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分卷阅读946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重生之谁的皇后 作者:三月六

    分卷阅读946

    —昭询才多大?虚岁不过十三,与当初先帝相仿。他能拿得住底下这些如狼似虎的权贵?别看如今朝野谣言传得凶,他们也就敢传传谣言罢了,真弄个幼主上去,多少人打着乘虚而入的主意?

    况且、况且哪里有天子退位之后,还能荣保终身的?她想不出来。

    她呆呆地看着兄长,缓缓道:“阿兄不记得显祖的教训了吗?”本朝显祖十一岁即位,十七岁禅位于当时年仅五岁的太子,驾崩于五年之后,正当盛年。因死得突然,时人都认为是冯太后下的手。

    这是她唯一能想到不因为亡国而退位的天子。大多数退位的天子都是亡国之君,譬如王子婴,汉献帝,高贵乡公,晋恭帝。

    唯有汉献帝保住了性命。

    “显祖因何退位?”昭诩问。

    嘉敏回想了片刻,说道:“显祖醉心黄老浮屠,雅薄时务,常怀遗世之心。”

    “三娘看过起居注?”昭诩有一点意外。起居注写的皇家事,三娘如何能看到?

    嘉敏:……

    她是看过,后来周城给她看的。她看这段的时候,总疑心显祖退位根本就是与冯太后争权失败所致。但是周城说:“那之后,显祖仍握有军政大权。”然而即便当时禅让出自真心,那之后的死亡……总不能说他甘心就死吧。

    “那三娘就该知道,显祖起初决意禅让于京兆王子推,”昭诩道,“为任城王力谏而止。”京兆王子推是显祖的兄长,在宗室中才能出众。嘉敏低头想了片刻,她倒是知道有这回事,只是没有多留意。

    “……如果显祖是被迫禅让,不会提出京兆王这样一个人选。”很明显,比起当时只有五岁的高祖,京兆王是一个能够震慑百官,拿住权力的人——这能说明显祖是真打算把权力交出去。只是任城王与诸臣坚持父子相继。

    “那又怎样?”

    “如今柔然陈兵在边,如愿严阵以待。”昭诩将军报丢给嘉敏,他知道她看得懂,“我们打不起这一仗,只能和亲。柔然可汗要将女儿嫁与天子,我——三娘该知道云娘这些年怎么过来的。”

    怎么过来的?初嫁就见血;元明修围住王府,守到弹尽粮绝;进宫怼元明修,那是拿命碰命;后来对上济北王……嘉敏是在事后才知道,她亦无法想象,谢云然那双拿笔的手,怎么提得起刀。

    “……显祖做得,我就做不得?”显祖为自己做得,他为云娘就做不得?

    “显祖有儿子,阿兄没有!”嘉敏冲口说了这句,又懊悔起来。她也知道这是她兄长的痛处。然而父子至亲,远胜于手足。显祖尚且免不了一死,难道她阿兄要指望昭询高抬贵手,放他一马?

    昭诩看住她,笑了一笑:“我有两个好妹子。”

    他从案上捡了一卷文书丢给她。

    嘉敏翻开来看,却是圣旨。已经盖了玉玺,封周城为汝南王。他从前也是汝南王……嘉敏心里闪过这个念头。

    “我知道三娘担心什么,”昭诩说道,“十年之内,三郎不会是周郎的对手。”他这是往宽里算。如今昭询的资质难说。也许一辈子都干不过周城。有周城和谢冉在朝,就算昭询狼心狗肺,也动不了他。

    嘉敏:……

    这是制衡。

    就像当初昭诩登基,首先要面对的就是周城的实力威胁一样,昭询同样会遇到这个问题。他年幼不能亲政,周城不但握有兵权,还有辅政之名,这个问题就比昭诩要严重得多。她阿兄仗着资历、名分,勉强能镇住周城——昭询何德何能?

    他不能不仰仗兄长的支持。

    “但是三郎总会长大——就像先帝一样。”她完全能够明白昭诩的安排:如果真让昭询登基,无论朝野,都不会许胡太后垂帘;去掉胡太后这个选项,宗室中最有资格垂帘的就数到她和嘉言。长幼有序,以资格论,她还在嘉言之前;但是以周城辅政,便是去掉了她的垂帘资格。而嘉言是能够得到昭询和太后信赖的。她就是心里堵得慌:从前先帝和先胡太后闹成那个样子……难道他们要重蹈覆辙?

    “阿言与先胡太后不一样,阿言不贪权。”昭诩道。

    “我说的不是阿言!”

    “三娘担心的是……我?”昭诩笑了。

    “阿兄如今年尚未至而立,退位禅让不过是不想谢姐姐受这个委屈。待日后柔然威胁减轻……”柔然固然是极大的威胁,但是只要去掉了长安这个心腹之患,柔然的威胁立刻减轻一半,就算时间拖得久,五年也就差不多了。

    五年之后,昭诩也就三十四岁,还有大把的时间。他既曾为天子,就不可能再屈身为臣,也没有人能容他为臣——那他还能做什么?显祖是醉心黄老浮屠,修心养性,她阿兄可不是那等人,到那时候要说后悔,可就迟了。

    这个位置,让出去容易,拿回来——就算昭询不与他拼命,昭询身边的人也会与他拼命。

    他就只能做一辈子富贵闲人,小心翼翼,什么沙场、朝堂……通通都不再可能!

    “三娘……”昭诩叹息道,“当初,你跟周郎从青州去秦州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今天?”

    嘉敏怔了片刻,方才垂头道:“这如何能想到。”她那时候只想报仇,只希望她兄长能活着,能活着撑到她找到他的那天。至于以后,天下也罢,权势也罢,她原没想过会得到这些。

    “周郎想过吗?”

    “他——”嘉敏低声道,“他有他的志向。”

    “他想过的是不是?”昭诩若有所思,“那三娘知道,那时候我在想什么吗?”

    嘉敏看他一眼:“那时候阿兄还在济北王的地牢里。”——被关在地牢里还能有什么想头。

    “我从小跟着阿爷出征,去过很多地方,打过很多仗,也有过很多次受伤和死里逃生。”昭诩淡淡地说道,“人人都说大丈夫为人处世,当以建功立业为先,我从前也是这么想的,直到我被关在地牢里,看不见天日。”

    嘉敏从未听她兄长提起过那一段,以她兄长的性子,也不会与底下弟妹诉苦,然而即便是推测,也可想而知当时绝望。

    “……我那时候想如果还能活着出去,如果能为阿爷报仇,如果能再见到云娘,我便什么也不求了。”昭诩苦笑了一声,“你看,我甚至没有奢求过还能见到你和阿言、三郎。”

    分卷阅读946

    -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