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分卷阅读759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美人记 作者:石头与水

    分卷阅读759

    托庇于嫡母,待登基之后,立刻翻脸尊奉生母。这样的人,就是做了皇帝,也有限的很。”阿念按理说受的是正宗的君君臣臣的儒家教育,在概是父父子子这块儿被现实狠狠的伤害过,阿念对于父权、君权,并不是很儒家,此刻更是就事论事,不带一丝血亲感情道,“就是那位娘娘,要是明白,当自请出家念经,彼此方是清静。她要以为新君登基,她就能翻天了,说不得皇后娘娘就等着这个呢。”

    何子衿想到阿念所言,想着现在宫内还不知如何的纷争呢,不禁感叹,“各人有各人的路罢了。”

    何子衿又说了给朝云师傅写信之事,何子衿道,“我想着,大约是无甚要紧,只是,今沙河县没个主事的,也委实令人担心。”

    阿念道,“孙县丞本分太过,一向明哲保身的性子。庄典史勇武是够了,谋略上就差些。”说到沙河县的事,,阿念有些躺不住了,与子衿姐姐商量,“我实在不放心沙河县,要不,我再去县里顶几日,待得平安了,再回府城。”

    何子衿道,“你去,我就与你一道,只是不知巡抚大人的意思。”

    “老大人没有不担忧的,不然,不能这样急着所朝云师傅接来府城。”阿念道,“只是,朝云师傅这一走,阿文哥阿仁哥两家自然也要来府城的,县里也有几家大户,纵在府城没宅子也有亲友可投。眼下还无事,只怕大户一走,人心便散乱了。”

    阿念道,“眼下的事都在城防上,同知衙门事务不忙,明儿我同老大人打听一二。”说着一笑,“老大人不见得没动过叫我暂回沙河县的心,只是,咱们两家是姻亲不说,又有那些个缘故,老大人方未说罢了。毕竟,回去也是有风险的。”阿念自己去无妨,却不愿意让子衿姐姐与他一并涉险,道,“阿昀阿晏离不得姐姐,姐姐就莫要去了。”

    “你一人去我哪里放心。”

    “哪里是我一个人,阿晔阿曦、阿文哥阿仁哥都在沙河县。还有朝云师傅、罗大儒呢。”阿念道,“这不过是先帝殡天,非常时期罢了。如今非但边防要缩紧,就是榷场也关了。沙河县本就离榷场近,乱七八糟的商贾也多。待先帝大丧之后,也就无妨了。”

    “得多久啊。”

    “也就四十来天。”

    何子衿原本并不担心,可一想到阿念也要去,便不禁担忧起来,叮嘱道,“要是有什么危险,记得先保命。”

    “我晓得。”阿念从来不是那种舍身忘死的性子,他认为,回沙河县虽有些风险,风险却不大。尤其,朝云师傅在沙河县呢,阿念听着子衿姐姐说他生母之事,冷静分析后,认为甭看他生母生了新君,可在权力场上,他生母的胜算绝对没有谢皇后大。谢皇后为人如何,阿念并不清楚,但,这女人都没有将娘家侄女或族侄女放到新君身边为妻为妾,当然,为妻什么的,因有太宗皇帝赐婚,新君做皇子时娶的是苏氏女为妻。可谢家有的是适龄女孩儿,正妻之位不得,侧室之位也就是谢皇后一句话,谢皇后不知做何想,竟未将谢氏女许以庶子。如今新君登基,身边无一谢氏女。这等情形,更令阿念提心吊胆,这并不是说谢皇后如何的正大光明,对于阿念,这只能说明,谢皇后对新君有着过人的自信,她认为,没有谢氏女在庶子身边,她一样可以完全的掌控与庶子的关系。

    这样强大的正室,不是他生母那点子生育之恩可以抗衡的。

    阿念既要押谢皇后的宝,就不能让朝云师傅有半点危险。

    这是从大势来说,就是自私情来讲,朝云师傅待他家很是不错,阿念对亲生父母虽然是冷淡的恨不能重新投胎换爹娘,但他一向是个知恩感恩的人,对岳家如此,对朝云道长,亦是如此。

    阿念把去沙河县的事定下来,便与子衿姐姐安稳睡了。

    待得第二日寻到余巡抚一说,余巡抚道,“此去,最好还是将方先生接到府城来。”

    阿念道,“方先生的性子,倘连内子都劝他不动,那便无人能劝得动了。”

    余巡抚轻声一叹,觉着方先生昭云实在是尊大麻烦佛,方昭云不肯来府城,眼下沙河县也确实需个能主事的人,余巡抚的确动过令江念暂去沙河县代理几事的心,可江念这身份,出事更是要命。如今好了,江念一去,倘江念与方昭云都出事,余巡抚也不想活了。只是,眼下除了江念,也没有可以合适人去沙河县代理一县职司,这般想着,余巡抚派给阿念五百兵马,并令他勿必小心,只消守到国丧结束即可。

    阿念领命而去。

    余巡抚心说,糊涂就是好啊,要是江念知晓自己的身份,难免生出惜身之心。这位老大人完全不晓得,江念童鞋就是知道自己的身份,才主动要去沙河县的啊!

    说来也有趣,余巡抚将宝押到阿念身上,阿念却将宝押到谢皇后身上。

    阿念令三喜回家取行礼,何子衿已给包了两大包袱,其中还有一件当初阿冽送给姚节的那种牛皮金丝甲,阿念都没来得及回家辞一辞子衿姐姐,取了行礼,点齐人马,便骑马带人往沙河县去了。

    何子衿尽管有些牵挂,并不外露,只是与家里说了一声,“阿念这一升职,沙河县新任县尊还未到,先帝大行,县里没个人主事不成,巡抚大人就让阿念回沙河县代几日职司。”

    何老娘与沈氏、余幸都未多想,倒是余太太在孙女回家时问了一句,有些担心亲家对于江念去沙河县这种安全没有太多保障的县城而不满,余幸道,“我们老太太、太太都说,这种要紧的时候,可不就得自家人去么。”

    听孙女这般说,余太太方放下心来,由衷道,“亲家真是再通情理不过。”

    事实上,何家一大家子,连带着余幸,都不晓得这会儿去沙河县有啥风险,何家就觉着,这就很普通的继续代理一段时间的县尊职司。他们又不是没有经过国丧之事,先帝他爹,太宗皇帝死的时候,何家人正好在帝都,知道国丧是个严格的事,全城人都得穿素,每天兵马巡逻,的确不能轻忽。

    在何家人的眼里心里,阿念回沙河县,也就是这么些事了。

    谁也没料到还会有战事,阿念遇着这战事,还真是松了口气,倘他不在沙河县而沙河县发生战事,那才是焦心焦肺干着急没法子呢。

    沙河县的战事,还是战事结束后,何子衿等人方知晓的,余太太特意叫了孙女回家说,“你们家大姑爷,正经探花郎出身,平日里瞧着再斯文不过的,倒是颇通军略。”

    余幸还不知哪里事呢,待祖母说明才晓得,大姐夫又在沙河县打了胜仗,缫匪首上百。

    余幸连忙问其经过,余太太笑道,“沙河县遭遇匪事,江同知斩首上百,这可是正经军功。”说着,不禁

    分卷阅读759

    -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