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带着工厂穿民国 第14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村长好奇问,“羊也是这个价钱吗?”
    “对。一样的价。”
    村长点头,见村长进来,让媳妇去喊杨二爷,让他把羊也牵过来,“一斤肉换四斤苞米。”
    村长老娘见这事是真的,心里也泛起嘀咕。
    粮贩子到乡下,一斤苞米给的价是一分2,四百斤苞米是……她不太会算数,算了半天,也没算出来。但是养猪需要多少粮食,她是知道的,就算全部换成苞谷,三百斤就够了。
    更何况他们乡下养猪,用的是麦麸、红薯藤、猪草以及剩饭剩菜。没人会傻到只用粮食来喂。
    这么一算,养猪可以赚不少钱啊。
    村长老娘在这边算小账,村长小儿子也在跟大柱算账。
    跟老太太不同的是,村长小儿子会算数,他只用心算,就算出四百斤苞米是四元八角。而卖一头猪才值三个大洋。比卖给猪贩子多赚一元八角。多划算啊。
    大柱听他这么一算,反倒不信了,“不能吧,天上怎么会掉馅饼呢。”
    村长小儿子见他不信,立刻急了,“真的。粮食就在我家摆着呢。整整六车粮食。那苞米比我们家的都好。”
    大柱一听,将信将疑,不过碍于村长的威严,他还是牵着猪跟在村长小儿子后头。
    大柱一家也跟过去,卖猪可是家里头等大事。他们家一年到头就指着这头猪盈余呢。
    到了村长家,门口已经挤满了人,时不时传来猪叫。
    大柱踮起脚尖,只看到里面的人在称猪。问村民才知道,村长把他家两头猪都给卖了。
    称完重,秦无双登记下来,“一头是112.4斤,我算你113,一头猪是110.6斤。我算你111。两头加起来是224。乘以四倍就是896斤。”
    她扭头示意雷彪给大家称重,这次没有解开袋子,她冲村长道,“称完重,你们再解开袋子挨个检查,你把袋子倒过来都行。”
    村长心里确实这么想的,面上笑笑。
    一袋是80斤。这是标准规制。896斤是11袋,再加20斤。
    称重后,村长挨个袋子打开。叫了两个村民过来帮忙。他家的麻袋,口子要大很多。这种袋子一般能装150斤。
    两个村民把着麻袋,他往里面倒玉米,玉米哗啦啦往下流,能看得清清楚楚。
    一袋没问题。他们又倒到另一个麻袋。直到把896斤的玉米全部过一遍。
    那两只猪绑好扔到一边。接着称重下一家。
    这猪体型非常小,称重只有92斤。
    除了村长家,其他家都只养了一头猪。而且这些猪重量都不及村长家的,最瘦的猪才83斤。
    最后一家是羊。
    村长见他只牵着三只羊过来,有些诧异,“你家不是养了四只吗?怎么还留一只在家?”
    杨二爷熟练地扎好羊,这才回答村长的问题,“那只羊已经怀崽了。”
    三只羊总共152斤。最重的一只才62斤,这也太瘦了。
    猪和羊的粮食全部送完,还剩下不少粮食。
    秦无双不可能原路把粮食运回去,她找村长商谈明年养猪的问题,“我想村里帮我养猪。我可以预付他们两百斤苞米。”
    她刚刚在路上跟雷飙打听过了,这个村子其实还算富的,一个村子还能有好几户人家养得起猪,换成他们老家,一个村子能有一户人家养猪就算好的。既然家家户户都养不起,而她又需要将大洋变现,就只能想法子让这些人养猪。预支粮食就很有必要。
    村长眼底滑过一丝惊喜,“当真?”
    “对。”秦无双示意村长跟大家说,“愿意养猪的,到我这边领粮食。你这边统计一个册子,明天我再把剩下的粮食拉过来。”
    村长点头,“好,没问题。”
    他冲着村民们把秦无双的意思转达了。
    村民们立刻交头接耳讨论起来。还有给粮食喂猪的?这么好的事情打着灯笼都难找。一头猪养到出栏大概需要280斤粮食,乡下人一般都会打猪草,又能省下不少。她现在给了200斤粮食,剩下的他们自己打猪草就行了。想想这跟白捡钱有什么区别。
    难怪这些村民们激动得两眼放光。更有人给秦无双跪下磕头。
    有人警惕心强,觉得这事儿太好了,好得不真实,不确定问,“明年还是一斤换四斤吗?”
    秦无双点头,“对。还是一斤换四斤。”
    这话一出,全村几乎所有人都举起了手,“我养!我家养一只。”
    秦无双看向村长,“家里养不起的。帮忙你帮我斟酌。这生意我是想长长久久干下去。”
    这年代的人太苦了,尤其许多人家喜欢多生。就算她给他们发粮食也未必会用来养猪。可能被他们自己吃了。
    在自己力所能及的地方,她乐意帮助他们,但是如果有人养不起猪,却领了她的粮食,将来收猪时,她收不上来猪,她能拿对方怎么办?她不可能将人逼上绝路。到最后会有一堆不养猪,却想占便宜的人找上门。
    既如此,一开始就不能坏了规矩。需要由村长牵头,让他来负责监督这件事。
    村长秒懂她意思,在村民们过来登记的时候,他再三提醒村民们,这些粮食是用来养猪的,不是她发烂好心送给他的。
    村民们再三答应一定会养好猪。也有人家境困难,想多养两头。
    一头猪给200斤粮食,两头猪是不是可以给400斤粮食?
