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化宋 第39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一开始,规矩需要立起来。
    赵士程决定再去见一见宗泽。
    ……
    一个时辰后,宗泽又见到了这位赵士程,不由和蔼道:“小公子急着约见,可是对剿匪有何指教?”
    “我有一个提意,”赵士程微笑道,“不如在新镇沿途四周,建立几个驿店,不但可以供应商户沿途食宿,还可以做为警戒,知晓沿途危险人物,若有违法之事,也可以令他们管教,不知宗知州以为如何?”
    “此计甚好,只是,”宗泽抚摸胡须,沉吟道,“恐怕所费不少啊,老夫尽力而为便是,然,这等驿店,恐怕不能进入州府财赋之中。”
    “当然不能,否则岂不是还要接待各种官府人士,”赵士程笑道,“我的意思是,能不能成立一个‘镖局’,我们雇佣镖局健儿看护商路安全,驻扎在民驿之中,若有不法之事,便及时制止,若无法制止,便及时上报,出动乡军,这钱款,当然是新镇的大户们,按收入分摊。”
    宗泽不由得眼前一亮。
    以前雇佣镖局,都是运送看护实际的货物,而如今赵公子居然把“安全”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用来保护,这办法全然避开了朝廷的各种忌讳,新镇的大户,必然也愿意为了安全而出点钱。
    “此计不错,”宗泽大赞,但又立刻想到其中缺陷,“但这镖局之人,公子恕老夫不能相让了。”
    这种“镖局”,说穿了就是新镇治下的打手,如果任他们用自己人的,怕是就会成为鱼肉乡里的恶政,他给了赵士程乡军,当然也要有牵制的力量。
    “这是小事,知州安排便是,”赵士程轻飘飘地道,“甚至这新镇附近的各种骗子拐子,帮派什么的,也可以用这个‘镖局’一起扫掉。”
    宗泽摸胡子的手微微一顿,那笑意瞬间深了起来:“那就,谢公子指点了。”
    正好,自己那儿子成天想着离开老父亲干一番事业,他便让儿子试试,这事吃力却不讨好,若是干不好,正好名正言顺地教训一番,想来老妻也没理拦着。
    赵士程也满意道:“知州办事,我素来是放心的。”
    宗泽是目前大宋文臣里少有的能臣,有他在,自己这甩手掌柜,当的真是太快乐了。
    -
    十一月中旬,天气冷了起来。
    海边的一处小渔村里,天蒙蒙亮,一个七八岁的孩子从床上爬起来,看着正准备出门的母亲和父亲:“爹,娘,我能和你们一起去吗?”
    母亲安慰道:“我们种海草那地方不能被人瞧见,人越少越少,海生,你在家好好待着,看着妹妹,我们午时就回来。”
    那海草长得极快,她春天种的苗,如今已经可以收获了,多赚些钱,今年能多给孩子买块糖。
    夫妻两很快收拾好活计,带着刚蒸好的炊饼,乘着微亮的天色出门了,他们带着一件羊毛毯,可以在离开冰冷的海水后保暖,还有那蒸酒,虽然有些贵,却能让他们少许多下海的危险,房子才刚刚修缮好,本可以休息些日子,但他们又想给孩子攒些娶妻的钱。
    辛苦算什么呢,日子过好才是正经。
    陆海生只能遗憾地看着母亲离开,又回到房中,在炉子边把饼子烤热,拉着五岁的妹妹起床来吃朝食。
    妹妹特别听话,最近能吃饱了,她长了不少肉,脸也有几分圆了,海生给妹妹扎了辫子,忍不住捏了捏她的脸。
    当天完全亮了,他便拉着妹妹坐在门边,把自己在海边捡的小贝壳一个个清洗挑拣,准备等母亲回来了,一起去镇里卖掉,镇里有个铺子在卖贝壳首饰,生意很不错,许多商队都会顺手买一串。
    要是他以后也能开个铺子卖贝壳就好了。
    妹妹也很认真地坐在身边,拿着一个贝壳擦来擦去。
    海生有些想一个人去镇上,前些日子,镇里的韩都头把三十里外的几十个盐匪全抓了,尸体挂在镇上的路边,连父亲和母亲都去看了,都很高兴,父亲还说,没有这些盐匪,今年不用担心村子的安危,韩都头做了件大好事。
    他现在一个人跟着村民去镇上,应该也没什么危险吧?
