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1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无CP向] 《毕业后我回家养蜂了》作者:兰拓【完结】
    文案:
    别人家的爸爸:娃啊!走出大山,就别再回来了!
    江小满的爸爸:娃啊!你可是咱村唯一的希望!毕业了一定要回来!
    大学毕业后,江小满扛起从旧货市场淘来的设备,毅然踏上了回乡的绿皮火车。
    同学忙着校招,他在种茶叶炒茶叶;
    同学忙着考公,他在养土蜂割蜂蜜;
    同学忙着考编,他在挖竹笋刻竹雕;
    ……
    再后来,混迹在城市各个角落的同学们突然发现——
    那个坐拥千万粉丝的网红博主,好像是他们同学?
    那个把濒临失传的郎山土绣卖到了国际展销会上的,也是他们同学?
    那个代表全省农村扶贫先进人物登上国家台领奖的,居然还是他们同学?
    #排雷指南#
    1、文内背景根据现实改编,有私设!
    2、欢迎评论区交流,与本文无关的内容会申请删除;
    3、无CP!无CP!无CP!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4、深夜报社美食文,每天中午更新,对减肥党非常友好!
    内容标签: 种田文 美食 时代新风 基建
    搜索关键字:主角:江小满 ┃ 配角:江有粮 ┃ 其它:江百川,江灿灿,江彩云
    一句话简介:我是全村唯一的希望
    立意:不忘初心 返乡扶贫
    vip强推
    作为全村唯一的希望,大学毕业后的江小满回到了故乡,为了救济比他更穷的村小学,不得不带领乡亲们种魔芋、养土蜂、炒茶叶……成为坐拥数百万粉丝的知名博主,为贫困山区留守儿童改善生活的同时,也逐渐改变了自己和家人的命运。本文文风轻松欢快,感动中带着沙雕,有笑有泪。作者文笔细腻,将山里人的淳朴勤劳、留守儿童的乐观积极描写得生动立体,是一篇让人感动又爆笑的种田扶贫美食文。
    第1章
    五月的郎山,早晚都是云雾缭绕,空气湿润润的,等云雾散去,便能看到山间零星的人影子,背着竹背箩,都是一早就上山来采茶叶的。
    郎山风景秀美,但因为偏远荒僻,山里的野茶也并不出名,山民们采茶多是留着自家喝,或者炒好后背到山下,赶场的时候卖给山下懒得摘茶叶的镇里人,几十块钱一斤,挣个辛苦钱罢了。
    江小满也背着一个大背箩,跟他爹一起上山采茶叶,这活儿他做了十几年,业务可太熟练了,不过,今年他特意趁着五一假期回家一趟,可不只是为了帮老头子摘茶叶的。
    “百川叫咱们晚上去他家吃饭呢,你这次送回来那些笔啊本子什么的,可算是给他帮了个大忙啦!”江有粮一边摘茶叶一边跟儿子聊着天。
    郎山这地方太偏了,深山老林里藏着不知道多少大大小小的村落,不过,别说村和村之间了,就是每家每户都隔着很远,就比如他们家,就单独占了一个山头,距离他家最近的邻居,步行要翻越一座山……以前江小满的老师和同学一直夸他有着“和年纪不符的沉稳”,其实不是沉稳,而是长时间缺乏交流,完全懒得开口了。
    简称死宅话少综合症。
    不过,听他爸说江百川晚上要请他们吃饭,江小满倒是抿嘴一乐:“爸,我这算不算是捡垃圾换肉吃?”
    江有粮听了儿子这话,忍不住大笑出声。
    他一辈子没有结过婚,江小满是他赶场捡来的孩子,家里没个女人,江小满从小就吃他爸做的饭。江有粮是个大老粗,哪里会做什么精细的菜式?唯一拿手就是腊肉炖土豆,不过,腊肉精贵,家里平时是舍不得吃的,一般都是熬一大锅苞米粥或者南瓜粥,父子俩一天三顿都吃这个粥,晚上吃不完就倒了喂猪。
    江小满这孩子打小就机灵,发现他爹平时不会给他买肉吃,这孩子每次赶场的时候都会跑去捡垃圾,有时候运气好还能捡到钱,捡来的垃圾当天就卖掉,父子俩每次赶场都会坚守到最后散场的时候,这个时候摊主急着收摊子,一般都会清仓甩卖。
    江有粮去摊子上讲价,江小满就攥着捡垃圾换来的钱,去卖肉的摊子上换点肉吃,一般都是别人挑剩下的,便宜!不过,就他爹的厨艺来说,肉的好坏其实并不会对菜肴产生太大影响,因为他爹做新鲜肉永远只有两板斧——红烧、清炖二选一。
    说来也怪,都是单身汉,他爸做菜就跟煮猪食差不多,衣服也不会洗,比他爸小不了几岁的百川叔,却洗衣做饭样样都做得来。
    江百川是他们村小学校长,按辈分算是江小满的叔叔,本来师范专科毕业,他完全可以留在城里,没想到江百川却毅然决然地回到了家乡,做了一名乡村教师,前些年村小学的校长退休了,他就成了校长。
    不过,他这个校长做得实在是寒酸,这几年但凡有点本事的,都把孩子带到城里去上学了,听说城里就算是上民工子弟学校,那条件也比乡下好得多,一年年的,学生在流失,老师也留不住,去年就只剩下江百川和另外两个老师,以及三十多个不同年级段的学生。
    这些年国家对乡村教育的扶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但到底僧多粥少,教师工资确实有了最基础的保障,但分到他们这种偏远乡镇的教育专项资金就少得可怜了。
    --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