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82章 对联的出处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听到文德生的答复,周知府也是一怔。须臾之后,便有一种果然不出所料的感觉。他轻抚胡须,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心中赞道:“这是一个说话诚信的孩子。在这个世界上,能如此坦诚说话的人,恐怕也是凤毛麟角喽。”
    有了这么一个评价,他心中对文德生的好感又增加了几分。也让他帮助文德生脱出眼前困境的念头愈发强烈。想到这儿,他的目光变得柔和起来,只等着文德生说出对联的来历之后,便说出自己的打算。
    昨天下午的比试结束之后,文德生就想到了这么一个问题,估计会有人来找自己探讨这副对联的出处。如果说是自己即兴之作,那将是不胜其烦,疲于应付。而且自己毕竟是剽窃后世之作,总会有江郎才尽的时候。到了那时,反而是不美。
    与其那样,不如是早早将麻烦推卸于门外。最好的办法,就是找一个机会,说清楚不是自己的作品。当然,这中间的分寸把握,也是一件十分奥妙的事。说得不好,会让人看轻了自己。最好的办法,是找一个机会公开说出对联的来历,既显得自己心地光明,胸怀坦荡,又能避免传言有误的情形发生。此时在这酒楼之中,又有眼前这位高官介入,当然是再好不过的机会。
    因此,刚一听到周山凡问起对联的来源,文德生便胸有成竹的介绍说:“先生,说起这副对联的来历,还得说到去年春上的事。那一天,学生到郊外去踏青,偶见一游方僧人昏迷在地。当时,看热闹的人不少,就是无人相助。”“人心不古,人心不古哦。想我大明王朝,一直是讲究礼义廉耻的****上邦,为何会出现如此冷血的事情?可悲呵可悲。”周山凡抚掌叹息。
    听到这样的感慨,文德生的眉头一挑。这又能算得了什么?自己生活过的那个时代,学生救助倒地的老人,却反而被当作肥牛进行讹诈。到了后来,老人倒在地上,却又无人敢于进行救助,这才真的是冷血,这才真的是可悲哩。
    文德生继续介绍说:“学生一时不忿,上前将大师扶到树下进行察看。发现其没有病情,只是腹中无食,饥饿所致。遂掏出身上银两,买来几只大饼,再找来净水让其果腹。时间不长,僧人也就醒了过来。”“善哉,善哉。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文秀才有此善举,必定会得善报。”周知府抚掌大赞。
    在这个特殊的年代里,路有饿倒之人也是常有的事。因此,文德生所编造的故事,也算得上是天衣无缝,没有丝毫漏洞。再说,此段说辞也并非纯粹虚构。原来那个书呆*子,确实是救过一个老和尚,事后也曾一起盘桓了几天。
    “谢先生夸奖,这也是学生当为之事。”文德生谦虚了一句之后,继续说道:“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学生始终和那僧人盘桓在一起,这才发现,那僧人竟是一个有大才华之人。这副对联,也是那僧人所授。”“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周知府倏又问道:“文秀才,不知那僧人是何方高人?”
    “我也曾经问及此事,说是将来好上门求教。”文德生心中在笑,让我到哪儿去寻找这个和尚呢?表面上却装出一副遗憾模样道:“只可惜,那僧人终是不肯说出来历。到了最后,只是对学生说了一句,缘来则聚,缘尽则散。痴儿好自为之,如果有缘,说不定还会有见面之时。”这样的说辞,也是文德生在前生的小说中所见到,才会在这片刻之间搬了出来。
    “嗯,不错,不错。文秀才,能得如此高人青睐,你真的是好大的福气哟。”周知府不胜唏嘘。如果自己也有这样的机遇,岂不是也能减少许多困惑!与此同时,周围的不少酒客也是议论纷纷,羡慕文秀才的好运气。随便救了一个老和尚,竟然得到了这么丰盛的回报。
    到得最后,周知府又想到了一件事,手抚胡须笑道:“文秀才,前些日子,当阳衙门接了一桩官司。说是乡村里失了一把火,烧死一个妇人。有人说是谋财害命,也有人说是不慎起火,属于意外死亡。在这件事情上,不知道你可有教我之处?”
    “老狐狸!”文德之暗骂一声。难怪他会这样评价周知府。用这样的题目来考教一个未出府学大门的秀才,实在是太过分了一些!别说是一个在读初中生水平的秀才,就是相当于大学毕业生的进士,没有几年的官场实践,也不会清楚其中的道理。
    不过,这事难不住文德生。他在重生之前干的是警察,而且是刑警队长。说到杀人放火的案件,也不知见过了多少。特别是他参加勘察的第一个案件现场,就是一个老人被烧死在家中的案件。说到这方面的见识,特别是这种判断死者是否是他杀的本领,倒也是不算什么难事。
    “先生,这事并不复杂。第一步,先要观察门窗是否完好。”文德生不慌不忙地回答说。周山凡颌首笑问道:“这是何意?”“如果门窗完好,再排除是屋外纵火的原因,基本就可以断定是自然起火。如果门窗有所损坏,就要考虑有人入室纵火的可能性。”“哦——然后呢?”
    “然后观察一下死者的咽喉,看其中是否有灰烬,就能知道答案。”文德生嘴角微微一翘,缓缓道来。“此话何解?”周知府表面上还是云淡风清的样子,心中却是惊喜莫名。这样的难题都能张口即答,岂不是上天赐予大明王朝的大贤之人!他不知道眼前这年青人,还会给自己带来多少惊喜。
    “如果说死者是被害而死,屋子失火之后,当不会再吸入灰烬。反之,则是会拼命挣扎,拼命呼救。到得最后,咽喉处当然会是吸满了灰烬。”“嗯,不错,不错。文秀才,不知你这知识从何而来?”
    “半由高僧所传,半由北宋梦溪丈人的《梦溪笔谈》所学。”文德生淡淡介绍说。所谓梦溪丈人,即是北宋沈恬。他的《梦溪笔谈》,是一部笔记本百科全书式著作,世人称为“中国科学史上里程碑”。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质、地理、气象、医药、农学、工程技术、文学、史事、音乐和美术等。
    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评价沈括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1979年7月1日,为了纪念他,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将该台在196*4年发现的一颗小行星2027命名为沈括。沈恬的《梦溪笔谈》,虽为后人所推崇,但在封建年代里并不广为流传。原因无他,只为其中的知识与科举之间,并没有多大的关系。就连周山凡这样的官员,也只是听说而已,并不知晓其中的奥妙。
    听到文德生搬出了这么两尊大佛来加以搪塞,周知府也不好再追问什么。到得最后,只好转变话题道:“文秀才,不知你的大名可否告之于我?”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