    想到这,他又忍不住抬头,看了一眼村里新建的一个座宅子,那里有一个三层高的阁楼,听说是准备建一个什么“镖馆”,听村长说,建好了这个阁楼,就不怕盐匪海匪来骚扰他们村子了。
    村长还说,如果能进这个镖馆做事,每天都可以吃到麻油和肥肉。
    肥肉啊,那是他过年才能吃到的东西呢。
    他吞了吞口水,昨天他好奇地过去看过,听那里的人说,以后沿途的镖馆都建起来,就算是年轻的姑娘,也能从一个人从村子走到镇上,不怕被陌生人抢去。
    海生将手里的贝壳放下,摸了摸妹妹正在把玩贝壳的手,不禁有些想笑。
    这怎么可能呢?
    皇帝都做不到这种事吧?
    第54章 危险人物
    随着新镇的名声越来越大, 许多周边的农人都趁着农闲时节,前来找些活计,一时间, 新镇的人口更多了。
    但建筑材料是有限的, 于是王洋组织了多余的人手,开始在新镇之外开辟盐田。
    盐田像一块块稻田,很快便修筑起来, 如果说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就是需要有卤池, 用来在下雨时收集晒好的盐卤水, 避免损失。
    当然,这样一来, 账目上的花费又让王洋掉了不少头发。
    好在如今新镇的羊毛已经非常有名, 每天来往港口的船只络绎不绝, 光是抽出的商税亦是不菲, 不用担心资金断裂。
    羊毛的收入,正在让密州城和周围的数万户人家受益, 这种益并暂时还不大,却也改善了许多人的生活, 让他们脸上露出久违的笑意。
    宗泽安排儿子宗颖管理商路安全,宗颖为了自由,极为勤恳, 每天都会不辞辛苦地巡视商路的各个民驿修建情况,虽然还未正式启用,盗匪也肉眼可见地变少, 得到了各个商队的大力赞赏, 一时间, 这密州城内外,竟有了几分世外桃园的意思。
    但人的悲欢并不相通,给了他人幸福快乐的赵小公子,如今就很是难过,因为助他开展了新业务,一手打下事业根基的小舅舅,已经到了归乡时间。
    已经十一月了,他如果不能在新年前回去,那就是真的不孝了。
    在赵府里先与姐姐姐夫告别后,赵虎头带着朋友,去城外送他第二场。
    种彦崇极不想走,虽然只是短短一年相处的时间,可他的眼界已经完全和从前不同,有了新的理想和奋斗的目标,而且,他也很舍不得虎头。
    “虎头啊,你还那么小,就一个山水跟着你,叫我怎么放心得下。”种彦崇难过极了。
    山水在一边翻了个白眼,没有吱声,虽然不喜欢这个家伙,但他对公子是真心的,他走了,公子却实少了助力。
    赵士程也很难过,安慰他:“没事的,分开不了几年,等我长大一点,咱们还能一起做出大事业!”
    种彦崇当然知道这一点,他按住失落,对山水道:“我不在日子里,你好好照顾虎头,下次见面,他要是瘦了,我必不与你甘休!”
    山水面无表情地道:“婢子知道了,种公子再不走,就可以留下吃午饭了。”
    种彦崇忍不住磨牙,又转向另外一边:“宗知州,若有什么为难之处,大可给我来信,或者换一家举主(靠山),将来也好护着虎头一些。”
    宗泽温和婉拒道:“谢过种公子盛情,老夫还需要考虑一番。”
    种彦崇又抱着小孩揉了揉他的头发,这才不舍地骑上骏马,起程离开。
    马蹄奔腾,那骄傲的少年并未回头,一行人静静看着,直到他消失在远处。
    剩下的送行人则在路边长亭坐下,山水令人摆了小火炉,亲自烧起茶水,还给小孩裹了一件柔软的貂皮披风。
    “舅舅走了,我一时半会,怕是难以出门,以后若有什么需要,只能想其它办法联络了。”赵士程叹息道。
    宗泽轻抚胡须,笑道:“公子怕是已有打算了吧?”
