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541章 唯才是举第一弹(1/2)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第541章 唯才是举第一弹(1/2)
    曹朋回来了!
    以待罪之身返还许都,并将出任译官丞之职,顿时引得许多各方人士关注。
    对于曹朋返回许都,其实算不得什么。甚至在此之前,有许多人期盼着曹朋能够回到许都居住。
    福纸楼啊福纸楼……
    如何能让人不魂牵梦绕?
    可是,已待罪之身,出任比千石的职务,却是从未有过的事情。
    虽说有戴罪立功的说法,但和曹朋的情况却不一样。戴罪立功,是说你犯了过错,但未曾判罚,继续留任。可曹朋呢,已被罚鬼薪三岁。这是正正经经的罪人,却做到了比千石职务?
    当曹操宣布了消息之后,立刻引得无数人跳出来叫嚣。
    以待罪之身,而担任重要官职,接迎番邦,岂不是视礼法而不顾,令番邦人耻笑?堕我天朝威风。
    可是,曹操却不予理睬。
    你们叫嚣,你们吵闹,随你们的便。
    我该用什么人,就用什么人,你们也管不着。反正我做什么,你们都要骂,我何必顺着你们?
    曹操以极其强势的态度,震慑了朝堂上的反对之声。
    但仅止如此,也还罢了。
    曹操似乎是受了什么刺激,在任命了曹朋出任译官丞后的当天,竟再一次发布诏令,名为:唯才是举令
    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苍,岂幸相遇哉?上之人不求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君渭滨者乎?又得无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一篇求贤令,引得天下振荡。
    各方人士或破口大骂,或指责曹操,或拍手称赞,或暗中欣喜……
    其反应,各不相同。
    而朝堂之上,因一篇唯才是举令出,顿时息声。
    但实际上,却又激流暗涌!
    ++++++++++++++++++++++++++++++++++++++++++++++++++++++++++++++
    曹朋,轻轻放下手中那份用桑皮福纸写成的诏令,久久说不出话来。
    蝴蝶效应,似乎越来越大了!
    他救下了典韦,打造出了海西与河西,重开了西域商路。提前数年,干掉了马腾,赶走了马超,为曹操营建了一个大西北后方。但同样的,曹丕死了,袁熙仍在抵抗。曹操采纳了邓稷的主意,决定暂缓攻击并州。也就是说,北疆之战,至少要再持续三年,乃至更久……
    而他面前的这份唯才是举令,记忆中是在建安十五年出现。
    现在,不过建安十一年,唯才是举令整整提前了四年,又将会给这个时代,带来什么变动?
    唯才是举令,也是曹操的一大功业。
    在唯才是举令发出之后,他启用了大批寒门士子,削弱了世家子弟对朝堂的影响力,更进一步降低了汉室朝廷的影响。前面说过,东汉与西汉的建立,有很大的不同。刘邦建立汉朝,靠的是一群庶族而起家。换句话说,楚汉之争,是一场庶族和世族之间的较量。结果作为庶族代表的刘邦取得了胜利,而作为世族代表的项羽,则被刘邦所败,自刎于乌江……
    不过,世族并未就此沉沦。
    叔孙通制定礼乐,为刘邦树立了威望。
    而后,西汉渐渐由庶族而转为世族所统治,最终被王莽所篡。
    于是有刘秀起于南阳,靠的就是南阳世族的力量。如果说,东汉是以这些豪强世族为基础而建立起来,丝毫没有错处。曹操,起寒士而用之,对于汉室朝廷而言,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曹朋一直认为,曹操的唯才是举令,很好。
    但问题在于,他缺乏延续性,最终被曹丕推翻。启用寒门庶族,必然会带来和世族之间的矛盾。这其中需要一个缓冲的过程,需要曹操慢慢调和,并进行梳理,才可以做到平衡二字。
    可惜,未等梳理成功,曹操便死了。
