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分卷阅读522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美人记 作者:石头与水

    分卷阅读522

    要准备的充分充分再充分,不然都对不住老娘第一次讲演!

    要真叫个进士什么去给蒙童讲演,进士不一定乐意,但,何老娘不会在意这个,她这把年纪,最喜欢的就是孩子们了。而且,她不是说那些文绉绉的话,而是特平易近人的大白话。讲的也不是深奥难懂的事,就是何恭小时候念书与阿念小时候念书的事。告诉孩子们,其实进士的童年和探花的童年与他们现下也没什么不一样,只要读书努力,以后都会有前程的。就是不喜欢学习的孩子们,也要多识得字,以后干自己喜欢的事,才能有出息,又拿何涵举了回例。

    何老娘说话风趣,又很会吹牛,尤其,她可是进士的娘与探花的祖母哟,于是,当真把小孩子们听得入神。

    何老娘还让他们不要一味念书,该休息时休息,该煅练时煅练,先养好身子骨,以后念书才事倍功半。对,事倍功半,这词还是跟她家丫头片子学来的。

    别说,何老娘这大白话的演讲还不错,待她讲完,书院的院长还亲自送她出来,直呼她为“老人家”,可是把何老娘美坏了。

    就是何老娘写书上的瓶颈,因这么讲演了一番,也顿觉思维开阔起来。

    于是,她继续开始了自己的写书过程,她还给自己的书分了章节,先是写了,教导小孩子常遇到的问。然后,何老娘还无师自通的学会了体验生活,提取素才,她因为在蒙童书院讲演过,就常过去看那里的孩子,给送些水果啊之类的东西。那书院夏院长也与何老娘熟了。

    夏院长是位老进士,据说年轻时做过一二任小官,后来便回来家乡,一直致力于教育工作,今为蒙童书院院长,也是五十出头的人了。另外再说一句,丧偶。

    何老娘常来,因何老娘是写过教育类书籍的人,夏院长也时常说些孩子们的事,何老娘还能给他提意见哩。这些她提的意见,夏院长说的事件,何老娘都会记得清清楚楚,回家说与丫头片子记在纸上,待得日后整理好成册。

    故而,待何姑妈一家来帝都述职时,何老娘的第二本著作已经完成,在进行第二遍校稿了。

    这倒不是何老娘写书快,主要是,这年头书都写得短,何老娘这已算是长的了,她打算听丫头片子的建议,分成上下册。

    何姑妈冯姑丈是找上沈家来的,到了沈家还跟江氏打听呢,“路上看了今科的进士名单,阿恭阿念都在榜上,亲家妹妹,不知我弟弟他们可还在帝都?”

    江氏直笑,“可是在呢。”就在隔壁!

    何姑妈冯姑丈带着俩儿子到娘家时,把何家一家人都给惊喜着啦。

    何老娘见着闺女女婿外孙子,那真是喜上眉梢,笑出眼泪来,道,“你们怎么来帝都啦!先前一点儿信儿都没有!”

    沈氏见何老娘抓着何姑妈的手就开始絮叨,边儿上冯姑丈冯翼冯羽都还站着呢,沈氏笑道,“母亲,咱们坐下说话吧,姐姐、姐夫都来了,还怕没说话的时候不成。”

    “是哦。我欢喜的都忘了,”何老娘拉闺女与自己一道在榻上坐上,冯姑丈带着儿子给岳母见礼,何老娘摆摆手,“免啦免啦!”又拉过冯翼冯羽来看,欢喜不知看哪个好,道,“翼哥儿都这般高大了,这孩子,怎么瘦啦!”

    冯翼其实现下是标准身材,但他以前是个黑胖,所以,何老娘看来就是瘦了。

    冯翼冯羽给沈氏见了礼,何子衿见过何姑妈冯姑丈,何姑妈见着自家侄女就是眼前一亮,一面与母亲道,“阿翼可不瘦,他是高了,这两年个子长得快。”拉了何子衿到身边儿,赞道,“我的乖乖,子衿咋长得这么好啦!小时候就是个尖儿,大了比小时候更好看。”

    何子衿笑嘻嘻地,“姑妈,我主要是长得像祖母。”

    冯姑妈看一眼他娘的眯眯眼,再瞧一回人家何子衿的桃花眼,笑道,“你又哄你祖母开心。”她只有儿子没有闺女,见着何子衿这等相貌人才,又是自家侄女,真正长脸。冯姑妈委实得意,与沈氏道,“子衿这孩子打小儿就出息,现下就得加个更字。弟妹,你好福气哟。”

    沈氏笑的谦虚,“乡下丫头罢了。”

    “咱们虽老家在乡下,可咱子衿这相貌,谁敢说是乡下丫头呢。”冯姑妈委实爱她不行,手上撸下俩金镯比给何子衿戴腕子上了。何子衿连忙道,“姑妈,这可太贵重了,我不能收。”

    “贵重什么,我又不是别人,你亲姑妈哩。”

    何老娘也笑道,“你姑妈给你,你只管收下,咱们又不是外处。”

    何子衿福身一礼,便收了。

    大家说一回话,才知道冯姑丈是外任到期,来帝都侯缺的。原来冯姑丈这些年做官已经做到知府了,虽不是大府城,现下也是五品官儿了。何老娘赞道,“女婿有出息!”想在碧水县,胡亲家致仕时不也才是个知府的官儿么!女婿这才四十来岁,就已是知府,可见以后比胡亲家更有前程!

    “这做官也是看运气,前几年江南打仗,正好我们都在南边儿,兵荒马乱的,相公就带着百姓躲到了山里去,后来遇着朝廷的将军,这才算平安了。相公也算小有功劳,后来就升了同知,赶上知府大人半道死了,朝廷就让他代了知府。这一任到了期,就得来帝都侯缺。”何姑妈大致说了一回,问道,“娘,我们在半路上就看到了朝廷榜单,是不是阿恭阿念都中了!”

    说到这个,何老娘就眉飞色舞起来,整个人都仿佛会发光一般,“可不是么!这回你弟弟和阿念运道也好!去岁在咱们州府,阿念就是解元,你弟弟三十多名。在咱老家,都说他们翁婿火侯到了,干脆就一道来帝都考春闱!唉哟喂!这一场可了不得!阿念中了探花!阿恭也考中了庶吉士!你们要是早两天来,还能见着阿洛,他也考上了庶吉士。近来进士们都有俩月探亲假,阿洛回乡去了!”

    得了准事儿,何姑妈愈发欢喜,笑问,“阿恭阿念怎么不在?”

    “进士们天天有事儿,什么喝茶做诗啥的,一大早就出去了,下晌就能回来。”何老娘很是欣喜在帝都见到闺女一家,这才想起,同沈氏道,“打发四喜去找一找,叫阿恭和阿念回家来,咱们一家子中午好吃酒!”

    沈氏笑,“刚我已叫翠儿打发四喜去了,想来一会儿就能回来。”

    何姑妈连忙道,“不必不必,我们已是到了,什么早一会儿晚一会儿的,既是进士们的茶会,还是叫他们参加完才好。”

    “这无妨,见天的有茶会。”何老娘道。

    何姑妈笑,“相公当年中进士,我们急着回乡,倒不知这个。”

    何老娘又是一脸遗憾,“要不是实在太忙,抽不出空,你弟妹也有了身子,咱们也定要回去的。”

    “唉呀,弟

    分卷阅读522

    -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