    “还需要知州相助,”赵士程当然已经有打算了,“我想请你找一位炼丹方士,前来密州,无谓真假,让我拜师便可。”
    只要他有外求仙的由头,那么出府炼丹求道,便理所当然,父亲和母亲那边,他也就有理由应付。
    再者说,他的化工技术,也要有人宣传,总不能以后的各种应用攻关,都让他一个人来,那岂不是要累死过去。
    宗泽不由叹息,如今的皇上崇信道教,他对此是很不忿的,但这个忙却是必须帮,于是便道:“那要稍等些时日,如今天下道士装神鬼者多矣,我去打听一二。”
    “随便选一个骗子不行么?”赵士程疑惑道。
    “行,也不行,”宗泽这老狐狸就很懂,“以小友之才,将来必名传天下,那骗子必然也水涨船高,会被陛下召见,若是一般的道士,很容易露怯,自然要选一个不那么容易出事的。”
    赵士程感慨道:“你做起事来,还真是滴水不露啊。”
    宗泽笑了笑:“难得遇到小公子,自然要做好打算,放心吧,花不了多少时间。”
    赵士程当然是放心的,略一思考,便道:“有了梧桐木,引得凤凰来,这样,我在城外修一个大点的道观,你可以海选一位有才之士当观主。”
    “这倒是个不错的主意,我这便派人去传消息。”宗泽立刻起身去办,他和赵士程合作了大半年,可以说是配合无间,都对彼此十分满意。
    赵士程则坐在原地,思考起怎么用宗教这个幌子来帮助事情成事。
    道教……如今的道教有点走偏,道意教意都一心走上层路线,全是风水、丹药、长生这些东西,加上大宋的皇帝一直都信道教,道教的日子过得还是很惬意的。
    尤其是当今皇帝,自称是“道君皇帝”,不但修订《道藏》,还隔三差五选位真君供奉,为基大兴土木修筑宫观,并且在崇道一路上狂奔,到靖康之年时,已经让各地宫观道长们有着和知州知县一样的品级官身了。
    但这么好的条件,道教却很不给力,但在基层的传播力度,完全被佛教碾压。
    究其根本,是道教没有像佛教那样,触及广大基层贫民的内心,佛教,尤其是净土宗如今真的遍地开花——请一尊佛,在家多念念阿弥陀佛就可以去西天极乐,要是请不起,就多去庙里拜拜,这是多么低的门槛啊,哪怕是乡间大字不识的老太太也能明白怎么做。
    道教呢,爱来不来,爱拜不拜,这样的态度,怎么可能招揽太多信众?
    不仅如此,佛门还充分利用人流效应,积极开设市场,汴京的大相国市就是整个宋朝最大的贸易市场,也是全国地价最贵的地方。
    他们还会广置田地,放高利贷,卖各种周边,再用收入扩大田地,宋朝的土地兼并中,佛寺一直是不输给权贵的主力。
    道教呢?
    一直维持着高逼格,需要别人三请四拜,至少在明面上,不愿意弯腰去捡贫民的零碎。
    这样的教派,那才叫佛系,如今的佛教,那可是一点和佛系沾不边的。
    自己想从道教入手的话,该怎么做呢?
    嗯……如果可以把现代医疗包裹在道术里,自成一脉,算不算是自己有一只可控的势力和消息渠道?
    很多事情,披一层宗教的皮,就会容易很多,也不容易引起朝廷戒心,甚至可以把消息渠道,蔓延到辽金西夏去。
    教派的势力,也是各地地方官们不愿意轻易招惹的存在,将来如果自己不在密州,也能给山水他们寻些依靠,多些底气。
    想到这,他指尖轻点桌面,目光晦暗。
    所以回头还得多补一点道教知识才行啊……赵士程又有些意兴阑珊,他要是上辈子有如今这么努力,怕是清华北大都能任选了吧,再不济,也能像臭表哥那样成为摄影大拿,天蓝海北自由生活,不用为房贷折腰。
    啧,悔不当初了。
    ……
    赵士程确定好事情后,山水不用他吩咐,就已经直接盘下一座道观,如今的道观有很多野观,就是不在朝廷登记中的野庙,还有一些是香火不够,入不敷出,渐渐荒废,山水找到的就是后者。
    一般他们这种“施主”修好道观后,就可以请高人前来入住,这种道观的产权通常都很模糊,高人能不能长久的住下去,就要看自己的本事,否则被别人赶走,也不是没有过。
    有钱好办事,新镇各种窑室已经进入日夜不停的生产阶段,成本低价格高,产量还大,说是日进斗金也不为过,这让山水的资金达到了一个很恐怖的程度,修个道观,简直是再小不过的事情了。
    但她并没有因此而变得飘飘然——因为她很清楚,去年的时候,自己还是一个普通婢女,如今才过一年多的时间,却已经是密州首富、说话可以影响知州一级官员的大户,这样的恐怖的改变,所依托的,都是小公子的智慧。
    这一年来,公子没用一兵一卒,就已经将整个密州数万人的民生改变,宗知州那样的人都对他礼敬有佳,这样的人物,她能遇到,就已经是邀天之宠,万不应该再想其它。
    她只需要办好小公子交代的事情,让他多多休息,就是尽心尽力了。
    不过,让山水和赵士程都没想到的是,宗泽的效率居然那么高,他修缮宫观的任务才刚刚开始十来日,宗泽就发来消息,说是找到一位奇人,他必可以达到小公子的要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