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分卷阅读207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嫡妻不贤 作者:温凉盏

    分卷阅读207

    信,但想想表妹那身子,最终还是痛苦地闭上眼,泪水从眼角滑落。

    薛瑶的死让陆澹伤心了两天,但除了薛瑶的死,红巾军带给他的痛苦却更大。

    出征一月有余,这一次他没有轻敌,没有自负,认真缜密地制定作战计划,研究红巾军和罗钰的每一个弱点,然而,他依旧镇压不了红巾军。

    他终于认识到,那个被叫做阎王的男人,在打仗上的才能绝不输于自己。陆澹向来喜欢有本事的人,有时候甚至宁愿敌人有勇有谋惊才绝艳,也不想对手是个草包,因为他觉得,对手不堪一击,对他来说也是一种侮辱。

    若是在平时,若是在战胜罗钰后,他或许还会惺惺相惜,生出英雄惜英雄的心思。

    然而此刻,他只恨不得罗钰是个脑子里装满稻草的草包。

    以如今的形势来看,继续僵持下去,他迟早落败,到时候,恐怕是比第一次无功而返更加让他无法接受的结局。

    他是大梁最年轻最前途无量的将军,他韬光养晦,他扶持新帝上位,他的未来本应该如大鹏展翅,万里晴空任他遨游,然而,如今他却要两次折戟于一人手下么?再次灰溜溜地回京,还有多少人相信他的能力?在史官笔下,在后世人们说起红巾军作乱时的言谈中,他会是如钱大虎那般莽夫一样,同样敌不过红巾军的无名将领之一么?

    陆澹无比后悔。

    后悔为什么那次在威远伯府,会放过那个卑贱的虎奴。

    ***

    京城的勾心斗角,战场的刀光剑影,似乎都影响不到疆域南端的广州。

    自从红巾军将江南各地也占领后,广州的各项贸易便重新繁荣起来,码头热热闹闹,人来人往,无数艘大小船只或抛锚靠岸,或扬帆起航,甚至比红巾军占领前还有过之而无不及。

    码头上,除了来往匆忙的生意人、船工,也有卖吃食的、耍百戏的,甚至还有说书的。傍晚时分,劳累了一天的船工们买上两文钱的小食,看百戏,听说书,以此缓解一天的疲劳。

    “说书的来啦!”

    伴随着一声喊,一个说书先生在茶水摊边儿上摆开了架势,开讲。

    “今儿给大家讲的,是晋江先生最新的故事,叫做《海珠记》,讲的是一个渔家姑娘海珠,家中世代以采珠为生……”说书先生一把透亮的好嗓子,配上丰富的肢体动作,将一个渔家姑娘采得宝珠,却不仅没一夜暴富,反而招来横祸,被欲献宝珠于皇帝的狗官害得家破人亡的故事讲得荡气回肠,海珠的凄惨,狗官的贪婪,皇帝的虚伪,皆被表现地淋漓尽致。

    听书的船工们个个眼里含了泪。广州靠海,海中盛产珍珠,而珍珠向来是本地官府上贡朝廷的贡品之一,因此许多人以采珠为生。采珠人身体浸泡在海水里,为了找到好珠摸险礁潜深海,千辛万苦才得来那一颗颗美丽圆润的珍珠。可辛苦得来的珍珠,却并不一定能为采珠人带来美好的生活,官府低价收购,甚至强征珍珠的事屡有发生。

    被强抢珍珠的渔民们无不恨贪官,恨这艰难的世道。

    “……那皇帝得了宝珠,把完了几日,又觉得没什么稀奇,便随手赐给了一个妃子,别的妃子不依,也跟那皇帝要一样的宝珠,皇帝经不住磨缠,令那狗官以后每年都要上贡十颗宝珠,来讨他妃子的欢心。”说书人挤眉弄眼,做出一副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贵人模样,显然模仿的是那个皇帝。

    “狗皇帝!”“这皇帝咋比狗官还可恨?”

    听书的船工们愤愤地骂了起来,骂声中,已然没有一丝对皇帝的惧怕。

    但还是有人小声嘀咕,“这说书先生也真敢说,居然骂皇帝?虽说北边儿那位皇帝管不着咱了,可哪罗将军不迟早也得做皇帝?如今红巾军还满大街呢,万一以后罗将军当皇帝了,有人把这事儿说给罗将军听……这说书先生是不想活了啊?”

    旁边有人听他嘀咕,却拍了拍他的肩膀。

    “你没听吗?这是晋江先生的新故事!所以不是说书先生敢说,是晋江先生敢写!”

    嘀咕那人不由好奇地问:“晋江先生?”

    “对啊,晋江先生!”拍肩那人满脸兴奋,热情地介绍起来,“晋江先生你还不知道啊?那晋江书坊知道不?就卖话本子的那个!大家都说晋江书坊就是晋江先生的呢!晋江先生不仅开书坊,还写书,我就喜欢他的故事,敢写,敢骂!痛快!有些话真是说到我心坎儿里去了!每次晋江先生的新书出来,我都得买上一本!”

    嘀咕那人讪讪地道:“我、我不识字呀。”

    “不识字就听嘛!如今有好些说书人都说晋江先生的书,听说还有戏班子按晋江先生的书排了戏,到时候还能去看戏呢!”

    那位晋江先生的拥趸手舞足蹈,听的人频频点头。

    这样的情景,这样的对话,并不独独发生在广州。

    南海以北,长江以南,所有被红巾军占领的地方,几乎都会很快冒出一个叫做晋江书坊的文房铺子。这个铺子卖读书人用的文房四宝,还卖简单通俗的话本子,话本子里的作者里头,有个叫晋江先生的,常发惊人之语,似乎什么都敢说敢写。有人爱他,有人恶他,但无论爱恶,起码,他们知道了晋江先生,知道了他的故事。

    而那些说书人和戏班子,更是让晋江先生的故事被更多人听到。

    甚至在京城,晋江先生的话本也逐渐流传开来,但京城人不敢公然谈论传阅,只敢自己看了偷偷揣摩。

    如同一点星火丢进枯草满地的荒原,枯草见火即燃,风助火势,仿佛只在顷刻间,便席卷了整个荒原。

    迟早有一天,晋江先生之名,天下皆知。

    这一天马上就会来到。

    作者有话要说:  二更。

    吃完饭马上码加更,但估计不会早,早睡的姑娘不要等。

    第129章 8.12

    与晋江先生之名闻名天下的燎原之势形成鲜明对比的, 是剿匪军不可挽回的溃败之势。

    大梁天授帝元年冬, 剿匪大军与红巾军在武昌展开激战, 剿匪大军溃败,数万兵马仅不到一千人突围,剿匪大将军陆澹左胸中箭, 生命垂危, 陆澹部下带领残兵及陆澹连夜渡江北逃。

    红巾军趁胜追击, 同时一路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所过

    分卷阅读207

    -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