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分卷阅读18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茕茕 作者:九月买的饼干

    分卷阅读18

    升上初三的第一个校运会开幕式,致辞人就是袁渊。在操场上看不出差别的上千个学生中,陈冬阑是最不起眼的那一个。他低着头观察鞋子底下的草,一根根数过来又数过去。

    “大家好,我是初三三班的袁渊,今天,能在这里代表大家致辞,我十分荣幸。”袁渊一手拿着麦克风,一手拿着文稿,身体站得笔直。面上挂着轻松的微笑,声音落落大方。

    陈冬阑只看一眼就忘记自己数到几了。

    “在草长莺飞的这个春天,我们迎来了校园的春季校运会,本着强身健体的终极目标,学校……”

    袁渊语速略快,但咬字清晰,断句恰到好处,所以即使是那么枯燥的官方致辞都格外的吸引人。

    这是陈冬阑给听得入迷的自己找到的理由。

    校运会陈冬阑有一个项目,那就是跳高,虽然体能不怎么样,成绩也从来都不理想,但是腿长的人都免不了被体育委员写在这个栏目的报名表上。

    田赛和竞赛场地不同,但是有些时候是同步进行的。

    陈冬阑在排队的时候,枪声响起,四百米跑步的比赛开始了。

    袁渊穿着深蓝色的运动服,拔腿冲在最前面。他的头发本身就理得很短,但因为跑太快了,总觉得那短短的头发都被风带得竖了起来。

    那天,袁渊在四百米初赛的赛场上甩了第二名老远,破了校记录。

    那天,虽然成绩还是惨淡,陈冬阑跳出了有史以来最好的成绩。

    跳完自己最后一跳时,自知没可能取得名次的陈冬阑取下了号码簿,转身离开,却发现看比赛的人群中,袁渊正笑着看着他。

    俩人的视线撞了个凑巧,于是袁渊抬手打了个招呼。

    陈冬阑没有来地紧张,不知道该给什么回应,好一会之后才像生锈机器人一样点了点脑袋。随即想到袁渊的好兄弟也参加了跳高比赛,就打算换个方向离开。

    没走两步,袁渊却小跑着凑近:“你走哪去?我跟你打招呼呢。”

    陈冬阑嘎噔一下又停在原地,局促地说:“我……我以为你来看别的同学比赛的,就想先走。”

    袁渊眼里有点迷惑:“我来看别的同学比赛就不能顺带看你的吗?不是,我给你绕进去了,既然我们碰上了就不能在一起看?”

    陈冬阑低下脑袋,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不由热了耳朵,感到窘迫:“不是,我是怕打扰到你和你朋友。”

    “你说什么呢,大家都是同学。”

    如袁渊的致辞所说,那一天草长莺飞,是个和煦的好日子。袁渊刚下跑道,外头罩了个薄薄的夹克,一手插在兜里,似乎那股飞奔的劲头还未褪去。他说,“都是朋友。”

    那一天,他们从陌生的同学变成了朋友,虽然依旧陌生,但这一幕陈冬阑回味了很久。

    升上初三,课业变重了。陈冬阑木讷久了,自觉脑袋也不是很聪明,于是花费更多的时间在学习上。哪怕上下学的地铁也会看书。

    结果不小心就看睡着了。

    拍醒他的人就是他以为再也不会和他搭一趟车的袁渊。

    “快到站了。”有人拍他的肩膀。

    陈冬阑皱着眉把眼睛睁开,和袁渊闪亮的眼睛撞了个正好。

    他也不知道为什么,虽然他不善于和别人对视,但总觉得袁渊的眼睛格外晶亮。他错开视线看到站,距离学校还有两站。

    观察到陈冬阑的视线,袁渊笑了:“我怕你会赖床。”

    虽然面上不动声色,但陈冬阑心里痒了一下。他从来不赖床。他从上小学一年级开始每天就准时被闹钟叫醒,不给妈妈和叔叔添麻烦。

    “不会的……谢谢你。”陈冬阑摸一把膝盖上的书,摸了个空。

    “我给你捡回来了。”袁渊抬起手向他示意,递回那本语文书,“大早就背诗?难怪会困。”

    “我……”陈冬阑不知道回什么,想了一会才说,“不是诗的问题。”虽然有一部分是诗的责任,但根本原因在于起太早。

    “总之是学习的问题就对了。”说着袁渊打了个哈欠。

    陈冬阑又不知道怎么回话了。

    好在袁渊很会聊天:“突然碰见我不会奇怪?我没搭这条线有一段时间了。”

    陈冬阑觉得自己应该问:“……为什么?”

    袁渊又打了个哈欠:“之前我爸妈出差,我暂时住在我姑姑家。我的天,那可有够远的,每天我姑姑都要把我和我姑父打起来,打仗一样催着我们吃饭,再催着姑父开车送我上学,不过一个月,我姑父憔悴得比我姑姑还瘦。”

    陈冬阑有点想笑,但硬生生忍住了。

    袁渊感到疑惑;“这是好笑还是不好笑?”

    陈冬阑摇头:“好笑……不,是你的描述好笑。”

    袁渊无奈:“想笑就笑啊。”

    陈冬阑迟疑地说:“……我怕你觉得我是在嘲笑你的家人。”

    “噗——”袁渊被逗笑了,“不要那么严肃啊!为什么你老是怕?没什么好怕的,陈冬阑。”

    陈冬阑愣了一下。

    他大概是被击中了。

    心脏上,从一开始就存在的麻痒愈演愈烈,以至于他不由收紧了拳头,藏在身后。

    初三过得很快。这整一年袁渊都减少了课间打篮球的频率,让陈冬阑觉得他们亲近了不少。

    虽然只是单方面的“觉得”。

    两人常常在上学的地铁上遇到,但是多半只是短短聊上一段就没了。陈冬阑有心和他说话,但是稍一犹豫“该说什么”、“说什么他会感兴趣”这一类的问题,就错失机会了。

    而且就算陈冬阑有完美话题可以和他讨论,袁渊不先开口他也不敢问。

    这种事情,总是第一次不敢,往后就越发不敢。

    每一个“好话题”都被陈冬阑放在心里反复揣摩,最后像被揉烂了的纸团一般丢掉。

    按理说,两人放学也该搭同一班地铁回家,但每晚袁渊都要和好朋友一起打一个小时的篮球,天气好甚至更久。

    至于陈冬阑,比弟弟晚两个小时到家的他不能让家人等他一起吃晚饭,所以会在食堂吃完再回家。本来到家就很晚了,他不能耽搁更久,让妈妈和叔叔担心。

    他有想象过和袁渊一起走出教室,走出校园,然后走进地铁站,再在地铁上挥手分别的场景。

    但从来都只是想想。

    初中毕业后,他们升上了同一所高中,但是分在不同的班级里。

    自我介绍时,陈冬阑第一次当众发言却挺直了背,没有脸红,也没有心跳如擂,更没有结巴。

    他心里只有袁渊和他说过的—— “你大声一点,再把头抬起来点。”

    还有,“没什么好怕的,陈冬阑。”

    第十四章

    分卷阅读18

    -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