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我靠宠妃系统当了秦始皇的国师 第519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
    朱厚照看到这个分数,其他人都以为他要懊恼,或者要闹腾时,明武宗脸色没有一丝变化,笑容灿烂地对着朱元璋一躬身:“老祖宗,不守城,用计将元人军队调走,可得十四分,接下来的队伍,比起守城卓绝的将领,最好能选择可以正面击败元军的名将。在元军三日,我还观察到元军的一些军情,稍后一一整理给老祖宗。”
    虽然观众可以通过水幕看到军营,但终究不如身临其境那个人观察得细致。
    宋太宗赵炅脸上本来还留着讥笑,此刻尽数僵住:“你是故意的?!”
    故意去元军军营,故意打出不高的分数?只为了刺探情报,好让明朝其他队伍能更快地击破敌军?
    但这不是一个性格冲动,不服输又无法无天的小子吗?
    朱厚照瞥了他一眼,骄傲地抬头挺胸:“我可是威武大将军!”
    为将者,当以大局为重!
    第505章 以死搏生
    朱元璋亲自给他倒酒, 热腾腾的酒气醺热了朱厚照双瞳。
    他听到老祖宗对他说:“厚照,我朱家白虎!”
    朱厚照控制不住自己表露出满脸愕然。
    似乎他从来没有得过这样的夸奖。
    仆地,他接过酒碗, 大口大口往口里灌酒,酒液流过下颔, 湿透衣衫。而后跳起来,似乎想要欢呼,却又不知什么缘由, 左脚踢到右脚, 没能控制住身体,摔到地上滚了好几圈。
    “陛下!!!”杨一清连忙要去扶。
    然而朱厚照已经飞快地起身, 拍拍身上土, 嘴角不由自主咧开, 朝杨一清,朝自己其他大臣们傻笑:“嘿嘿!嘿……嘶——”
    摔出来的伤口传来疼痛,他一阵龇牙咧嘴, 脸上却依然带着傻笑。
    *
    水幕恢复成黑屏已经许久,宋朝名士却一直在沉默。
    他们有预感,他们可能要输了。
    在相差无比的情况下, 情报就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明朝有敌方情报,宋朝却没有, 这就是差距。
    哪怕他们这边也出一个会蒙古语的队伍潜进元军, 也很少有人能有朱厚照那样高的交际能力。
    赵匡胤异常平和地笑, 不慌不忙安抚自己人:“无妨,尽力即可。”
    他扫视四周, 询问:“谁有信心上前去比一比?”
    三局两胜, 他们再有情报又怎么样, 只要宋朝能赢两场就行!
    让谁去呢?
    曹彬?潘美?杨业?或者朕自己上?
    “太祖!”一名大小眼将军站出来,声音铿锵有力:“岳飞愿往!”
    “不行!”
    “不可以!”
    “再等等!”
    一连好几个人,好几声拒绝,足足数息这些拒绝的回音才终于停下。赵匡胤代表他们告诉岳飞:“此人才得了十四分,若是让岳飞你去和他比,岂不就是田忌赛马,正中他们下怀?”
    岳飞便问:“那要派谁去呢?”
    赵匡胤又开始思索起来。
    他其实不太想派太好的武将,包括他之前想的曹彬、潘美、杨业,乃至他自己,他都觉得派上去亏了,可又怕派得差了,连关都通不过,谈何得分。
    却在这时,又有人走出来,从容一行礼,道:“辛弃疾请战。”
    赵匡胤正要拒绝——理由和之前一样,田忌赛马,输家输的原因就是被对方用下驷比了上驷,他们怎么能犯一样的错误。
    辛弃疾笑容看似温和,说的话却是硬邦邦:“太祖皇帝,恕某直言,每一场胜利都很重要,大宋又非只有一匹上驷,若总是想着用最少损失拿下胜利,只会顾此失彼,因小失大。太祖皇帝也是打天下的人,怎会不懂这个道理!”
    宋孝宗后退半步,骇怪地看着辛弃疾。
    这归正人脾气居然这么硬?幸好是个签判,不在临安为官,否则还不得天天向他上奏,逼他北伐?
    辛弃疾对宋孝宗的心思一无所知,他只是在心里暗暗对赵匡胤道歉——因为他真的很需要这个机会。
    在他收到请柬的时间点,他的国家由于北伐失利,符离大败,和金国签订了“隆兴和议”。他的官家本来有一颗重用主战派,想要收复失地的心,却因为这场战争的失利而懦弱不前。
    他需要一场胜利,向宋人证明金人并非不可战胜,就算岳武穆不在了,他辛弃疾亦能扛起抗金大旗!
    眼前这个副本就很合适。
    对手是灭了金国的蒙古人,并且朝廷全在关注着这里,只要他能堂堂正正赢一次……赢一次就好!后面两场比试至关重要,肯定很多人争夺,他不一定能抢得过
    ,只有这一场,是他一定能争到手的!
    辛弃疾只觉得好像有一粒胡麻大小的虫子,在他心底钻来钻去,痒痒的,一股骚动促使他咬紧牙关,对着赵匡胤一拜到底:“弃疾请战,求太祖成全!”
