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大明徐后传 第182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燕王妃徐妙仪写了奏本,说丈夫病情严重,即将离世,请求放三个孩子回北平,见父亲最后一面。
    在京城为人质的朱高炽、朱高煦、永安郡主跑到外祖父徐家哭泣,两个舅舅魏国公徐辉祖、还有二舅徐增寿皆上本启奏建文帝,要外甥们回北平在病榻边尽孝道。
    建文帝朱允炆以贤孝闻名,他不能拦着朱高炽等三人尽孝道,毕竟燕王快要死了。
    可是就这样放了朱高炽他们回去,万一……
    虽然得到燕王府里的奸细葛诚的情报,燕王确实被刺杀,一刀命中腹部,捅了个对穿,危在旦夕,但是建文帝多疑,依然命令亲信北平布政使张昺和北平卫所的指挥使谢贵两位文武大臣,携两名太医并药材等物探望燕王朱棣。
    盛夏七月,燕王朱棣昏迷不醒,身上滚烫发烧,嘴唇干裂蜕皮,却说着胡话:“好冷!好冷啊!快快生火炉!”
    谢贵大惊失色,”燕王这是?”
    燕王妃徐妙仪在病榻边掩面哭泣,“王爷自从遇刺以来,连日高烧不止,神志不清,天天说着胡话。”
    张昺朝着两个太医使了个眼色。
    太医说道:“燕王妃,皇上御赐了宫里的秘方伤药,特命微臣给燕王换药治病。”
    徐妙仪忙从病榻上起来,一副急病乱投医的模样,“快快,你们给我们王爷好好瞧瞧,宫里的秘方自然比民间的好得多,说不定我们王爷就得救了。”
    太医小心翼翼解开裹在朱棣腰间的纱布,洗净了敷药,果然是匕首刺伤,而且洞穿了整个腰身,伤口红肿溃烂,腐臭难闻,几乎能看见蠕动的肠子!
    看来燕王妃所言非虚,伤成这样,都是大夏天的,燕王必死无疑了!
    京城,御书房里,建文帝举棋不定,“诸位爱卿,你们意下如何?”
    兵部尚书齐泰一直都是倾向先削燕王的强硬派,“微臣觉得不能放三位人质回北平,只要燕王一天不死,我们就不能放人。“太傅黄子澄说道:“可是皇上一再拒绝,会被人议论有违人伦,不敬孝道。”
    翰林院大学士方孝孺说道:“既然太医都说燕王病重属实,不会再威胁,我们也没有正当理由强留他们。而且也没有强留的必要啊,何必让皇上担当违背人伦孝道的骂名呢?微臣觉得,还是放了他们回去吧。”
    齐泰强烈反对,“不行!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可能,都不能放三个孩子回北平!”
    方孝孺拿出一个奏本,说道:“这是燕王遇刺之前,为亲弟弟周王朱橚求情的陈情表,他说‘若周王橚所为,行迹暧昧,幸念至亲,曲垂宽贷,以全骨肉之恩。如其迹著,祖训俱在,臣何敢他议。臣之愚议,唯望陛下体祖宗之心,廓日月之明,施天地之德’。皇上,燕王这封陈情表已经刊印在朝廷邸报上,文武官员,藩王宗室们皆知,字字句句都在提骨肉之情和天地之德。”
    “皇上,我们肯定要将周王削为庶民的。而开封等地,以及给周王求情的陈情表堆积成山。治国之道,应当刚柔并置,我们顶着压力削了周王,以示强硬,就应该在其他方面做一些小小的让步,以示仁慈。”
    黄子澄同意方孝孺的意见,“恩威并施,方是明君之道啊。如果一味强硬,恐怕世人会觉得皇上太过冷酷,不是仁慈的君主。”
    在两位老师的劝谏之下,建文帝说道:“既然燕王即将离世,我们也必须削掉周王,那就放三个人质回北平,以示朝廷仁慈。”
    朱高炽,朱高煦,还有永安郡主接到圣旨,高呼万岁,当即启程北上。
    圣旨既出,建文帝心中隐隐有些不安,还不到两个时辰,他就改变了主意,吩咐道:“传朕口谕,快马追逐燕王府三兄妹,秘密扣押他们回京城!”
    太监顿时惊呆了,“皇上,这不刚下圣旨释放他们了吗?圣旨并非儿戏啊。”
    建文帝冷冷道:“所有人都以为朕放了他们,朕也会真的会放了他们,不过——是要在燕王的葬礼上。至于他们回去晚了,只能怪路程太长,耽误了时间,和朕有什么关系?”
