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分卷阅读31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欢颜 作者:慕容姐姐

    分卷阅读31

    来,连说“别客气”,也干了一杯,韩母更是笑得合不拢嘴,看江流越看越高兴。而韩东却仿佛又有了新的发现,江流就像个多面镜,从哪个角度映出来的结果都不一样,却都让人惊喜。

    第25章 二十四

    “你爸妈那么热情,当然要客套一下。”

    夜里,俩人挤在韩东的小床上闲聊。

    “你平常多一句话都不说,没想到也能说出这些拜年话客套话来。”而且还不多不少恰到好处,韩东在心里加上一句。

    “不是不说,是没必要说。”江流解释道,“一天就24小时,说那么多废话不累啊?”

    又是个闻所未闻的说法,韩东咀嚼着这个回答,往江流那边靠了靠。

    “你父母都是很好的人,我大过年的到家里来,多说几句好话也是应该的……”

    江流自说自话,却猝不及防地迎来一个吻,韩东吻得小心又温柔,舌头也不shen入进去,只是舌尖的jiu,手指还细细碎碎地抚摸他的耳垂,江流觉得自己的心都要融化了。

    自从草丛里那次幕天席地的qing事之后,两人都各忙各的,一直没有过这样的qin热,往往都累得沾枕头就着。

    那句“我喜欢你啊”,在江流心里总是如梦如幻的不真实,以为自己在做梦。韩东不再踢,他也不捅破,就当那是个梦。可此时此刻,好像无法回避了。

    隔壁睡着的是那对很好的父母,韩东的父母,窗台上还放着一尊白瓷的mzx像,江流的心“扑通扑通”直跳。他第一次清醒的思考:这算什么?两个大男人纠缠在一起算怎么回事儿?如果只是发泄谷欠|望,那为什么这个吻会这么温柔,为什么自己也会沉醉其中?

    他突然想起在村东口的那个院子里,他和田寡妇在火炕上的jiu缠,曾经也是这样温柔缠绵的。可当那副曾经柔软火热的母|体,冰冷垂直地挂在他头顶的时候,死亡的恐惧仿佛又一次笼罩了他,吓得他一把就抱紧了眼前的炽热的身体。

    这样惊恐的颤抖总在噩梦后来临,韩东知道江流从来没真正脱离那个梦魇,自己又何尝不是?他比江流还承受了一个更大的秘密,只能用力咽下去,埋葬在心底。

    应该过去了,两个人都该向前走,不然永远走不出来。

    “江流……”耳边轻声的呼唤,时常出现在睡梦中,“我…我喜欢你……”

    眼眶一热,泪水就划了下来。那些镜花水月突然变得明晰,江流控制不住地埋头在韩东肩头低声压抑地哭着大,大哭和大笑在一天之内都经历了。

    没想到会是这样的反应,韩建国不知所措的抹擦他的背安抚。江流不敢哭出声,这让韩东更加心疼,不知不觉间,自己的眼角也湿润了。

    两个人在一起哭泣的时候,才第一次感受到是多么需要对方。

    跟着韩东回哈尔滨过年,对江流来说就像疗养,不光吃胖了,起色也好了许多。

    然而小芳这个年却过得百般辛苦,她怀孕了,妊娠反应特别大。孙建新高兴了几天就忙着给她变着法儿的做吃的,江流他们还从哈尔滨带来两袋奶粉。那时候没什么好东西,女人一到这时候活得就更辛苦。

    开了春,孙建新就忙着盖新房,不能再让她们母子住宿舍了,所以地里的活儿江流就主动承担了,学校地里两头忙。他虽然话少,又不像老三那样又威信,但干起活来勤勤恳恳,别人也挑不出什么错。

    韩东时常跑兵团和县里走关系开会,中央的很多消息都能了解到。这场运动好像每天都有新变化,可又不知道要走向何处。上面的人不清楚,他们下头这些人就更只剩下等待了。八年了,连日本鬼子都打跑了,中国老百姓的日子却没有并比解放那时候过得多好。

    腊月里,孩子出生了,是个女儿。孙建新乐得合不拢嘴,起了小名叫小雪。一连几天的大雪封山,就孩子降生的这天才小了点。

    这是双清山知青中间降生的第一个孩子,又不少知青都在暗地里搞对象,只有老三和小芳开花结果,更多的人还是选择观望。未来还如此不定,在这穷乡僻壤结婚生子,日后可能会是个让自己后悔的选择。

    江流除了在课堂上教过孩子,还没见过这么小的孩子。开始时他有点不敢靠近,但那孩子怪得很,不哭不闹的。这个带着奶香的小身体很快就引起了他的怜爱。在小芳的指导下,他笨拙地抱着孩子轻晃着,看看孩子,又看看韩东,笑得特别小心,生怕吵到孩子。

    只要他能笑,韩东想,只要他脸上有笑容,什么问题都不是问题。

    孩子能自己爬了的时候,韩建国终于在县里争取到为双清山家家户户通电的机会。现在村里只有村委会有电灯电话,点灯入户就省了油灯的开销,在消防上也更加安全,是为村民谋福利的好事。

    听闻消息,全村上下都很高兴,张罗给建国摆席。韩建国从县里回来,都没进村,带着兵团的战士们就上了山,看地势,合计着在哪儿架电线杆子。

    双清山位处山谷里的狭长地带,两侧山势险峻,想要架线需要多费些心思探查,找最合适的地方。一行人沿着山势考察,在确认一个立杆位置的时候犯了难。

    “这坟包,还听挺新啊?”一个兵团展示捻了土查看,见这位置不高不低的,应该是个坟包,就问道,“建国,你知道吗?”

    韩东冲在最前面,听到呼唤又返回来看,原来都走到这里了。

    “是新坟,也就三四年吧。”

    “这么新啊……”那人又看了看四周,“也就这块平整点,位置比较合适。”

    还没等韩东反应过来,兵团的人就定下要迁坟了。一旁又村里跟着来的人提醒,是不是要先看看风水,被言辞拒绝。

    “那是四旧,是要破除的,还请?让家里人来认领,迁过去到不碍事的地方去,这两天就办了。”最后一句话是跟韩建国说的。

    哪儿还有什么家里人?也没人可以认领。

    这件事韩东没有置喙的余地,也没有可以商量的人,请人家来架线哪有资格提要求?老三忙着地里的事儿,江流还在学校里上课,几个兵团战士当天就手忙脚乱的把田寡妇的坟移到了大山更深处。

    当时有些愧疚和不忍,可是一忙起来,韩建国就什么都忘了。

    通电那天,村里又摆酒庆祝,韩东被奉为上宾,双清山的大功臣。他没敢多喝酒,怕误事。到县里办事的时候,正好供销社难得有卖上海产的大白兔奶糖,韩东买了一袋揣进兜儿里,等着回村里送给江流。

    活动从下午四点开始,秧歌锣鼓的沸反盈天。韩东一直没看见江流,今天学校放假,猜想他可能猫在屋里看书,就趁人不备偷跑回了家里。

    分卷阅读31

    -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