刃有余。
    事实也应是如此。
    但是,人的本能不只是心理,还包括生理,只有身心相融的本能,才是本质的本能。
    现在就是要将心理本能与生理本能相连结,达到身心合一。
    只要身体在,心理健康的持续也就永在。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