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分卷阅读25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嫡妻不贤 作者:温凉盏

    分卷阅读25

    渠家的期望。

    所以认真说来,赵掌柜本不该忐忑的。

    但是,赵掌柜就是莫名觉得忐忑。

    少夫人不打招呼突然上门是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大概是少夫人给他的感觉。

    总觉得,似乎跟以前见的不太一样。

    但具体哪里不一样,赵掌柜也说不出。

    然而,少夫人接下来的话让赵掌柜更加忐忑了。

    宜生提出要看账本。

    一个除了过年盘点,平日从不过问账册的东家此时突然登门,就是为了看账册?

    再怎么自诩问心无愧,赵掌柜的小心脏也不禁扑通扑通地跳了起来。

    接下来,赵掌柜便在一旁站着,满心忐忑地看着宜生看账册。

    宜生看着站着的赵掌柜,“不用拘束,坐下吧。”赵掌柜忙摇头摆手,“不用,不用!我站着就好,站着就好!”

    闻言,宜生也不再坚持,低下头继续看账册。

    归翰斋生意一般,半年的账册并没有多厚,宜生也只是略略翻过,并不仔细看每一笔收支,因此看得倒是很快,不过两刻钟,便将赵掌柜搬上来的账册全部翻完。

    见宜生这么快翻完,赵掌柜始终提着的心才终于放下来。

    看来,好像真的只是心血来潮看看帐?

    然而,赵掌柜还是放心地太早。

    “生意不算很好啊……”宜生喃喃道。

    赵掌柜几乎听得到自己的心猛一下跳起来的声音。

    这是对他的能力不满意了?

    赵掌柜忙解释起来。说的无非就是上面那一套。

    文房用具需求固定,归翰斋没名气没规模,他能力再强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巴拉巴拉……

    宜生静静听着,待得赵掌柜停口时才道:“我自然信得过赵掌柜的能力。”

    说罢,目光透过内室的薄纱帘子,看向了归翰斋门前的街道。

    这条街上往来的多是身着长衫的读书人,他们追求仕途经济,他们熟读圣人典籍,他们最喜欢买的书是当朝重臣,尤其是科举主考官们的文集和经典注本。

    但是,这街道上也并非全是读书人。

    除了读书人,这条街上的还有许多下人,丫头小厮,婆子管事,或者一些虽不是下人,但也明显不是士子的人。

    大部分读书人买书买笔墨是为求前程,但另一些人,买书却是为了求乐子。

    归翰斋主营文房用具兼营卖书,而卖的书,则与渠家书铺如出一辙,左不过四书五经及其名家注本、名人文集以及医书农书等等。许多书铺也如归翰斋一般,这是最正统也最挣钱的经营方式。

    但是,除了这般“正统”的书坊外,还有一些似乎不那么正统的。

    归翰斋的对面就有一家。

    奇趣书堂,光是听名字,就跟归翰斋不像一个路数。

    奇趣书堂的生意可比归翰斋好多了,仅仅宜生看的这一会儿工夫,就见三人出五人进,与归翰斋这边的冷清相比,对面几乎可以称得上热火朝天。

    不过,进出奇趣书堂的多是奴仆和普通人,读书人却不多。

    这并不奇怪,因为奇趣书堂虽然也卖文房用具和圣贤典籍,但让它出名乃至生意红火的,却是坊间话本。

    就是宜生做姑娘时偷偷地看,不幸被父母发现,最后被罚抄十遍《女诫》的话本子。

    也是宜生做鬼后经常看的东西。

    虽然故事内容和行文用词都相去甚远,但本质上,她做鬼后每日看的那些,与奇趣书堂的话本子都是一个东西。

    第17章 上门

    看过帐后,宜生就没在归翰斋待多久,而是起身去了对面的奇趣书堂,在伙计的热情推荐下,买了五六本据说最近最受欢迎的话本子,然后便坐车回府。

    马车上,宜生随手翻开一本。

    是个老套但也算经典的故事。

    有才有貌唯独没财的穷书生,偶遇大户人家的小姐,一见钟情,再见倾心,奈何小姐父母嫌弃书生穷,冷酷无情棒打鸳鸯,期间又有小姐门当户对的未婚夫出来扮黑脸,小姐与书生的情路一波三折,幸而书生争气,重重阻碍下仍然金榜题名,最终抱得美人归。

    以宜生的眼光来看,这样的故事实在有些老套。但是,对这个时代的人来说,恐怕还是相当有吸引力的,尤其是对抑郁不得志的穷书生们来说,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这故事一下就圆了他们两个梦。而对于困在樊笼里的闺阁女儿来说,又何尝不希望自己挑选称心如意的夫君,哪怕可能自己挑的还不如父母挑的。

    又翻了几本,却没第一本这么老套了。

    妖鬼仙神,诡异离奇,篇幅都不长,但一个个小故事却都算引人入胜,也怪不得能够畅销。

    不过,终究还是局限了些。

    而且,看惯了的长文,再看这顶多几万字一篇的话本,宜生居然还有些不习惯。

    如今的话本只能算做是短篇小说,最多不过三五万字,故事固然精炼轻巧,却因篇幅所限,影响力终究还是不如长篇。而且,宜生看了看手中几册薄薄的书,从纸张质地和印刻水平来看,这些话本子明显是比较廉价的麻沙本。

    麻沙乃是福建一镇,以盛行刻书闻名,京城坊间几乎有一半书册都是出自麻沙。然而多不代表好,麻沙本所用竹纸质地薄脆易损,刊印也多有错漏之处,因此麻沙本几乎是廉价和低质的代名词。

    有钱人自然对麻沙本不屑,但对手头不宽绰的人来说,麻沙本却是个好东西。

    就比如这奇趣堂的话本子。

    薄薄的一册,售价最多不过几十文,最便宜的一二十文便可得,与动辄几百文甚至几贯的正经书相比,可以说相当便宜,普通人也买得起。

    “少夫人,您也看话本子呀?”

    清脆的声音打断了宜生的思绪。

    她抬头,就见到绿袖满脸掩不住的好奇和激动。

    事实上,自从见她买了话本子,红绡和绿袖的脸上就带着蠢蠢欲动的表情,估计原来没摸准她买了话本子做什么,因此也没敢问。此时她翻完了一本,连上也没有明显愠色,于是,一向性子急又好冲动的绿袖便开了口。

    但这话说的,虽然

    分卷阅读25

    -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