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一百零八章 公社党委会议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权色风流 作者:晨光路西法

    第一百零八章 公社党委会议

    第一百零八章 公社党委会议

    第二这老家伙权力欲太重,舍不得坐凉板凳。

    可这要是在八十年代的基层乡镇公社,是绝对不会有人骂的。

    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个时候干部队伍还没有后世那么人满为患。八十年代的基层乡镇,因为浩劫刚过,干部相对较少,有能力的就更少了,大部分都是没有什么文化的大老粗" />,就连县里面的干部有时候都不够用,更何况基层了。不然那些刚毕业的大学生,怎么可能被抢的跟什么似的呢,一毕业就分配房子,级别最少都是科级干部,为的就是能够留住人才。

    徐君然记得上辈子看过一个电影,里面有一句很有意思的台词。

    二十一世纪什么最贵,人才!

    其实徐君然觉得,这话应该放在八十年代来说。

    因为在八十年代,知识真的就是力量,学历真的就是敲门砖!

    徐君然可是清楚的知道,自己下一届的中文系,竟然专门搞了一个秘书班,就是专门为中央领导培训秘书的班级。徐君然认识的好几个学弟学妹都进了那个班,日后都成了中央办公厅的人。

    由此可见,那个时代,具有高学历的高级知识人才是多么的被看重。

    同样的道理,基层那些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老干部,也是极为被看重的。这个时候的乡镇公社之中,但凡是身上有个领导称呼的人,基本上就忙的脚不沾地,像冯红程,一人身兼组织委员和纪委委员两大重任,并不是他揽权,而是实在没有人能够帮他。这个时候李顺才等人的作用就显示出来了,有什么事情他们都能够帮忙,众人拾柴火焰高嘛。

    另外,基层的工作很复杂,有时候各个生产队的一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很容易产生矛盾,这个时候如果请在本地德高望重的老干部出面,十有**能够顺利解决。而且这个年代的老干部,他们不是那种贪恋权力的人,只不过为人民服务了一辈子,冷不丁的要让他们退二线,什么都不做,对于这些人来说,比杀了他们还难受。

    像李顺才和高斗心这样的干部,他们一点都不在意自己的权力大小,只要能够让他们继续工作,为老百姓做事儿,这些人非但不觉得组织上是让他们劳累,反倒是觉得这是领导看重自己,觉得自己有用。这说白了就是一种渴望被尊重、被认可、被需要的感情,所以徐君然对他们也很尊重,毕竟有些事情自己出面不方面的话,让这些老同志去做,反而是水到渠成。

    其实屋子里面还有两个岁数不小的领导,现在都是公社的党委副书记,一个叫白山,一个叫郑友建,据说没多久就要进县人大和政协了。说是高升,实际上也就是去养老的。因为他们不是李家镇土生土长的干部,对李家镇感情也不深。去人大政协也是因为可以提一级行政级别,去养老了。

    对于这样的人,徐君然不打算得罪他们,也没有想着拉拢他们。其实对八十年代的官员,徐君然有着很清楚的认识。或者说,上辈子因为养父的耳濡目染,再加上自己后来也走进官场,徐君然对未来几十年的官场演变,实在是太清楚了。在八十年代初,刚实行改革开放时,如果有人要请那些有职有权的官员办事,一般说来,提溜两瓶好酒、两条好烟就摆平了。到了八十年代中期,那时彩电、冰箱、组合音响都是希缺的东西,因此便成了向那些有职有权的官员送礼的首选物品。到了八十年代末期和九十年代,那些送礼的人不再拿什么彩电、冰箱之类的东西了,因为这些东西太显眼,再说这些东西官员们家里大都有了。送礼的时候大多数是信封里藏钞票,直接送到官员的家里,甚至干脆送存折。也有的官员假惺惺的不要,送礼的人临走就把信封或存折偷偷塞进沙发缝里。

    经济发展了,人的**也在不断的发展,这一点,是没有办法避免的。

    除了白山和郑友建,还有几个党委副书记,这时候的副书记特别多,都是挂着副书记的头衔,分管着各个方面的工作,其中冯红程身为公社党委副书记,身兼组织委员和纪检组长两大要职,按照道理来说,排名仅此于李乾坤,位列第二。不过现在徐君然手里面的权柄也不小,大家纷纷都在猜测,冯书记会不会跟年轻的徐书记起什么争执。

    还有从原来的县革委会调过来的李贤俊,如今分管公社的宣传工作,也是副书记。另外还有负责统战工作的副书记郑文海。

    再就是几个公社副社长了,要么是李家镇公社本地生产队提拔起来的,要么就是从县里面调派过来的。年纪都不小了,除了徐君然之外,最年轻的也有三十出头的样子。

    这其中,徐君然还真认识几个,其中唯一的那个女干部郑慧彬,今年四十一岁,是个朝鲜族,还是自己幼年时候母亲的朋友之一,自己要叫阿姨的。她的丈夫叫李佑赫,按照族谱来说,跟李乾坤是一辈的,也在公社机关上班,只不过在教育委员会工作,为人很不错,是当年被下放过来的知青右派,奈何x" />格太耿直,工作没少干,却一直没有得到上面的重用。

    秦湛是李家镇公社下面后屯生产队的人,在后屯生产队从会计做起,一直熬了十年才成为现在公社的副社长,这人没什么爱好,就喜欢杯中之物,徐君然之所以对他有印象,是因为前世秦湛后来调到别的乡做乡长,养父下乡调研的时候,每次来李家镇,十有**最后会住在他家里,而秦湛每次到县城,也都会去看看养父。用养父的话来说,这人能力是有的,就是小毛病不少,都是在基层呆的时间太久所以才会养成的,如果能够改一改,也是能成大器的。

    派出所长袁建设兼着公社政法委员会主任的职务,徐君然知道,要是不出意外的话,等到公社撤掉变成乡镇的时候,十有**袁建设还要兼任政法委书记,要进党委会议的。

    至于剩下的人徐君然这几天也都认识的差不多了,一个个的都危襟正坐,等着党委书记李乾坤的到来。

    这个时候,不管是基层也好,还是其他的省市单位也罢,都还没有达到那种干部队伍满员超编的地步,一个公社党委扩大会议,满打满算加上退居二线的领导,总共才十几个副科级干部,正科级的就李乾坤一个人。

    跟一群人寒暄过后,徐君然也坐在自己的位置上,默默的观察着周围的人。这是一种本能,是徐君然上辈子养成的一个习惯,每次开会之前,他都喜欢认真的看看每一个参加会议的人,希望能够看出他们在想着什么。

    当官,就是个琢磨别人和别人琢磨自己的过程。(未完待续。。。)

    第一百零八章 公社党委会议

    -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