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分卷阅读285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宰辅夫人的荣宠之路 作者:海的挽留

    分卷阅读285

    他,反而会为他扩大罪状。

    袁泰这是想干一票大的,直接整死卫启濯,这可比当年那封魔幻现实主义的奏章杀伤力大多了。

    看来他已经对于排除异己急不可耐了。也是,他年事已高,而卫启濯春秋正盛,现在不动手,往后就只能化成鬼半夜去梦里吓唬政敌了。

    而这其中最恶毒的招数,无疑是鼓动内侍们去帮尹鸿求情。萧槿都能想见皇帝看着自己身边一群内官极力为卫启濯和尹鸿讨情时的脸色有多难看。

    萧槿努力回忆了一番,几乎将卫启濯走前说过的每个字都复述了一回——某些不可描述的话就略过了,末了宽慰卫承勉道:“公爹宽心,夫君定不会有事的。”

    她知道卫承勉在想什么,她也在想同样的问题。卫启濯既然那样交代她,那应当也想到了袁泰会趁着他不在京中时有所动作,可信是早就递到刘用章府上了,事情还是愈演愈烈,她简直要怀疑那天跟她说话的是个假老公。

    卫承勉长叹一息,正要挥手示意萧槿可以回去了,余光里却瞥见卫老太太在两个儿媳的搀扶下出了屋。

    “莫急莫慌,启濯是个有成算的,”卫老太太看着卫承勉道,“自己的儿子自己还不了解?退一万步说,就算是最后扣下罪名,卫家还有功臣铁券。”

    萧槿嘴角微抿。卫老太太说的功臣铁券是当年太祖大封功臣时颁下来的,铁券中镌免罪、减禄之数,以防其过,字嵌以金,民间俗称“免死金牌”。

    但问题是,如果皇帝真的偏听偏信,以谋大逆之罪来论处的话,恐怕功臣铁券也不顶用。纵然能免死,前途也已经毁掉。

    萧槿深吸一口气。怎么她前世看着卫启濯晋升晋得易如反掌,如今做了他媳妇就觉得这么揪心呢。

    卫启泓今日再度跑到国公府门外,试图借着过节的名头拜望祖母和父亲,但是又一次被门房拒之门外。

    卫启泓在大门外踯躅不去。他这两三月间不知来了多少趟,但每次都无功而返。门房不仅得了吩咐拦着不准他进去,还不让他看儿子。

    卫启泓暗骂这帮下人势利眼,低头看着自己身上这件再寻常不过的潞绸袍子,又有些丧气。

    这种料子搁在从前他连看都不会看一眼,赏给下人还差不多,如今居然让他穿出来,他套在身上就有一种芒刺在背的感觉。

    卫启泓又等了片刻,见进门无望,方欲离去,就听见身后传来下人行礼的动静,回过头就看到卫启沨轻装简从施施然踱步而来。

    卫启沨客客气气地跟卫启泓叙了礼,旋笑道:“今日竟是这般巧,适逢佳节,不如我与你作杯,如何?”

    卫启泓往昔也不大和卫启沨打交道。卫启沨与他分别是两个房头的嫡长子,骨子里其实也是骄矜的,只是卫启沨的性子没有他性子那么锐,所以人多谓卫二公子谦逊有礼,然而卫启泓能看出卫启沨实则跟他一样要强,否则也不会与晦迹韬光好多年的卫启濯暗暗较劲。

    卫启泓原本想张口推拒,但转念一想,他可以藉由卫启沨知道国公府这阵子的状况,便点头应了下来。

    卫启沨暗笑,卫启泓从前站得太高了,以致于懒得动脑子,认为任何优待都是理所当然的,如今从云端跌入泥淖,倒也有些开窍的样子,性情瞧着也不似从前那样莽撞了。

    失去了之后才知道珍惜,这是多数人的通病。

    弹劾卫启濯的事不断发酵,永兴帝在被雪片似的奏章围攻了一轮又一轮之后,终于忍无可忍,派人快马加鞭去将卫启濯宣召回京,着工部侍郎去替代他的差事。

    然而传命的人尚未出京,就传来一个消息,荆襄地震了。

    第157章 第一百五十七章

    荆襄是个模糊的区域, 后世的湖北、四川、陕西、河南四省交界处便是荆襄平原, 那里因是多省交界,属于三不管地带,因而四面八方的流民都往那里涌。

    流民问题向来是皇帝的一块心病, 因为流民极易暴动, 又不好辖制,常常是按下葫芦起来瓢,这边的平息下来那边的又冒上来。所以永兴帝一听闻荆襄地震, 首先想到的就是流民这个隐患。

    荆襄流民前些年才闹过一场, 眼下若是因为受灾, 再度闹出什么乱子,那可真是一个头两个大。

    据奏报来看, 这场地震震动颇大,出了事自然就要赈灾,但这个赈灾的人选就要仔细考量了, 因为一个赈不好就变成平叛了。

    既能赈灾又能平叛,兼且还对流民问题有见地的, 放眼朝堂,实在寥寥可数。

    永兴帝头一个想到的人就是卫启濯。卫启濯头先在山东时两次平定流民, 第一次还是在未入仕的情况下, 那个时候他还是个庠生,就已经能够从旁协助总兵孟元庆平叛了。第二次更是调遣有度, 平息了一场跨省的流民暴乱。

    荆襄流民向来都令朝廷头疼, 廷议上对于钦差人选问题更是莫衷一是。最终永兴帝拍板表示让现如今正在湖广盘桓的卫启濯来接手这个差事, 依旧让工部的人去接替卫启濯目前手头的事。

    众皆哗然。

    皇帝心里究竟怎么想的?把这份差事交给卫启濯,就意味着将来兴许还要调兵给他,若是已经不信任卫启濯了,那这做法就有点匪夷所思了。若是还信任卫启濯,为何之前又要将他调回京。

    萧槿也不太明白皇帝的心态。不过她比较关心另一件事,那便是卫启濯恐怕要因此晚归了。她不知道这是否会打乱他的计划,也不知道这件事是否会为他带来什么转机,她就是担心他会重蹈前世的覆辙。

    正是季夏时节,暑气蒸腾,流金铄石。即便已然入夜,仍旧闷热难消。

    卫启濯坐在灯火摇荡的书案前,对着桌上写到一半的家书出神少顷,往圈椅上一靠,将手里的笔按在了砚池里。

    他原以为自己不过出门两三月,尽快办完事就可以回京了,兴许还可能因为袁泰的举动而提早回京。

    但是如今,他一时半会儿是回不去了。

    他与萧槿今生相识以来,最多也就分别过半年,照着眼下这个趋势,可能又要分别半年。他对他们母子惦念非常,每回看时辰的时候都会想他们母子可曾用膳,可曾睡下。

    他预备将家书写完时,一公吏忽然敲门进来,在他耳畔低语道:“大人,蜀王府的长史前来拜谒,说要见您。”

    他蓦地绷起脸,须臾,语声微沉:“将人请进来。”

    七月流火,天气转凉后,卫老太太又因着风寒病了一回,这回的状况并不比去年好上多少。萧槿瞧着这副光景,有些担心卫老太太会在卫启濯外出的这段时间内出什么意外。若是那般的话,他或许会跟前世一样错过见亲人最后一面。

    中秋前夕

    分卷阅读285

    -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