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是至奢华的一件事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亦舒的两个女人早在多年以前看过,一个酷热的夏天午后,阅毕小说,坐在那望得见海的窗台,楞楞地发呆“有那么一刹那,思想起她,我已充分了解,什么是惆怅、旧欢如梦。大雨倾盆的时候,浪花卷上沙滩的时候。”蝉叫依然聒躁,空气依然闷热,但像抽离般地,弥留故事的怅然气氛里,心情有点茫然的冷寂。那年我还只是一青涩少年,对感情之事还是懵懵懂懂,只是想着:南方海滨城市,夏天的倾盆大雨,果是那般感觉,婆娑世界,苍茫一片,有点茫然。
    多年以后翻阅这本小说,看到那些由冤家对头转而互相暗生情愫的情节,仍有笑意,施扬名和任思龙,林士香和方薇,类似此种,乍看起来有点好笑,但现实生活中由针锋相对转为互相爱慕的欢喜冤家是不少,是不打不相识,抑或爱情本身就是戏剧性的?其实,莫说是情侣,即便是日常中的人际关系,有时也是如此,因为某一事件,或换了另一角度之后,我们对某人会忽然之间改变了观感,呵,可以换言为:对某人有了新的认识。亦舒的这本小说,仍是一贯冷静叙述的文风,人物的对话和心里描述仍是惯用的幽默风趣语言,令读者不忍释卷,但细读下去,不由从忍笑不禁渐转为若有所思的触动。虽然只是小说,但一些人和事是现实中所存在的,故事不一定相同,但总有相似的地方,熟悉感觉如同我们身边的人和事。亦舒像只是在平静地叙述故事,人物虽是作者虚构,但他们的内心和性格描绘得比较细腻传神,一些现实的琐碎细节也描绘得真切,那样的人物,那样的性格特点,之所以那样处事,讲述起来令读者比较信服。而这本小说里面的人物,他们谁对谁错,那些事情怎样处理才是符合情理,无法解析,即便是作为小说也无法诸多评论,作为读者的我们有的也只是一些感想而已。
    没有看张爱玲,整天泡在麻将桌上,品味恶俗这些并不是陈美眷的罪过,遭遇任思龙之前,施扬名对此不外也只是在心里微言,更多感觉是小主妇的可爱之处,大多时候只是失笑摇头。任思龙,美丽大方,谈吐优雅,尽管是他所欣赏的类型,但也不足以让他抛妻弃子的痴狂,那人,并非是任思龙,而是他理想中的某人,他所爱的更多的是他自己。但也不得不承认,生活就是由琐碎构成,而有些琐碎和细微的事情,渐渐沉积下来,终成了无可避免的局面,之所以对陈美眷的厌倦,之所以会爱上任思龙,之所以和任思龙分手,都不是施扬名一时兴起,而是都由一些琐碎积累开始。两个女人,一是家庭妇女,一是职业女性,她们所有优点结合一起,那也许就是施扬名梦想的女子,但世界上哪有那么完美那么理想的事情。有些时侯,男人对爱情的浪漫情怀,对感情奋不顾身的投入和决意,甚于女人,尤其是中年男性,他们的婚姻危机或家庭破裂不少类似此种,有些也并非单纯由第三者引起,更多的是他们厌倦了原有的生活状态,他们寻求的不只是爱情,且是生活状态的改变。而他们往往也并不能如愿以偿,声名狼藉是一回事,而是他们寻求的结果,要么最终发觉不外又是走入另一重复的境地,要么身心俱疲地返回原来的生活状态,从此不再诸多幻想。这种事例是现代婚姻并不少见的现象,类似于围城对一些婚姻生活问题的反映。
    虚度年华,而什么才算是虚度了,施扬名在遭遇任思龙的时候感叹:“因为两个女人都是最无辜的,我没有长期寂寞地等候任思龙出现,我那十年并没有虚度,我与美眷成立家庭,生下小宇小宙。”但任思龙,那个白衣女郎,也不是他想象中纯白的天使,任思龙曾被一富商眷养,刚好也是十年。谁能没有过去,生活在岁月中总有留痕,在现实的染缸里谁又仍能完好纯白如纸,谁又在为谁永远等待。尽管施扬名那样地感慨,任思龙也对他说过那么一句:“早在你知道我之前,我已认识你。”但假若没有过去的经历,他们会否喜欢上对方那种类型,也许还难说。有些时候我们是要经历和体验之后,才清楚知道自己需要的,有些时候我们对自身也是陌生的,每个不同人生阶段的我们都会有些不同,有些改变。而施扬名当真是那样的天真,将任思龙想象得如同梦想的完美,所以介意?以致失望?如果是真的爱她,想必也不会因她的过去而分手,毕竟那是在他们相遇之前发生的事情。也许,更多的是掩饰他自己叶公好龙的藉口,欣赏任思龙那样的个性,而真正生活在一起,才发现她的一切并不是他所能全都接受的。
    两个女人,对施扬名来说,若现实和梦想的代名词,而梦想背后也有其现实的一面,施扬名在现实面前才发现自己的天真和幼稚。施扬名属于内心比较敏感的人,容易冲动,过于在意他人对他的观感。在最初时候他总疑心任思龙是在嘲弄他的妻子,那般介意,其实也是说明他自己内心对妻子的不满和介意。像他以那种“不能爱所以只能恨”的方式来压抑和掩饰对任思龙的爱慕之意,那种说法,听起来十足文艺腔,虽有无奈的意味,但也显得可笑。对待同样是未出生的婴儿,施扬名是两种态度:决定和妻子离婚的时候,听到她有了孩子,冷漠地提出不要孩子;而当他听到任思龙不要了他们的孩子,其反应那么激烈:“可是你杀死了一个婴儿。”视为爱与不爱的态度,而他不曾从现实和他人的角度去考虑过问题,这点说明他只是一个极度自私的男人,与性格无关,虽然他是爱任思龙的,但更爱的是他自己。任思龙看起来是理性的女子,但她的理性更显得施扬名的自私和虚伪,她和那名富商的故事,小说中只是粗略提过,她是爱他的,她并没有错,只是不符合一些人的道德观念,而她和施扬名的感情,她曾跟他说过那句“早在你知道我之前,我已认识你。”从后来的故事发展,似是另一层含义,她知道他是怎样的一个人,而仍怀有一丝幻想,或者是出自于对爱情的渴望,依然去尝试。凭心而论,那段感情,作出牺牲最大的是她,她反而没有施扬名那般诸多的抱怨
    在这本小说不时出现的那几句“生命如幻觉”和“惆怅旧欢如梦”那样的字句乍看起来诗意,但美丽的字句在冷酷的现实面前只显得苍白和矫情,那样的句子似是作者对残酷现实的嘲讽。而莫说是陈美眷,就是施扬名和任思龙,其实都是现实的人,或许曾经刹那的冲动和感动,是的,他们是相爱的,但面对生活现实的时候,无一清醒和理智,是现实的残酷,是不得已的无奈?现实的冷酷和人性的复杂在小说中尽览无余,有些不能冠以自私之名,那么说是自我,各自的生活方式,各自的不妥协,爱情,在需要作出抉择的时候,往往成了可以牺牲的。故事的结局,各个人物都是麻木地回归故事起初的生活状态,那些故事,只是一场大梦?只剩下了麻木,沉寂,是无力挣扎之后的彻底放弃,平静,只是死水不澜。他们的故事,或许只能用亦舒在曾经深爱过的那句“爱是至奢华的一件事”来阐述。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