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387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外卖单上一共三列,分别是主食、菜品和小菜饮料。
    主食有腊肉洋芋焖饭和苞谷饭,要控制体重不能吃主食的,还有代餐的水煮玉米、蒸红薯和烤洋芋。
    菜品也都是他们本地人吃的家常菜,腊肉炖笋干、洋芋烧鸡、魔芋豆腐烧鸭子、五花肉烧萝卜、麻油菠菜、清炒小油菜之类的,本来这个季节还有很多干菜可以吃的,但谁让之前H省那边把他们全村的干菜存货都掏空了呢?
    今年郎山村的村民虽然靠着卖干菜和新鲜菜大赚了一笔,但家里过年都没干菜吃了o(╥﹏╥)o
    江小满做菜用的笋干和梅干菜,还是自己从镇上花钱买的呢。
    幸好入冬后小菜又重新腌了一批,再加上他的小卖部可以提供一些饮料酒水什么的,倒也勉强能供应得了剧组需求。
    原本以为要跟着导演来深山老林“忆苦思甜”的剧组众人,怎么也没想到会遇到江小满这个隐藏款的乡村厨神,不到半个月,剧组人均增肥就超过了三斤……
    演员们看得羡慕死了,他们也想吃,但导演不让o(╥﹏╥)o
    想吃?等剧组杀青,没戏份的留在郎山村吃个够!
    梁松云说的明明是气话,没想到居然还有人当真了,看了看自己的戏份,好像拍完郎山村这一段之后,确实没有了?马上眼疾手快地找江小满预定了他家的客房!
    什么?村里快递站上面的客房预定完了?那不是还有山上嘛~
    江小满本来是想兢兢业业为剧组做好后勤保障,好让财大气粗的剧组在后期宣传的时候,能带一带他们郎山村的大名,没想到却因为后勤做的太好了,短短半个月,客房外加餐饮这两块,就帮他赚了好几万!
    怪不得有些影视城都上市了呢,这么赚钱,能不上市吗?
    上市这种美梦他是万万不敢做的,但是剧组负责宣发的小姐姐已经私下跟他打过包票了,等他们这一组开始宣传的时候,一定会带上他们郎山村这个地名的!
    反正稿子都是小姐姐写的,她又没有杜撰,而且本来剧组找郎山做外景地,也是想蹭一蹭老区的金字招牌……双方互赢嘛!
    宣发小姐姐是绝对不会承认,小满哥答应事后亲手给她做两坛郎山特色酸辣萝卜干的……话说这个萝卜干她怎么就百吃不厌呢?
    和宣发小姐姐一样舍不得离开郎山的,还有影帝姜元。
    不过他可不是贪图郎山的特色美食,而是因为这里居然治好了他多年的顽疾失眠症!
    外界眼中演技精湛又敬业的影帝,实际上却因为自我要求过高,年纪轻轻就患上了抑郁症和失眠症,也因为这个,他现在每年只能拍1~2部剧,剩下的时间,都要找个安静的地方养病。
    业内都夸他低调又爱惜羽毛,传闻只有特别好的本子,才能入得了这位影帝的眼,一般恰烂钱或者捧新人的剧本,根本就不敢往影帝那边送,胆子大的冒险蹭一把,发个“拟邀”的通稿,还要被姜元的粉丝追着骂至少一个礼拜!
    抵制白嫖黑心饼!!!
    以前姜元嫌国内太吵,每次休息的时候都偷偷跑到国外,要么去社恐天堂北欧,要么就去澳洲找个小岛藏起来,还因此被同行发稿子内涵,说他崇洋媚外。
    天地良心!他只是在国内找不到能隐居的地方罢了。
    不过,现在有了……
    剧组到江小满家取景的时候,姜元让助理去江家隔壁的禅修民宿,一口气预定了两个月的客房!
    拍完这部戏一直到过年前,他都不想出门了,就龟缩在郎山深处,养猪、喂鸡,参禅打坐……如果不是年底各大颁奖典礼和晚会之类的,需要他这个工具人出场,姜元甚至想在这里买个房子住下来!
    就在剧组转场到山上来拍高山洋芋种植剧情的时候,山下,孙哲远已经带着省里组织的采访团抵达村委了。
    江小满不得不把今天的盒饭交给山樱她们几个帮忙做一下,因为采访团第一个要采访的就是他。
    而且还点名要去参观他的乡村快递驿站。
    他们村好像除了他的快递驿站,暂时也没有什么可供参观的“实体经济”了。
    哦,还有个小型茶叶加工作坊,目前还在施工中。
    到了村委,江小满才发现,孙主任说的一点也没夸张,村里最大的会议室里已经挤满了人,众人正在听村长江有田在上面做汇报。
    江有田的稿子是镇上的宣传干事帮忙一起写的,一听就是考过申论的,站位特别高,听得记者们昏昏欲睡。
    好在座谈会很短,从村委出来,众人便跟着江小满去参观他的快递驿站。
    “咱们村人太少了,本来是不符合申请快递站条件的,后来因为**快递公司对乡村振兴这块有特别帮扶政策,所以才申请下来的,还给我们减免了加盟费呢。”路上闲着没事,江小满趁机给合作方打了个广告。
    没想到居然有记者把这个点给记了下来,江小满偷偷看了这几家媒体的工作牌,上面显示都是**交通报、交通广播之类的单位,估计是快递物流这块也是属于他们的报道范围之内。
    还有记者趁机问他,现在平均每个月能收发多少快递。
    江小满想了想,报了两个数字,记者们不由咋舌:那你们村这快递单量也不少啊!
    “主要是因为我们村大部分青壮年都在外地务工,一年也难得回来一次,有时候家里要用什么东西,他们在网上下单,直接填村里的地址,比自己买了再寄过来,能省一笔快递费呢。”
    --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