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美食发家从七零开始 第132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但凡是能换钱的东西,他们都不舍得自己吃。
    鸡蛋都要攒了拿去黑市换钱,更何况是柿子。
    这东西做柿饼,他们不会,大都是等放熟了直接吃。
    好吃是好吃,但不顶饱,换成钱就能买粮食。
    肚子都填不饱的时候,他们对于美食有超乎寻常的忍耐。
    陈家明转天就带着柿子干去市里了,不过回来依旧到下午了。
    回来同宋满冬讲起来情况,脸上带着骄傲和得意,“那位负责采购的主任,说咱们报的量大,不一定能卖出去要压价。”
    张兴旺在一旁听着,“那你同意了?”
    “其实价格降的不算太低也行,咱们这个本来就不花什么钱,一毛以上都是赚的。”
    宋满冬想,比起大队长长,张兴旺还是差了许多,太沉不住气,也过于老实。
    陈家明摇摇头,“我同他打了个赌。这柿子干他们立刻摆上去卖,要是卖的不好,那我剩下的就一斤也不托给他们,叫他们徒增烦恼了。”
    “但要是卖的好,还想再收,就给每斤多给我两分钱。”
    张兴旺惊叹,“你胆子真大。”
    又好奇,“这他们能同意?”
    “肯定是同意了,而且还是陈家明赢了,不然他可不会是现在的模样。”
    姚娉婷笑着说完,又说张兴旺,“哪里大胆了?要是我,我赌的更大。这可是满冬做的柿子干,满冬的手艺你还不知道?绝不愁卖!”
    张兴旺憨笑着挠挠头。
    他是知道宋满冬厨艺好,可实在是难以把这跟钱画上等号。
    陈家明点着头,他是理解张兴旺的想法的。
    要是从前,他也不敢这么干。
    这是对宋满冬积累起来的信任。
    陈家明也不叫他们着急,把后面的情况一口气说了,“柿子干摆上,便有人好奇买了一点儿。”
    “但没多久,就开始有人回来买第二次了,几斤几斤的买。”
    “没到中午,跟我打赌的主任就找了过来,不止答应跟我签协议,还希望我多再送点儿过去,越多越好。”
    “咱们总共才送了三十多斤,我回来之前至少卖了十几斤。”
    “三毛一斤,市里的人真舍得。”张兴旺感慨。
    陈家明摇头,“他们可不是三毛一斤买的,百货商店挂的是四毛。”
    张兴旺两只手转了下,“这他们就卖一下,一斤赚一毛?”
    陈家明肯定的点头。
    张兴旺不禁感叹,“要是咱们也能开百货商店就好了。”
    他也知道这是妄想,说过之后,便谈起正事,“那咱们现在就去收其他大队的柿子?”
    “等会儿。”宋满冬把他俩带到柿子树边上,摘了几个柿子,跟他们仔细讲起来,“这种青色的不要、熟透了的也不能要,要这种偏橘黄色,还硬着的柿子。”
    “颜色判断不准确,可以上手捏,但力气不要太重。
    你们先来感受一下这个感觉,不要左右捏,捏这个位置。”
    宋满冬简单的教了他们一下,确认他们能判断之后,才放他们两个去其他大队通知收柿子的事儿。
    姚娉婷伸手戳了戳柿子,“既然柿子干能卖出去,柿饼应该也不成问题了。这下张大队长就不用苦恼了,咱们也不用担心了。”
    “是啊。”宋满冬点着头。
    该轮到别人担心了。
    陈家明骑着自行车,跟张兴旺分作两队,挨个大队通知,又说好收什么样柿子。
    等他们明日收完,直接送到河东大队。
    即便有自行车辅助,可山路也不好骑,陈家明回来时已经深夜了。
    他先回陈家吃了饭,又挨个敲打一番,才趁着夜色找宋满冬,“柿子干的事儿,我跟贺永明说过了,他同意帮咱们打掩护,把介绍费换成了柿子干,这次一共留了三斤半,不过他自己要了一斤吃。”
    “剩下那些柿子干你打算怎么办?”
    宋满冬脑袋飞快转着,“先二两二两的卖,可以少,不能多,一块也卖。总之尽可能的让更多人买到。”
    “等这次收来的柿子做好分出来,续上继续卖。”
    陈家明,“行,那我明天早点儿去卖。”
    “不,你不能去,让贺永明找人卖。”宋满冬摇摇头,“就说是从市里的捎的,随便卖卖。价格就按两毛五一斤。”
    供销社的价格宋满冬看过,是两毛二一斤。
    她这个价格比供销社高,但品质摆着,买得起柿子干的人,不会吝啬这一点儿。
    若非是为了叫更多的人来买,宋满冬都觉得这个价偏低了。
    陈家明点着头,“可这样真的会对食品厂造成影响么?要是唐忠路不受影响,你岂不是要亏很多钱?”