    而后的曹丕,远没有曹操那种雄才大略,以至于无法延续他的政策,才使得世族重新抬头。
    曹朋觉得,若多给曹操一些时间,说不定就能使二者平衡。
    或者说,在吸纳了足够的寒门庶族之后,曹魏政权培养出一支新兴的世族力量,可以对抗旧有的世族力量,也许能够更加长久。只是,曹丕没有能理解曹操,而曹操也未能完成心愿。
    曹朋培养曹冲时,曾不断灌输唯才是举的概念。
    可惜,在调教了三年之后,曹朋离开许都。而曹操对曹冲,又是一种放纵的态度,很少却涉及曹冲的学问。以至于在钻研了董仲舒留下的文典之后,曹冲的思想,渐渐发生了变化。
    这不能怪曹冲,这与他的身世,有巨大关系。
    抛开他曹二代的身份不说,单以他母亲环夫人的出身而言,便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曹丕在世时,拉拢了大批世族力量。而环夫人在无奈下,选择了吸纳寒门庶族的力量来对抗。可问题是,环夫人本身就是出身于世族家庭。琅琊环氏虽然比不得那些中原老牌的世家大族,却毕竟也有百年之久。一个世家出身的环夫人,又怎可能真正的接受寒门庶族力量。
    所以,当曹丕死后,世族开始出现动摇。
    环夫人便开始改变了策略……
    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她对曹朋的态度。最初,环夫人是想要曹冲得到曹朋的帮助,而稳固地位。换而言之,在曹冲拜师时候,环夫人把曹朋视作同盟,那是一种相对平等的关系。
    但随着曹丕一死,环夫人的思想也在发生变化。
    她想要敲打一下曹朋,也就是说,她已经在悄然不经之中,转变了她和曹朋之间的关系。从最开始的平等,到后来视曹朋为下属。这种态度,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曹冲的思想。
    毕竟,曹冲追随曹朋,不过三载。
    可他如今十岁,从小就跟在环夫人的身边。
    就影响力而言,曹朋终究无法和环夫人相提并论……而等到环夫人后悔的时候,曹冲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主张。这也是为什么环夫人要他去拜见曹朋,而曹冲却装病,不肯前往的原因。
    他一方面,不知道该如何面对曹朋。
    另一方面又有些惧怕曹朋……同时,对曹朋又有一丝抵触心理作祟,也就造成如今的疏远。
    对这一切,曹朋并不在意。
    求人不如求己,既然曹冲无法让他实现理想,那就自己来做。
    只是,当唯才是举令提前四年出现在他面前的时候,曹朋仍旧感到万分的震惊,同时更感惶恐。因为历史偏离轨道的迹象,越来越明显。他原来的那些记忆,是否还能产生作用呢?
    曹朋,也说不清楚。
    不过,他很佩服曹操。
    挑选了这么一个时机,借由吕氏汉国归附,和曹朋这么一个契机,将唯才是举令堂而皇之的推出来,令人无法拒绝。如果否认,则就是说,拒绝曹朋复起。拒绝曹朋复起,就有可能令吕氏汉国的归附产生波折。自黄巾以来,汉室日间衰颓,也需要这么一个机会来振作。
    错过了这个机会,汉室很可能再也没有机会复起。
    所以,那些汉室老臣,也只能忍气吞声……
    这并不代表,保皇党一脉就此认输。曹朋非常清楚,汉帝一脉和曹操之间的争斗,才刚刚拉开序幕。结果会如何?曹朋说不准。只看郭嘉的表情就知道,这件事无疑有着巨大的意义。
    曹朋把诏令收起,对郭嘉笑道:“郭大哥,不必如此闷闷不乐。”
    “我怎能开心出来。”
    郭嘉苦笑一声,轻声道:“主公这份唯才是举令一出,也就代表着把所有的矛盾,摆在台面。”
    “那又如何?”
    “阿福,你难道真看不出来,这其中的干系?”
    曹朋哈哈大笑,“郭大哥,天有阴阳,时有昼夜,日出月落,人有生死。
    刀把子攥在主公手里,只看主公如何下好这盘棋。有消亡,就有崛起……你我只需要尽心竭力为主公做事,分担忧愁即可。至于最后的结果,自有主公来来决断,你我又何必担心?”
