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朕只想要GDP 第205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第141章
    密州刺史听人来报, 道是今天李长生再度率人在密州与德州的交界线处进?行大规模军演的时候,人都麻了。
    啊这。
    短短五天之内,这已?经是第三回 了啊。
    常言都说是事不过三, 可现?在……
    密州刺史一时之间有些拿不定主意了。
    李长生到底是在盘算什么,有脑子的人都明白,可自己究竟该如何应对, 却不是短时间内便能想明白的。
    叛军作?乱、山河沦陷之后,天下各处之间的往来减少许多,消息闭塞, 加之天子西狩,密州却地处于山东,他这个刺史身在此地,唯我独尊, 令行禁止, 简直就是土皇帝一般的人物,如今若是开城投降, 再想过先前神仙一般的日子,怕是再不能了。
    可要是缩着脖子装死?,甚至不予理睬——李长生难道还真有这么好?的气性, 一次一次又一次的在城外军演?
    百般无奈之下,密州刺史只得传了心腹们前来议事。
    心腹们也是意见各异,有提议坚守不出的, 有提议开城投降的, 还有提议向?魏王求援的,不一而?足。
    密州刺史听得头?大如斗, 见心腹们都快打成一锅粥了,也是心烦意乱, 索性离了官署,归家去求一日清净。
    刺史夫人吕氏见丈夫神色怏怏,不由关切的问了一句,密州刺史躺在塌上?唉声叹气,又将眼下困局细细说与妻子听。
    吕夫人听罢大惊失色,立时便道:“李刺史所图甚大,他的志向?是夫君所能改变的吗?”
    密州刺史不无自嘲的摇头?:“当?然不能,我是哪根葱啊,怎么可能让他改变想法?”
    吕夫人又问:“既然如此,若密州与德州开战,夫君胜算又有几成?”
    密州刺史脸上?的苦涩之意愈发?深了:“密州怎么敢跟德州掰腕子?不必说李长生,连李峤我都应付不了啊!”
    吕夫人遂近前去将丈夫从塌上?拉起来,正襟危坐道:“既不能改变李刺史南下的心意,又不能当?德州一击,不趁还没有刀兵相接的时候主动献城,更待何时?!”
    她死?死?的攥住丈夫的手:“如今开城倒向?李刺史,你即便不得复为密州刺史,也可保住官身荣华,并举家性命。若是拖延得久了,你怎么知道不会有人为了献好?于德州,绑了你开城去投?到时候,哪个还会在意你的性命,谁又来顾全我们一家的死?活?!”
    密州刺史听罢,却是汗流浃背,毛骨悚然:“怪道人都说娶妻娶贤,若非夫人指点迷津,我险些误了全家性命!”
    他定了心神,马上?下令家丁护院看紧门户,自己则往前衙去,调动兵马防护得当?之后,又传了密州诸多官吏前来,和颜悦色道:“我听闻德州刺史李长生乃海内名将,其弟李峤更是闻名天下,这样?两位忠直之士,我很?想去结识一二,诸位以为如何?”
    众人闻弦音而?知雅意,不管心里边打着什么主意,此时都毕恭毕敬的俯下身去:“我等唯刺史之令马首是瞻!”
    这次碰头?结束不到一刻钟,便有密州刺史派出去的信使出城,约定相会之期,到第二日上?午,李世民率大军入驻密州,与密州刺史及州中诸多官员共饮,觥筹交错,宾主尽欢。
    密州兵不血刃,收入囊中。
    密州刺史的识趣儿,很?是替李世民减了不少麻烦,而?密州的和平演变,也给南边别的州郡提供了不错的借鉴。
    毕竟开城之后,密州刺史仍旧是密州刺史,且也颇为李世民倚重——至少表面上?是这样?的。
    会做面子工程,至少说明这个李长生是个体面人。
    亦或者说,他是懂政治规则的。
    官僚也好?,世家也罢,最怕的是什么?
    是毫无规则的无差别攻击,是侯景那样?油盐不进?的莽汉,他不在乎门第,也不想知道你祖上?有多显赫,他不考虑身后名,也不在乎之后的洪水滔天。
    他只想杀人,并且将杀人作?为清场的手段。
    如今李长生用密州做例,证明他也是个懂规矩的人,那他们又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借着这股东风,李世民一旬之内连克数州,海州、沂州、徐州……甚至于将触角伸到了淮南道。
    这期间当?然也不是没有遭遇过抵抗,毕竟不是谁都能轻易放下权力?,将自己的脖颈置于他人兵刃之下的。
    不就是李长生吗,他有什么了不起的?
    不就是李峤吗,他有什么好?耀武扬威的?
    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罢了,我偏不信他们真那么勇猛!
    【被现?实教训之后】
    尼玛的,这是真实存在的武将吗?!
    我都没回过味儿来,他们就骑在我脸上?了!
    夭寿了,救命啊!!!
    ……
    北边陪都跟顺州都快把狗脑子打出来了,李世民则沿着密州向?南,长驱直入,吃的满嘴流油。
    与此同时,他也陆陆续续的接收了许多来自天南海北的谋士和将领,其中甚至于还不乏有上?一世的熟人。
    这天下从来都不缺聪明人,先前他率军前去救出李峤,在成全兄弟情谊的同时,也完美的展露了肌肉,他们既然见到,又怎么会弃明主于不顾?
    良禽择木而?栖,自古以来的道理啊!
