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分卷阅读53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欢颜 作者:慕容姐姐

    分卷阅读53

    得不易。

    最初找关系托人回城的那批知青,是最找不准位置的。国家没安置政策,除非接父辈的班进工厂进机关,条件好点的能去当兵。高校也没恢复上课,城市岗位依旧有限。像孙建新这种拖家带口的,生活的担子就更沉重了。

    当时,走投无路的老三凭着家里老头的面子,在总后勤下属单位找了份看大门的工作,除了稳定就是稳定了,那点工资刚刚够一家人的开销,日子总是过得紧巴巴的。

    倒是小芳,凭着过去学工的经验,在服装厂找到了一份临时女工的饭碗,转正之后没两年就去做了销售。本来就颇有姿色的她,事业是蒸蒸日上。

    那应该是四年前,孙建新和韩建国通电话,三句话不离钱,满是生活的不如意。

    如今在深圳意外再见,真是看不到一点当年老三的影子了。头发留起来了,吹得蓬松飘逸,西装也是从未见过的新样式,还用上手机了,全身上下都透着一股洋气。

    不一样了,韩建国想,早就不是那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年代了。

    参观了三个新建工厂和两个老城区的改建工程,韩建国他们这一行从山西某市过来的考察团,就圆满的结束了此次在深圳的考察工作。

    晚上,当地负责接待的官员安排了活动,想要款待一下这群从内陆来的市县级领导干部,在市区招待所附近的俱乐部包了舞厅。

    一起来的邻县的县长和副县长们都显得比较拘谨,简直是当政治任务了,出发前都还穿着西装带着笔本。韩建国也不太清楚那是个什么场合,也做了如此准备。

    走进黑洞洞的、闪着各色霓虹的舞厅,众人都挨个坐好。负责接待的官员举着话筒上台热场后,请进来十几位衣着光鲜暴露、身材凹凸有致的美女,一进门就伸出细胳膊拉起端坐着的考察团成官员们。韩建国整个人都是僵硬的,被拉着进入舞池,手也不知道放在哪儿,这美女也不知道喷了多少香水,还没看清她那胸脯二两肉呢,就被熏得喷嚏不止。

    在洗手间洗了洗鼻子,韩建国抬起头看着镜中的自己。

    听说过去外省考察会有这种“保留节目”,这还是他第一次赶上。还不是因为山西是产煤大省,不差钱,深圳这边是不差政策扶持,要是在领导层能一拍即合,那就真是未来二三十年都不用愁了。

    用洗手间的纸巾擦了下鼻子上的水,又接连打了俩喷嚏。连纸巾都香气逼人,深圳真是个花花绿绿的现代城市。

    “丽丽,你怎么在这儿呢?”

    “哎呀,等客人啊,进去半天了。”

    “啊?哪个厅的啊?”

    “巴黎厅啊,好像是什么考察团。”

    “别等了,那群土包子有什么油水,跟我去维多利亚厅吧!那边来了一群香港大佬,一出手就是两百呢……”

    两个舞女操着一口浓重的北方方言,说说笑笑地走远了,韩建国才出来。

    他又回巴黎厅看了一眼,一同来的那几个副县长,早就跟怀中的舞女搂搂抱抱地咬耳朵了,就快进入状态了。他无声地叹了口气,关上了舞厅的门。

    在俱乐部的前台,韩建国拨通了孙建新给他留的电话。

    二十分钟后,还是那天中午那辆本田车,韩建国站在俱乐部门口,看清了车上的人,坐上了副驾驶。

    “怎么约到这儿了?”孙建新低头看了一眼俱乐部的招牌,“这儿的姑娘可不咋地。”

    韩建国十分同意,他使劲嗅了一下空气:“你喝酒了?”

    “刚从老板家出来,不喝不行啊。”他还单手打着方向盘,“你住哪儿啊?”

    “市区招待所。”

    “得了,工作结束了吧?跟我走吧!住什么招待所啊!”孙建新咕哝着。

    被带到一个比刚才的俱乐部还要金碧辉煌的酒店,韩建国扫视着大堂里那些看上去价值连城的艺术品。走到前台,孙建新递上卡:“再开间房,最好近一点。”

    “还有人要来啊?”韩建国天真地问。

    “傻帽,那是给你开的,难道我们要住一间房吗?”孙建新接过房间钥匙,勾着韩建国的肩,“走吧,跟兄弟快活去!”

    在经历了几番从浴池到桑拿房,从桑拿房再到浴池的折腾后,韩建国拒绝再进那个木制的热房子。

    “我快成蒸窝头了。”

    孙建新笑他:“就知道蒸窝头。”他也迈步进入浴池,和韩建国并排坐着。

    “你什么时候来深圳的?”

    “去年,去年冬天,也没来多长时间。”

    那么短的时间就过上了这样的生活?韩建国没敢问,孙建新自己就说了。

    “过来之后,先给一新加坡老板开车,后来给他老婆开车。哦,小老婆,大老婆在新加坡呢。”他抬手搓了一把脸,“后来就帮着打理小老婆的服装厂,帮着搞搞生产。”

    “小芳和孩子呢?没跟你一起过来?”

    九点多钟的酒店浴室里没什么人了,孙建新的声音显得格外清晰。

    “离了,前年就离了,她跟那香港人走了。”

    “孩子呢?”韩建国追问。

    “她给带香港去了,还是送英国去了?我也不知道。”

    孙建新显然不想多谈这个话题,回答地很敷衍。不等韩建国再追问,他就转移了话题:“你们东北那边也来深圳取经了?不跟大豆高粱较劲了?”

    “什么大豆高粱,我早不在东北了。”

    第42章 四十一

    当年韩建国和张玉珍结婚后没多久,双清山出了件大事。有户老乡家不明不白的死了头猪,那会儿肚子里也没油水,支书就把肉分给了全村。没想到过了几天,村里有一半老人死于食物中毒,青壮年还好,送到医院洗了胃就脱离里危险了。

    分猪肉那天是“一零七”大火的五周年,韩建国到县城开安全会去了,不在村里。回来了他也没吃肉,只喝闷酒,免于一难。

    老支书没能逃过一劫,死在了双清山这场集体食物中毒中。韩建国还戴着孝,在没出孝期的情况下,接任了支书一职。

    大女儿出生后,经济体制改革,也不用交公粮了,韩建国带着全村积极发展农业生产。83年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年的时间里,韩建国让双清山的农业产值翻了一番,年底被评为了优秀dang员。

    转念三月,做了五年村支书的韩建国接到了调任令。正逢儿子出生,他举家搬迁到了山西省平阳镇,到达的当天就去镇政府报道,得到了一间新办公室。过几年,平阳镇因为有古城依靠,升为县级,古城也被规划成了旅游景点。

    “副县长?你这是产房传喜讯啊!”孙建新感慨道。

    韩建国有点不好意思,不过的确是升迁了,没什么可质疑

    分卷阅读53

    -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