    曹朋能感觉的出来,曹操发出唯才是举令,绝非一时兴起。
    他应该是早有这方面的心思,可是却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机会来发布。曹朋这次,给他提供了一个契机,才使得唯才是举令提前出现。既然是早有谋划,说明曹操已经做好了应对的准备。
    曹朋见郭嘉,仍有些沉重,于是想了想,突然问道:“郭大哥,我记得汉初时,曾设立有丞相一职,何故后来弃之不用。”
    郭嘉心神不定,随口道:“阿福,你真是糊涂。
    这丞相一职……”
    郭嘉突然间闭上了嘴巴,转过身,向曹朋看去……
    说到这里,就必须要谈到两个概念,那就是皇权和相权。
    皇权,顾名思义,所以不在赘言,但相权,指的也正是宰相的职权。打个比方,汉代的皇帝和丞相各有一个类似于‘秘书处’的组织,可以独立运转。皇帝有六尚,指的是尚衣、尚食、尚席、尚浴、尚书等。汉代最初的尚书,其实职权和地位都不算太高,但却代表着皇权。
    荀彧为尚书令,说穿了其实就是代表着皇帝六尚的部门。
    而丞相的‘秘书处’,却相对庞大,名为‘十三曹’。
    如果按照十三曹的职能,可以看出当时的政务,首先要汇集到丞相手中,而不归属于皇帝。
    因为皇帝只有一个笼统的尚书处,而尚书处里,也不过四到八个人而已。如此规模,根本就无法承担起整个国家的运转。而丞相府下属的十三曹,权力相对更大。汉初,一切事物的处理,出于相府,而不是在皇室。也就是说,真正是国家正常运转的人,不是皇帝,而是丞相。
    如果再形象一点,皇室是党,相府是政府。
    皇室指挥政府,是象征性的意义,但却不插手日常事务。负责日常事务的,其实是丞相府。
    西汉初,几任丞相,比如萧何、曹参、陈平这些人,都是开国功臣。
    他们位尊职重,敢于谏言,对当时的社会而言,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所以不可以轻举妄动。但是随着景帝削藩,皇室开始集权。道汉武帝时,更进一步削弱了丞相的权力。汉武帝重用内廷近臣,而远丞相。当时在位的丞相,勿论是薛泽、赵周、庄青翟、石庆还是田千秋等人,皆谨小慎微。武帝末年,火光为大司马大将军,进一步令丞相的权力削弱。到了西汉末年,大司马已在丞相之上,而丞相的职权,也多为内超所取,基本上已没有了权力。
    汉成帝时,何武以丞相一人难以处理繁多政事为理由,建议设立三公。
    从此后,丞相的权力便被分为大司马、大司空和丞相三人所有。到汉哀帝的时候,又改丞相为大司徒,彻底把相权消灭。东汉初年,刘秀为加强中央集权,于是又设立了内廷尚书,加大了尚书的权力。如此一来,三公的权力再一次被削弱,而慢慢的转入外戚和宦官手中。
    至东汉末年,丞相制度一直为能得到恢复。
    哪怕是董卓篡朝的时候,也不敢改变三公制度,虽自称相国,却不敢出任丞相一职。
    郭嘉,眸光闪闪,凝视曹朋。
    重置丞相?
    开十三曹,总理天下事务,架空汉室……
    其实,而今曹操不就是这么做的吗?朝堂上虽然在明面上尊汉帝,但实际上都是由曹操一手执掌。
    先置丞相,如此一来曹操总理天下政务,也就名正言顺。
    接下来……
    郭嘉突然激灵灵打了个寒蝉,一种奇怪的冲动,陡然间从内心深处涌起。
    他犹豫了一下,一咬牙,转身就走。
    “郭大哥,你去哪里?”
    郭嘉回头,微微一笑,“我有要事,要与司空商议。
    阿福你晌午不要乱走,我已经待你约好了杜畿,可能过一会儿就会抵达。还有,吕氏汉国的时节,已到了新郑。子丹日间奉命离开许都,前去迎接他们。估计最迟后日,便可抵达。”
    曹朋点点头,不复赘言。
    他拿起一卷文牍,摊开来后,低头阅读。
    而郭嘉,则匆匆离去……RO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