    赵匡胤一时迟疑,就听到轰咚一声响,辛弃疾朝着他行五体投地大礼,额头贴着地面:“弃疾请战,求太祖成全!”
    赵匡胤急得把人扶起来,道:“何至于此!你若想战,就去吧!”
    辛弃疾听了这话,唇角忍不住微微往上翘,露出一个小小的微笑:“谢太祖成全!”
    赵匡胤看了他一眼,叹气之后,转身拉过宋孝宗的手,蛮横地说:“朕今天就在这里和你说清楚,进去之后,一切都听辛弃疾指挥,哪怕他要你自尽鼓舞士气,来一出哀兵必胜,你也要听他的。你若以皇帝身份压他,非要指挥他行事,老子就废了你这个皇帝。”
    赵匡胤冷冷地说:“朕身为太祖,多少还是能决定我赵家皇帝这个位置上,可以坐谁。”
    宋孝宗咔嚓咔嚓刮着自己的指甲,低头应是。
    赵匡胤又看向这个队伍的第三人:“至于你……”
    那是一个右眼角长有七颗黑痣的儒生,还没自报姓名,赵匡胤不认识。
    儒生拱手:“朱熹见过太祖。”
    赵匡胤呆了片刻,忍不住问:“你不算名人?”
    怎么会和辛弃疾挤一个请柬?
    朱熹“唔”了一声,十分无所谓:“兴许是乾道元年的我不过一布衣,名声尚未达到永垂青史的地步。此前我有看到绍熙元年的我,或许他有请柬。”
    宋孝宗禁不住扭头看了朱熹一眼,心中只觉可惜。
    辛弃疾这人脾气真的特别硬,他这个当皇帝的让他用请柬带另一个人,辛弃疾直接就拒绝了,一定要填上好友朱熹的名字。也不管朱熹当时已是辞职回家,远在崇安。
    万一请柬有距离约束呢!万一请柬非要被邀请者当面同意,而非是填了姓名就能一起带走呢。若是如此,岂不是浪费了一个名额?
    宋孝宗心中有怨怼,但他不敢现在发出来。
    赵匡胤得知这儒生是朱熹,放心了:“如果是你,便不用担心辛弃疾后方不稳了。”
    辛弃疾自豪地说:“元晦一心抗金,他只会支持我。”
    朱熹之所以辞官归隐,就是因为其反对隆兴和议,向宋孝宗面奏外攘夷狄之复仇大义,然而宋孝宗被打没了心气,没有采纳朱熹的主战思想,导致朱熹心灰意冷,远离朝堂。
    而如今……
    朱熹向着辛弃疾这边侧了侧头,笑着说:“是的,吾友,吾定会助你一臂之力。”
    *
    还是那个剧本,还是那个工具人襄阳安抚使吕文焕,拨给了辛弃疾三千官兵。
    上一场,朱厚照没用上这三千官兵,但辛弃疾不一样,他把这三千官兵收拢起来,开始操练。
    好友朱熹好奇:“幼安,难道你只需要训练三天,就能让这些士兵如臂使指?”
    宋孝宗一下子激动起来。
    如果是这样,抗金也未尝不可。辛弃疾居然是这样一个练兵奇才吗?
    “真的吗”三个字才涌上喉咙,宋孝宗就听到辛弃疾无奈的话语:“怎么可能,三日训练出一支如臂使指的军队,那是只有神仙才能做得到的事。”
    “那你……”
    “我只是想让他们认一认我这个将领,逼着他们到时候跟我一起冲。”
    外面。
    霍去病:“冲?”
    李靖:“难道他想……”
    孙武:“必是如此了!”
    懂军事的人已经开始围在一起讨
    论辛弃疾这样做的可能性。
    不懂军事的人眼中满是迷惑,开始无聊地晃腿。
    副本之中,三日转瞬而过。
    历史上,元军应该是通过攻下樊城,迫使襄阳压力大增,最后守将不得已开城投降,但在这个幻想副本里,元军是预备直接攻破襄阳。
    兀良哈·阿术率领十万大军围困襄阳。襄阳水路多,是以,其中有八万是水军,由刘整率领。
    但就算只有两万陆卒,在其他人看来,辛弃疾想以三千破两万,不太容易。历史上确实有不少以少胜多的场面,但那些人要么是所带士兵已经与他经过了长久磨合,人少却听指挥,要么是士兵对将领十分有信心,愿意追随他冲锋。可辛弃疾两样都不沾,他那三千士兵对他不熟,他也没有什么威望能让对方坚信跟着他冲阵可以活下来。
    却在这时,两道声音脱口而出:“不!有办法!”
    大众齐刷刷看过去,发现说话的二人分别是韩信与项羽。
    韩信慢条斯理地拢着衣袖,垂下眼去,显然没把这些目光当回事。
    若说韩信是内敛的傲,项羽就是张狂的骄,面对这些目光,他用眼神一个个挑衅回去,就差直接约人干架了。
    项羽的亚父范增干脆利落地阖目不去看。他累了——尤其是看过史书之后,心特别累。
    *
    襄阳之外,士兵泱泱。
    宋孝宗站在城头,第一次面对这么多敌军,只能看到军队的头,看不到军队的尾,乌压压一片人头,几乎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他的腿都在发抖。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