    太监大赞,“皇上妙计!奴婢这就去办。”
    盛夏的夜里,听取蛙声一片,马蹄声由远及近,青蛙被生生跑了。
    一彪人马跑到了这里,前方是一条分岔路,为首的那人低声说道:“你们走左边,我跑右边,分走一半追兵。”
    “可是——”
    “没有可是,放心吧,他们不敢动我的。”
    兵分两路,继续逃亡。
    左边一路逃到一处渡口,人困马乏,被追兵围住。
    “两位殿下,请随在下返回京城!”
    永安郡主的马已经累得倒下了,她倔强的挺着脊梁,“回去干吗?我们宁可死,也不愿当什么破人质,拖累了父母!”
    朱高炽握紧了手中的双刀,“大姐不要怕,我来保护你,这些追兵瞧着人多,其实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话音刚落,就见后面的追兵亮出了兵器,首领立刻回头说道:“你们小心,皇上只要活口,不能打死了。”
    追兵低声说道:“遵命!”
    居然一剑刺穿了首领的咽喉!紧接着几声闷哼,一半的追兵倒地。
    怎么刚刚还追击自己的士兵们倒戈起内讧?朱高炽和永安郡主皆是一愣。
    纪纲和明月下马,将自己的腰牌和死亡的士兵调换,并划烂了尸首的脸,扔进长江。
    纪纲说道:“不要怕,我们都是燕王的内应,从今晚开始,我们都‘死’了,从此效忠燕王府。”
    调换腰牌,是为了用死亡掩盖真相,以保护还在宫里的胡善围。
    右边的分岔路上,也到了人困马乏的时候,逃亡的那人从上摔下来,滚到了草地里,追兵连忙下马,将那人五花大绑。
    那人却回眸一笑,“喂,你们为啥还要追我徐二爷?二爷我风流归风流,却从来不欠花账的。”
    居然是魏国公府的徐增寿!
    追兵们大怒,“燕王世子呢?”
    徐增寿装傻充愣,“我那知道?不是我说你们,你们眼神也太不好使了,我虽然和大外甥长得相似,但我分明比他要帅一点点啊!居然这都看错了!”
    徐增寿特意剃了胡须,而且穿得和燕王世子一模一样的衣服,在夜色下乍一看,外甥和舅舅尤其相似。
    追兵气得要动手打徐增寿。徐增寿主动伸出脖子,“打!来来来,朝这儿打,最好一刀把我捅死了!为民除害!这样我大哥魏国公就不用总是被人堵在门口追赌债了!”
    “你找死!”
    “慢着!”另一个追兵拦道:“魏国公不好惹的,何况皇上一再说要活口。先带回去听候发落。”
    徐增寿被扔进了刑部大牢,天一亮,就被大哥魏国公领走了。
    听到燕王府三兄妹逃脱的消息,建文帝暴怒,“给朕继续追!无论死活,都要给朕追回来!”
    建文帝紧急召见顾命大臣,齐泰一听这个消息,脸色大变,“皇上,燕王使诈,用苦肉计骗了我们放走三个孩子。只要他们一回北平,燕王就要起兵谋反了!”
    黄子澄和方孝孺也追悔莫及,“燕王奸诈!皇上赶紧削藩!以免夜长梦多,藩王们也跟着燕王造反!”
    建文帝一拍御案,“削藩!朕要藩王们粉身碎骨!”
    七月,燕王的妹夫——代王朱桂全家被抓捕到京城,废为庶人,圈禁凤阳。以前的代王妃徐妙清被哥哥们接到了魏国公府。
    同月,岷王朱楩被指控谋反,被废为庶人,圈禁福建漳州。
    同月,湘王朱柏被指控私印宝钞,即将被李景隆押回京城受审问时,骄傲的朱柏将全家都反锁在祠堂里*!
    朱柏临死前大声笑道:“我亲眼看到很多在□□手下获罪的大臣都不愿受辱,自杀而死,我是高皇帝的儿子,怎么能够为了求一条活路而被狱吏侮辱!我愿意*以证清白!”
    同月,齐王朱博被控谋反,废为庶人,圈禁凤阳。
    建文一年,七月初六,燕王朱棣宣布朝中奸臣当道,迫害皇室,起兵勤王,史称靖难之征!
