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145章 他娘多精明,怎么可能被人哄了去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第145章他娘多精明,怎么可能被人哄了去
    郑春花一直没离开,帮衬着孟瑶应对村里人,直到里正问询赶来,说了一番,众人才慢慢散去。
    “这是你们赵家的喜事儿,也是咱们上华村的喜事。村里人的态度你们也看见了,不张罗一番,大伙儿肯定不愿意,他们都想趁着这个机会跟你们家亲近亲近。要我说,孟氏,这事儿不能拒绝。”里正道。
    赵庭在的时候,村里有几家交好的。
    可赵庭出事儿之后,上门讨债的人多,都怕被连累,就都作壁上观,原身心灰意冷,索性不来往了。
    眼下,赵大河出息,很有可能成为上华村最出息的后生。将来说不准还能当官,不趁着这个机会重修旧好,他们哪里还有机会攀上赵家?
    孟瑶是不愿意的。
    可孟瑶也知道,他们一家籍贯在这里,将来不管赵大河走多远,都不可能跟村里划清关系。换句话说,上华村也算是赵大河的依靠。
    古人重氏族关系,赵庭是入赘,所以赵大河身后的关系,只有上华村。
    “该怎么张罗,还得请里正跟嫂子多费心。”孟瑶道。
    里正很痛快的答应了,这样的事儿,能交给他张罗,那是赵家对他的信任。
    “有些事儿,我要跟大河说一说。”里正清了清嗓子。
    赵大河客客气气的把里正请进了屋子。
    县试后面还有府试跟院试。
    里正要说的无非就是让赵大河保持本心,不能因为县试得了第一就沾沾自喜。他现在要做的是沉下心来,专心准备即将到来的四月份的府试。
    切莫被恭维的话捧的不知天高地厚了,能从县试杀出来的,都是有点儿本事的。府试要是大意了,很有可能折戟沉沙。
    里正说的这些话都是发自内心的,所以,赵大河听的很认真。
    之后,里正话音一转,“你如今县试头名,怕是有不少人家会盯上你,你娘是一介妇人,眼光不一定能长远,所以,伯伯托大,要跟你推心置腹说点儿心里话。”
    赵大河面色依旧如常,心里却并不赞同里正的话。
    他娘眼光不长远?开玩笑呢?他觉得全周国的妇人眼光加起来,都不一定有他娘的长远。
    “您说。”赵大河客客气气的道。
    “你的亲事。”里正开门见山。
    跟赵家攀上关系最直接的办法就是结亲了。
    赵大江已经成亲,他身上能打的主意有限。
    赵大河年纪正合适,而且出息的就是他本人。想都不用想,从周边的村子到镇上,甚至县城里,这会儿打上他主意的人家,肯定不在少数。
    “婚姻大事,父母之命,自然是要我娘把关的。”赵大河道。
    “繁花迷人眼,你娘以前没见识过这样的大场面,倘若对方开出一些难以拒绝的条件,你娘直接给你定下亲事怎么办?大河,你的成就绝对不会止于此。你若是现在定下亲事,你的岳家,了不起是县城里的大户。”里正语重心长。
    县里的大户,在县里够看的。
    可出了县呢?州府,京城。
    好的岳家,在官场上会成为助力。
    不好的岳家,那就是绊脚石。
    赵家没有什么根基,所以,一个好的岳家,至关重要。
    里正这一番话也算是推心置腹了。
    真要是那不好的,什么都不说,甚至帮忙牵线定下一门亲事,也未必不可能。
    赵大河一点儿不担心自家老娘会犯糊涂。
    多精明的人,怎么可能叫别人哄了去?
    “好,您说的我回头跟我娘说一声。”赵大河道。
    赵大河的态度让里正很高兴,这小子是个能处的,至少,考试前考试后,对他的态度都一样,一样的恭敬尊重。
    送走了里正夫妇,李长安驾着马车陪着赵大河分别去钱家跟李家报喜,以及送请帖。
    孟瑶则是带着宋秀儿出门,去郑春花介绍的厨子家里。
    乡下有专门承接红白喜事的厨子,桌椅板凳碗筷皆自带。食材准备,主家愿意自己准备就自己准备。主家不愿意的话,出银子,他们可以包办。
    这又不是一桌两桌的小席面,自家人掌勺应付一下就行了。
    数十桌,虽说辛苦下,孟瑶自个儿也能做了。可为什么要辛苦自己?更别说,吃席的这些人里有许多是孟瑶不待见的。
    这厨子的婆娘也姓郑,娘家跟郑春花娘家一个村里,是个性子不错的妇人。一听孟瑶是郑春花介绍来的,一个口一个嫂子,很热情。
    再一听孟瑶是因为家中儿子出息,县试第一名,所以才办流水席的。好家伙,更热情了。对孟瑶的称呼也从嫂子变成了夫人,说这样喜事儿能找上他们,他们很高兴,保管给办的漂漂亮亮的。
    对郑春花介绍的人,孟瑶还是很放心的,详细说了自己的要求之后,算是全盘托付给厨子一家了。
    那边儿赵大河跟李长安到了钱家,钱氏不在,赵大河直接拜见的王夫子。
    王夫子正上课呢,听了这个消息之后大喜,直接给学生们放了半天假。
    王夫子的学生们跟赵大河都很熟悉,听了这消息,自然也高兴,围着赵大河道喜,嚷着让赵大河请他们下馆子。
    赵大河于是跟王夫子商议,让他明日带着一众师兄师弟去上华村吃席,大家伙热闹一下。
    王夫子几乎没有犹豫,就答应了赵大河的提议。
    众人欢呼雀跃,高兴的不得了。
    除了宋阳。
    宋阳有些失魂落魄,他信誓旦旦的跟许多人说过,赵大河肯定不可能榜上有名。现在不光榜上有名,还是头名。
    赵大河还邀请他去吃席,这是明晃晃的打他的脸。这是故意报复,想要羞辱他。
    因为还要去李家报喜,所以赵大河没有多停留,跟众人说了一声,就跟李长安匆匆离开。
    王夫子背着手,晃悠悠的回院子,他要小酌一番。
    至于一众学生则是凑在一起,商议着一起出银子买点儿什么东西送给赵大河,去吃席,总不好空着手吧。
    而且,师兄/师弟县试头名,说出去,他们脸上也有光。而且,将来他们要是参加科考,说不得还要靠人家指点。甭管以前有没有什么小摩擦,借着这机会一笔勾销再好不过了。
    “宋阳师兄,咱们这些人,平日里属你最稳重了,你说说,咱们买点儿什么好?”有人把目光投向了宋阳。
    宋阳:稳重?别以为他听不出来,这是拐弯抹角的说他岁数大,说他不如赵大河。
    这些人,平日里这样那样的围着他转。这会儿赵大河考了县试头名,他们就一点尊严都没有的往上扑,这嘴脸,真令人恶心!
    (本章完)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