    秦无双摇头拒绝了,“每户人家只能领一头猪。”
    有位村民当场就要给村长跪下,想让他通融一二。村长不为所动,又转头求秦无双。
    秦无双不可能坏了自己的规矩,“一次养太多猪容易生猪瘟。你承担不了这么大的损失,我也不行。”她给他指了一条明路,“你想多挣点钱,可以去别的村子买猪,送到我家。我一样按这个价钱给你。”
    就像别人算的那样,她收猪价格比较贵,一头猪可以多挣一个大洋八角,这就是利润。
    男人一愣,猛地抬头,“你家?”
    “我家住在凤凰街178号。一号和十五号我会在家收猪。你们可以去别的村贩猪卖给我。有多少我要多少。当然羊也行。不过必须是成年的猪,成年的羊。”
    男人眼睛一亮。可是紧接着他以犯起了嘀咕,他没有那么多钱啊。一头猪要四个大洋呢。他没钱。
    秦无双似是看出他的唉声叹气,“除了羊,鸡也行。一斤给13斤苞米。”
    村长在边上算账,“咱们一只鸡能卖三角钱,母鸡也就3斤重,3斤可以换39斤苞谷。是4角6分钱。还是有得赚的。”
    村里其他人听他算这笔账,心下也就有数了。
    有些人家就养着鸡,当即回家逮鸡。
    没一会儿,不少村民拎着鸡过来。秦无双挨个给他们称重。
    这村子里养鸡的人家比较多,而且一养都是好几只,到最后,苞米不够分的。
    秦无双让后面没称重的人家先拿回去,“明天我再运粮食过来。”
    动作慢的人家懊恼不已,又不想错过这么好的机会,“要不然我跟你去吧。认认门。”
    秦无双乐了,“行啊。你跟我去。”
    村长这边已经登记好了,总共有58家要养。但是秦无双这边没有粮食了。
    她突然想起来,明天她约了人,一时半会儿没法运粮食过来。那就再往后推迟一天。
    村长可等不了那么久,好饭就怕晚,他主动道,“要不然我带几个人过去拉。一千多斤,两辆车就够了。
    秦无双点头同意,“就按你说的办。我明天上午有空。中午要请人吃饭。你们早点过来。”
    村长一口答应,“没问题。”
    这件事定下,秦无双示意大家把猪和鸡抬上车。
    刚才还想跟她一块来的村民期期艾艾上前,好半天才开口,打算明早跟大伙一块去。
    秦无双无所谓,“那你们明早没有卖成的人家,记得把鸡带上。”
    回去的路上,猪一直在嗷嗷叫唤,鸡也是咯咯哒叫个不停。
    第16章
    一行人到了凤凰街,秦无双示意大家等在门口,“后门不方便让男客进。请你们谅解。”
    众人自然理解,都在门口等候。
    秦无双打开门,将猪身上的绳子解开,只在腿上栓一根绳子。牵到职工生活区。
    生活区门口种一排树,刚好可以用来安置猪。
    她将猪一一牵过来,又将鸡也牵过来栓在树下。
    回到门口,她给每位帮工都发了一枚大洋。每位帮工脸上都带着喜色。一天就能挣到一个大洋,这可是走了大运。
    秦无双给雷飙塞了五个银元,谢过他帮忙。
    雷飙眼睛一亮,将银元揣进怀里,冲秦无双拱拱手,“十日后,雷某再来找秦小姐。”
    秦无双颔首,目送他们一行人离去。
    她转身进屋,见苏锦绣拿着扫帚正在打扫卫生。刚刚牵猪进去的时候,猪和鸡拉了不少屎,屋里有股难言的臭味儿。
    两人一块忙活,很快将房间打扫干净。
    苏锦绣出去倒垃圾,走到门口,秦无双叫住她,“你知道猪食怎么拌吗?”
    她知道猪吃玉米面,但是她不知道比例。干的好,还是湿得好呢?
    苏锦绣让她等等,倒完垃圾,她跟着秦无双一块到后院食堂。
    这些是粮贩老板给她的赠品散装玉米粉,她特地留着养猪。
    苏锦绣看到这食堂有这么多大锅,微微一惊,“这是?”
    “这是工厂食堂。几碗水配一碗玉米粉啊?”秦无双提着玉米粉放到锅台。
    苏锦绣见她把这么细的玉米粉用来喂猪,瞳孔都缩了缩,瞠目结舌半天,都可不置信了,“你用这个喂猪?”
    秦无双点头,“是啊。怎么了?”
    苏锦绣倒吸一口凉气,外面百姓连糠都吃不起,她却用玉米粉喂猪。这这这也太浪费了吧?
    秦无双大概猜到她心里在想什么了,叹了口气,“我家里只剩下这个了。再说了,我这猪转明儿全卖了。我又不是天天喂这个。”
    这么一解释,苏锦绣总算好受些,她想了想,“加一倍或一倍半的水吧。先把玉米粉用凉水弄成糊糊,再倒进开水里。”
    她坐下来,开始往灶膛填木炭。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