    最好?的练兵之法就是实战,李世民本人更是征战练兵这两方?面的双一流高?手。
    拿下淮南道之后,他迅速调整战略,自己在淮南道坐镇,以李峤为主帅,协同滕忠等旧部南下开路,始终保持着开路军七成老卒、三成新丁的比例,往来运转。
    与此同时,又令诸多谋士协同攻克之地的官吏主持秋收,改革旧制——要是连粮食都拿不出来,还打个屁啊打!
    而?要是没有让攻克之地的百姓站在他这边儿,打下来了又有何益?
    迟早还是要失去的。
    李峤显然没有辜负兄长的托付,火力?全开,一路南下,一直将战线推到了越州。
    他向?来是以进?军迅速、攻击迅猛闻名,往往前一天对手看地图觉得他还离己方?老远,第二天再起来一看,尼玛啊,都戳我鼻孔底下了!
    这一整套方?略说来简单,做起来却是难上?加难。
    首先,要有一个如李峤一般几乎冠绝当?时的猛将作?为前锋开道,神挡杀神、佛挡杀佛。
    其次,要有足够支持大军运转的粮草和辎重,乃至于流畅的运输体系。
    若非卫玄成和萧明泽、余盈盈在德州统筹后方?,郑法兰居中转运物资,李峤又怎么能后顾无忧?
    再则,对于攻克之地的安抚也是重中之重。
    吞下去不是本事,能消化掉,那才真是本事,少了王侍郎等诸多来投官员的协助,这盘棋断然是玩不转的。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心人物,铁腕整合各方?,既能压服声名赫赫的猛将李峤,又能勘破官僚们的弊病与算计,且又有着一颗与民生息的仁心……
    能将这些事情做到极致,何愁大事不成!
    王侍郎来此之前,已?经做好?了遭受一些挫折的准备,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过?
    李长生再如何清奇,终究也是人,是人,就会犯错。
    可是等他真到了这里之后……
    这家伙也太强了点吧!
    妥妥的六边形战士啊!
    有官吏浑水摸鱼,在文书上?作?假,被他一眼看出来,发?配去做苦力?了。
    有胥吏阳奉阴违,背地里阻挠政令通行,他那双眼睛就好?像能看见未来发?生的事情一样?,防患于未然,早早就令人监督,一经发?现?之后,马上?加以惩处了。
    他以为李长生虽然精于军事,怕会逊色于文墨,然而?面对诸多来投的名士,他却侃侃而?谈,言之有物?
    最最令王侍郎吃惊的是,这家伙居然还能写一笔出类拔萃的书法!
    主公啊主公,你还有什么惊喜是我不知道的?!
    ……
    说个可能会令人大跌眼镜的真相。
    一直以来,李世民其实都很?克制对外动兵的频率和广度。
    那些密州之后大力?南下,本质上?并不是为了争夺地盘,而?是为了争夺粮食,至于兵源,其实在精不在多。
    故而?早在同李峤分?别之初,李世民便早有叮嘱,至多不过台州,他们要的只是粮食,若是将战线拉的太长,反倒不美。
    李峤谨记兄长的嘱托,途中倒是出了一点小小的意外。
    他是北方?出身,不习惯于南方?湿热的气候,行军至于越州之后为此卧病,大军在越州驻扎了数日之久。
    而?在越州以南的台州——打从李峤率军南下开始,台州刺史的心脏就不受自己控制了。
    怕他来,又怕他乱来。
    谋士们宽抚他说此时李长生背后尚有魏王虎视眈眈,必然不敢将战线拉得太长,再看李峤止步于越州,想来那便也是他们的极限了,想来台州必然无忧。
    台州刺史也只能如此安慰自己了。
    如是过了几日,见李峤仍旧驻军越州,并无南下之意,一颗心也就缓缓地放了下去,都没能放下去一半呢,转到第二天之后,又听说李峤率军朝着台州来了。
    台州刺史:???
    台州刺史捂着心口,满头?大汗的趴在城头?上?向?下观望,只见城外来敌军容肃整,杀气腾腾,显然是一支历经百战的威武之师,旌旗之盛,几乎要将半个天空都遮蔽掉。
    他掏出手绢儿来,擦了擦脑门上?不间断往下流的冷汗:“李峤所部有多少人?”
    下属忧心忡忡道:“他在越州又收容了两万新兵,此时拥军十三万之多!”
    台州刺史脸都白了:“我们城中拥军多少?真正能打仗的那种?。”
    下属迟疑几瞬,小心翼翼道:“约有三万多人。”
    “很?好?,”台州刺史立时道:“现?在李峤有十六万人马了!”
    他当?机立断:“开门,我要跟素未谋面的李兄弟一醉方?休!”
    ……
    台州的归顺,给李世民的南征战略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而?这条由德州至台州的纵向?势力?带的获取,也意味着他终于作?为能够动摇天下的一方?势力?,正式登上?了政治舞台。
    待到李峤北归之后,免不得一场欢庆,而?宴席结束之后,李世民召集众人议事,同时宣布了自己的决议——此后他不再领本朝官位,而?将自立为王。
    李峤对本朝天子殊无恭顺之心,自无异议,诸多武将多半都是跟随李世民的旧人,亦是附和,倒是幕僚们有些迟疑。
    卫玄成道:“若如此,只怕天子也好?,魏王也罢,乃至于本朝宗室,必将群起而?攻之……”
    郑法兰也道:“主公何妨暂且韬光养晦,徐徐图之?”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