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分卷阅读683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美人记 作者:石头与水

    分卷阅读683

    然后发现,这地就是自家的啊,他家子衿姐姐买的,李家谷最好地段的两百亩良田。

    何子衿卖了一百亩给阿念,阿念也没占皇帝陛下的便宜,就算的市价,并未多算。

    何子衿问阿念,“这些地就是皇帝陛下的了啊?”

    “嗯,算是个小皇庄吧。”阿念非但得为皇帝陛下买地,以后还得管着雇人拨种收割然后上贡啥的。当然,这给皇庄为佃可是再好不过的差使,在皇庄做佃户,非便不必纳税,每月还有二两银子可拿,这也是皇帝陛下的恩典了。故此,皇庄的事还未办妥,李家谷就不少人家想着去皇庄做佃户的事了。阿念选了几家老实本分有经验的农人,将种香米的事交给了这些人。

    何子衿这边与段太太、江赢也确定了红参玉容露的最终配方,另外,还做了些香皂在铺子里放着卖,意外的是,香皂竟是卖的最好的。

    北昌府八月即飞雪,何子衿与江赢、何老娘、余嬷嬷在屋里烤手连带烤山芋时还说呢,“我当初想的,就随便做些香皂,不想香皂卖的这样好。”

    江赢笑,“是啊,我也没想到。”

    何老娘则一副尽在老娘掌握之中的模样,道,“傻了吧,你那些膏啊露啊散啊粉啊的,那一套得十两银子,哪里是寻常人用的起的。香皂不一样,胭脂水粉用不起,不用就是,平常洗脸总要用香皂的。香皂是寻常物件,人人都要买,而且,你定的价钱不算太贵,狠狠心的,也就能买上一块。”

    何子衿笑,“看来是人们用的越寻常的东西,越是好卖。”

    “是这个理。”何老娘拿着长钳将丝网上烤山芋翻个个儿,问自家丫头,“今年收益如何?”

    “还成吧。”何子衿道,“段太太接了个大单子,有北凉那边的人采购了一百套。”

    何老娘惊叹,“这可是个财主。”

    何子衿笑,“财主不财主的,慢慢来吧。”

    江赢道,“待我回家时,我带些回家,也给北靖关那些太太奶奶们用一用,倘她们觉着合用,必会再买的。她们可不在意十两二十两的银钱。”

    何子衿应了,“好。”战争财战争财的,甭看大头兵就只能吃兵晌,当官的不一样,一旦在军中有了职司,来钱的地方就多了。

    江赢很能跟何家祖孙说到成块儿,像烤山芋这样的吃食,江赢也很喜欢吃,江赢还道,“我记得小时候,吃个烤山芋都是极难的。我祖母嫌我是个丫头,就是烤了山芋,也是叔叔家的堂哥堂弟的先吃,最小的才给我。后来到了李家,吃食上倒是丰盛了,我想吃烤山芋,又怕被人瞧不起,也不敢要着吃。”

    何老娘道,“小孩子家,脸皮儿薄哪。”

    “是啊,现在我就不怕人说了。”

    “管他呢,咱们痛快了为先。”何子衿道,“要怕人说,还不活着了。”又道,“等这大雪停了,咱们去河里冰钓,那才有意思哪。”

    江赢高高兴兴的应了。

    江仁一行就在这样大雪纷飞的日子,拖家带口的回了沙河县。

    第347章 北昌行之三十五

    真的是拖家带口,而且不是一家,还有三姑娘胡文一家,两家孩子都小,最大的重阳不过九岁,小的也不过两岁,虽说比当初何家带着龙凤胎来北昌府时龙凤胎还不到一周的年纪要大些,但当初何家是春初赶路,越走越暖的,如今却是秋冬赶路,越走越冷,及至到北昌府,比帝都的冬天还要冷些。

    重阳与大宝都大些,穿着厚棉衣厚皮裘戴着大毛的帽子大毛的耳扣,手上还带着厚棉手套,脚上都是鹿皮小靴里套着大棉袜子,浑身上下,也就露出一双眼睛。三姑娘与何琪抱着自家二小子,也围的严实,就是三姑娘何琪两个也是穿的厚实的了不得,俩人都只是把头发简单的编了个辫子垂在脑后,方便戴帽子。江仁父母与祖父母更是如此,江仁与胡文好些,也是裹着毛葺葺的,是的,在北昌府,只有棉衣是无法过冬的,都是棉衣外加皮大氅或是皮褂子,不然不却寒。

    何老娘一见都回来了,连忙芋头也顾不得烤了,招呼着亲戚们屋里来。

    何老娘这屋里暖和,既烧着炕又笼着炭盆,花几案上供着新开的水仙,甜香袅袅。大家进了屋方敢脱了外头的大毛衣裳,何子衿令丸子去厨下做些姜糖水蛋来,给大家伙暖暖身子。一群亲戚厮见过,孩子们都上炕,何老娘挽着江仁祖母的手也坐炕上去了,江太爷坐太师椅上,脚下放下脚炉,手里握着个手炉,江太爷笑,“可没这么冷,亲家这屋里暖和。”

    三姑娘何琪坐炕沿上,也说何老娘这炕上热乎,何老娘笑道,“头晌一把柴,下晌一把柴就暖得很。这北昌府都是睡炕,当地人盘炕的手艺比帝都好。”

    三姑娘道,“来前阿仁说让我们多做几身大厚棉衣,又做了皮袍皮袄,我还说哪儿有这么冷。真是不来不晓得,连中秋都没到,这就跟冬天似的。”

    何老娘笑呵呵地,“在北昌府,这就是冬天了。”又问,“冻坏了吧?”

    何琪也说,“路上车里都升了炭盆,天儿好的时候,我们就带着孩子们下车走一走,也活一活血脉。我们还好,提前都准备着呢。还去药堂开了几幅驱寒的药,路上时常就喝一剂。一路打尖住店,真遇到过有路上病了的。我跟师妹就是担心孩子们,不想孩子们倒比大人还精神头儿好。”

    一时,丫环们将糖水蛋端上来,大家都吃了一碗,如大宝这种挑食不爱吃姜味儿的,也被他娘按着吃光了。重阳说大宝,“一年年的不长个儿,还挑食呢你。”

    大宝相对于虎头虎脑一看就结实的重阳来说,身量苗条,脸白细致,大宝说话也是个斯文的,不急不徐道,“我长了,谁说我没长。你高是因为你比我大。”

    重阳哼一声,从炕上下去了,三姑娘道,“你就在炕上暖和着吧。”

    重阳自己把鞋穿好,道,“娘,我不冷。”又问何子衿,“姨妈,龙凤胎哪?”

    何子衿笑,“他们去朝云师傅家了,已让人去接他们了。还有你兴小舅和阿珍。阿珍你没见过,就是这位江姨姨的弟弟,你也得叫小舅舅。”

    重阳已经很懂事了,点点头,“我听阿仁叔说过了。”

    重阳在同辈孩子间最年长,他一下炕,小的们也坐不住了,都要下去跟着重阳。重阳道,“二宝和二郎都在炕上好好呆着,大宝你看着他们。”

    “你去干啥啊?外头怪冷的。”大宝问。

    “我去看看雪下多大了。”

    三姑娘道,“路上你还没看够呢?”

    “路上也没看几日,娘,我就出去看一会儿。”

    “你说你怎么就坐不住。”三姑娘气的慌,见孩子往外跑,何老娘忙道,“穿上厚衣裳再出去

    分卷阅读683

    -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