    ☆、第284章 你行你上
    七月初六,燕王府起兵,燕王手下大将张玉、朱能等人在一夜之间夺下了北平八道城门,唯有东直门仍旧负隅顽抗。
    老将唐云卸剑解甲,单骑进城门,对守城人说:”皇上已经允许藩王各制一方,汝等速速退下!”
    其实湘王朱柏全家被逼*,以证清白的惨烈已经传遍了大明,谁人不知建文帝要杀皇叔?守城人只是需要一个台阶下罢了,遂投降,归于燕王府。
    一夜之间,北平九门皆被收复。
    建文一年七月初七,燕王朱棣开始誓师大会。誓词是道衍禅师亲手操刀而成。
    “我,□□高皇帝、孝慈高皇后嫡子,国家至亲,受封以来,惟知循分守法,今幼主嗣位,信任奸臣,横起大祸。屠戮我家,我父皇母后创业艰难。封建诸子,藩屏天下,传续无穷。一旦残灭,黄天后土,实所共鉴。”
    屏风后面,徐妙仪暗暗吃惊,朱棣明明是高丽宫女出身的硕妃所生啊,她疑惑的看着义父。
    道衍禅师说道:“王不出头谁是主?藩王起兵,最大的困难是名正言顺。所以燕王必须是孝慈高皇后所生。”
    徐妙仪低声说道:“可……可是天下人谁人不知燕王和周王是亲兄弟啊?”
    道衍禅师说道:“事成之后,我会把太子、秦王、晋王、燕王和周王五个人的生母都改成孝慈高皇后所生。”
    徐妙仪顿时明白了,拉着一群皇子认母,老大,老二,老三都死了,当然就轮到老四……义父好狡诈!
    又听见高台上朱棣大声念着讨伐檄文:“《祖训》云,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必训兵讨之,以清君侧之恶……”
    徐妙仪问道:“义父,先帝真的写过的这样的训诫吗?我怎么没印象了?”
    道衍禅师说道:“《祖训》原文是‘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则亲王训兵待命,天子密诏诸王统领镇兵讨平之。’我做了一点小小的修改。反正连皇族家谱都可以改,一篇小小的《祖训》算得了什么?”
    道衍算无遗策,一切都准备周到。徐妙仪沉默片刻,问道:“义父,您是不是早就开始写这篇檄文了?”
    道衍禅师慈爱的拍了拍义女的肩膀,“从十六前,你生下朱高煦才三天,就被逼赶到北平那一刻起,义父就开始谋划了。谁都不能欺负我的女儿,连皇帝也不例外。”
    徐妙仪顿时感激涕零,偎依在道衍怀中,“义父!”
    道衍禅师暗道:其实要更早一些,天机不可泄露,还是我一个人知道比较好。”
    朱棣念完了讨伐檄文,三军跺脚欢呼,喊声震天,甚至震动了头顶的瓦片,只听见哐当一声,瓦片落地,正好砸在了朱棣的脚边!
    出师不利,众人面面相觑,一片死寂。
    道衍禅师跑出来鼓掌大笑,“吉兆啊吉兆!我通天道,是老天欲燕王殿下要换下象征亲王的绿瓦片,而改换使用天子的黄瓦片啊!”
    按照大明的规制,亲王府用绿瓦,皇宫才能用黄色琉璃瓦。
    一言既出,三军备受鼓舞,复又开始欢呼。
    屏风后面,徐妙仪暗自擦了一把冷汗。可就在这时,军旗飞卷,晴好的天气突然乌云遮日,电闪雷鸣!
    刚刚鼓起的士气顿时再次跌落,道衍禅师又挥着双手哈哈大笑道:“吉兆!大大的吉兆啊!飞龙在天!真龙即将出世!”
    话音刚落,一股强风突然袭来,居然将乌云瞬间吹散了!一时间阅兵的校场上空,太阳穿破了云层,折射出了万道金光,将朱棣笼罩其中。
    众人皆惊,道衍乘机跪拜高呼:“燕王天命所归!真龙出世!万岁!”
    三军纷纷呼应,“万岁!万岁!万万岁!”
    屏风后,徐妙仪听见阵阵欢呼,暗道义父不该当和尚——当神棍比较适合他。
    靖难之征当日,通州军民念及多年受到燕王的恩泽,主动归降燕王。
    七月初八,靖难军攻破蓟州。遵化和密云主动投降,归附燕王。
    七月十一,靖难军攻破居庸关。
    七月十六,靖难军攻破怀来。
    七月十八,永平府归附燕王。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