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分卷阅读173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美人记 作者:石头与水

    分卷阅读173

    嫁妆微薄,人家都不乐意。常氏跑断腿也还没给琪姐儿说成亲事,这媒人钱自然不能到手,也因五婶子这刻薄性子,十分来火。

    王氏听了都不大信,咂舌,“不是吧?十两银子打发闺女出门子,又不是穷家破户,再不够丢脸的!”

    “谁说不是?”常氏挑着画的弯弯的两道眉毛,“琪姐儿真是个实诚闺女,听说她白天晚上的做活,眼睛都熬坏了,现在看人都眯眯的呢。可惜就是命薄,你说,这倒是有亲娘,还不如三姑娘这跟着姑祖母过活的呢。要不我说族婶仁义,要我,我也宁可多花十两银子跟个仁义之家做邻居,真遇着五婶子那样的,还不够晦!”

    王氏叹,“就看谁有福,不嫌琪姐儿嫁妆单薄得了去,这也是个会过日子的丫头呢。”

    “有什么用,五婶子还有话儿呢,说要留琪姐儿十八后再出门子。”常氏讥诮道,“只肯给闺女出十两银子的嫁妆,难不成是舍不得闺女出门子?无非是想留琪姐儿在家多挣两年银子补贴娘家罢了!”

    王氏道,“我少往东头走动,倒是听人说五婶子精细,这也精细的忒过了。就是不用她自家出嫁妆,把琪姐儿这些年挣的钱算一算,也能置一幅厚奁了。”

    常氏冷笑,“那还不得要了她老命!”

    说了一回刻薄的五婶子,常氏就起身去隔壁说亲了。其实两家早谈妥的,不过是走这么一道流程过场罢了,何涵是自家亲侄儿,常氏又干惯了说媒拉奷儿的营生,此时更将何涵与三姑娘赞得天上有地下无,两家正式定下了定亲的时间。

    常氏连带着将何子衿也赞了一番,她原就是个热心肠的人,不然也干不了媒人这差使。常氏对何老娘与沈氏道,“我住的远些,也没能常过来给婶子请安,同弟妹说说话儿。以往只知三姑娘是难得的美人儿,我常说,谁家有三姑娘这样的闺女那真是运道,有一个已是难得,你家竟还藏着一个。子衿也生得这般伶俐,怎么咱们碧水县的那点子灵秀全生在婶子家来了呢。”

    何老娘给常乐奉承的笑个不停,乐道,“小丫头一个,她大伯娘也太赞她了。”这都是她儿子的好眼光啊,不但娶了进士之姐,沈氏模样也还成,主要是孙子孙女会长,挑了父母的长处来长,自然长得伶俐。

    常氏笑吟吟,“这话要搁别人家是奉承,搁婶子家,可是我掏心窝子的话。三姑娘这个是我做的媒,待子衿大了,婶子只管把说亲的事儿交给我,我一准儿给子衿说门妥妥当当的好婆家!”

    何老娘笑,“成啊。那就托给你了!”

    常氏说这话绝对真心实意,沈氏的兄弟是进士,何家连三姑娘都舍得陪嫁这许多东西,可见是宽厚人家儿。与三姑娘这无父无母的不同,何子衿可是父母双全的,舅舅还是进士,这模样生得,将来肯定不比三姑娘差。这样的美貌,家境尚可,父亲是秀才,何况,瞧着眉眼就知这闺女伶俐。因常氏是来说亲的,三姑娘早避了出去,何子衿是个爱听事儿的性子,她就在屋里帮着端茶倒水的招待常氏。常氏家里只三个儿子,她实在稀罕何子衿这样的小闺女,拉了何子衿的手问,“子衿可念过书?”

    何子衿笑,“念过两年。”

    “跟她姑祖母家的女先生念过两年,学的不多,就知道些琴棋书画、四书五经的事儿。”何老娘随口一句注释险把天吹破。

    俄了个神咧,哪怕状元公估计也就知道这么多了。何子衿颇是汗颜。

    常氏却不觉什么,这年头儿,说亲时谁家不吹啊。就她这侄儿何涵,念书没念出个一二三,习武是跟道观的老道士学了个三招两式,听说镖局肯收,到底武功如何常氏也不晓得,可到了常氏嘴里就是文武双全的人才。何子衿这念过两年书就很不简单了,寻常人家,儿子供计尚且困难,何况女儿?何子衿哪怕是附学,能跟女先生学两年,知道些琴棋书画的事儿就相当不简单了。

    常氏不料她竟如此出息,常氏在心里,随便一盘算也有好几户人家的合适呢。要知道,身为一个职业媒人,日常资料收集是基本功。常氏不算专门做媒的,不过,她是个爱揽事儿的性子,丈夫在衙门做书吏,碧水县人面儿广,尤其条件好些的人家儿,哪家有几个儿女,都什么年纪,常氏心里自有一把算盘的。故此,这一划拉,何子衿将来的亲事,她便有数了。

    常氏把亲说成了,自何家告辞,自然又去跟王氏交待一声。

    先将正事儿说完,常氏同王氏道,“真真是了不得,我不常去族婶家,只知她家有个十一二岁的小孙女,却不知生得这般好相貌哩!真个百里挑一的美人儿!”

    王氏递了盏茶给常氏,笑,“嫂子说的是子衿吧。”

    “可不是么。实在是个标致丫头,咱们阖族也没几个能比得上她的。”常氏兼职媒人这行,见的女孩子也多,呷口茶同王氏道,“难得还念过书,一看那眉眼就伶俐,说话也叫人稀罕。我算了算,我娘家倒是有年纪相当的侄儿,只是族婶家连侄孙女都舍得陪嫁二十亩田地,亲孙女更得丰厚,我娘家侄儿怕是配不上人家。弟妹,你娘家富庶,要是有合适的孩子可得提在前头,不然这丫头一及笄不知有多么紧俏,媒人得把她家大门槛儿踩平了。”

    王氏自干果碟子里抓了把干炒的葵花籽嗑着,笑,“我倒也动过心,只是子衿还小,听她娘的意思,舍不得闺女嫁到外处去呢。”她娘家条件是不赖,可惜不在碧水县。

    常氏两眼晶晶亮,笑,“子衿她姑妈,敬妹妹不也是嫁外县,芙蓉县冯家。那冯家姑爷才是有本事,一二年的先中了举人后中了进士,谁不说敬妹妹命好。要是实在好人家,如何会舍不得?再说,你娘家也不算太远。”

    “我如何不知这个。”王氏其实早就相中了子衿,她娘家有铺子有田亩,也是使奴唤婢的日子,王氏担心的另一事,“嫂子不知道,敬妹妹家里长子叫阿翼的,只大子衿两岁。子衿她舅舅家表弟,只小她两岁。您想一想,她这么个好模样,还念过两年书,听说琴棋书画的也学了些。我们这隔着一堵墙,以前还听过她弹琴呢。这两家,不论哪家做亲,都是姑舅亲,亲上加亲,极好的亲事,哪里轮得到别人?”

    常氏则另有看法,道,“倘这样,那是没缘法。不过,待子衿过几年大些,弟妹还是记着问一问。这丫头自身是出挑,模样相貌没的说。姑舅做亲是好,可惜她爹只是秀才,她家门第扒高儿配个举人家还成,配进士第,恐怕不易。”

    “成!我听嫂子的。”王氏笑,“嫂子既给阿涵做了媒,以后全福人儿还得麻烦嫂子。”全福人一般是指父母儿女双全的,管着给接媳啥的事,最得是体面人才能干这差使。常氏

    分卷阅读173

    -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