    宋满冬摇摇头,问他,“你知道柿子干跟馒头的区别么?”
    陈家明猜测,“柿子干贵?”
    “不,柿子干不是必需品。”宋满冬仔细讲给他,“馒头是为了填饱肚子,柿子干则是消遣。”
    “舍得花钱买柿子干的人,肯定会选味道更好的。好不容易攒下钱要买柿子干的人,买到味道差心里也不舒坦。”
    “我要他们更多的人尝过河东大队的柿子干、柿饼,再也不愿吃供销社的。”
    食品厂产出来的吃食,大半都放在东风公社卖,也有一部分送到县城去。
    柿子干作为其中一样事物,也是同样的售卖流程。
    陈家明点着头,似懂非懂,“要是都送到县城,价格会压的更低。但是这点儿影响对食品厂来说应该不算什么?”
    宋满冬点点头,又说,“这只是今年的情况。”
    陈家明想到明年,第一反应便是,“可明年贺永明就不要介绍费了。”
    “谁说明年要去黑市卖了?”宋满冬笑了下,“明年我们去供销社卖。”
    “明年我们把其他大队的柿子都收了,一部分卖到公社,一部分卖到市里,你觉得怎么样?”
    只抢占一点儿生意,对唐忠路来说是在不痛不痒。
    她要的可不仅止于此,她要是这一点儿撬动东风公社的供销社和食品厂的合作,她要的是抢走食品厂柿子这条生产线。
    陈家明单是想想收购、买卖的般盛况便胸中澎湃,期待不已,“这样当然好!”
    他还有些担心,“可其他大队不是以前不是都卖给食品厂?会改变想法卖给咱们么?”
    “以前的话不一定,但今年往后,是不用担心了。”
    宋满冬对此还是有把握的,“以前只卖给食品厂,是因为食品厂年年收,随意卖给其他人,得罪食品厂当然不划算。
    可今年临到柿子下树,食品厂才说不收河东大队的柿子,他们在其他大队眼里,也就没那么可靠了。”
    “今年能不要河东大队的柿子,明年就能不要他们的柿子。既然这样,倒也不必对食品厂这么忠诚。”
    陈家明想过之后,赞同点头,“要是我,我也不会想跟食品厂再合作。”
    他心底火热起来,河东大队一个大队的柿子也就能卖个两三回,可要是收了其他几个大队的柿子,那他们从十月柿子下树开始,到腊月最后一批柿饼出缸,都能赚钱。
    陈家明下定决心,“我今年一定维持住百货商店的关系。”
    “你肯定没问题的。”宋满冬对他也十分放心。
    说完,又补充了句,“柿子只是个开端。”
    “黑市的生意不能做,那咱们就光明正大的卖。”
    陈家明跟她对视一眼,重重点头。
    不管是陈小婶儿还是唐忠路,都将成为他们的垫脚石。
    目标明确,直指明年。
    即便时候尚早,宋满冬也不懈怠,做起其他的准备。
    她不知道明年的这时候,她能不能回城,但无论她在不在,河东大队的柿子干和柿饼,都要做。
    这一次,宋满冬直接向张大队长说明了打算,叫来帮忙的不再是能干的婶子们,而是王喜娟他们。
    张大队长素来远虑,听完便依照她的想法做了安排。
    宋满冬坐在水盆边上,给柿子削皮时,便暗中打量起来帮忙的姑娘们。
    她选年轻人自有道理,婶子们勤俭的优点在做柿子干的时候恰得其反。
    柿子皮不舍得削,颜色不对的不舍得扔,这些混入其中,严重的影响到了柿子干的品质。
    她们长久以来的习惯如此,一时间是改不了的。
    但这些年轻的姑娘还是能快一点儿接受新想法的。
    宋满冬看着她们做完,才说道,“大队上给每家发了两斤柿子,你们回去可以自己试试做柿子干或者柿饼。”
    “我正打算自己试呢。”王喜娟说道。
    枣花则是犹豫后,问她,“满冬,你能帮我们做么?我怕自己做坏了。”
    宋满冬拒绝了,“我还要收拾大队上的柿子,忙不过来。”
    “更何况,你们总得学会自己做,不能一直想着依靠我。”
    枣花边说,“那我还是不做了,放熟了直接吃吧,这两斤柿子做坏了多可惜啊。”
    平男眉头一皱,“你怎么说话奇奇怪怪?”
    “宋知青本来就忙,她给你们家做柿饼了,能不给别人家做么?整个大队一百来户人家,做起来不得累死她?”
    王喜娟大大咧咧的开口,“枣花,那你们家的柿子给我一斤吧,我拿两个鸡蛋换。”
    “正好我怕自己的做坏了,没有别的柿子试手。”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