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分卷阅读295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宰辅夫人的荣宠之路 作者:海的挽留

    分卷阅读295

    处置傅氏?”

    皇帝在召见了卫启濯的隔日,便将尹鸿释放,准他官复原职,并赐下了许多金银丝帛作为补偿。

    袁泰则在那次乾清宫宣召之后就病了,告假在家休息了半月,递了奏章请求致仕。此举一出,朝野上下人心惶惶。袁泰掌权十几载,依附者无数,一旦致仕,那就要变天了。

    就在众人皆引颈等待皇帝的回批时,兵部尚书刘用章、户部尚书沈清、礼部郎中谢元白等人联名上奏,揭发袁泰大肆圈占田地山塘,又在附近州县仗势压价,大量购进宅邸店房,罔利百姓,豪绅多为虎作伥;又披露其子孙与都转运盐使司和盐课提举司暗中勾结,私卖盐引,严重扰乱盐场秩序,将国库收入据为己有。

    皇帝震怒,但只是着令三法司那边查证,并未批准袁泰的致仕请求。袁泰还朝后头一件事就是跑去御前痛哭流涕喊冤,表示自己不过是置办几处养老的庄子而已,圈占民田这等事是不存在的,至于私卖盐引的事更是被人蓄意构陷。

    皇帝听了半晌,表示愿意相信老臣,让袁泰暂且安心办事,一切等三法司那边查出结果了再论。

    正逢腊尾年底,这种大案需要细查,因此便顺理成章地挪到了年后。翌年五月,在历经了无数扯皮、争持之后,三法司仍旧无法就袁家的案子下定论。

    显然,这不过是在推诿。推诿的原因也十分简单,皇帝如今态度暧昧不明,众人猜不透皇帝究竟是否真的想要撤掉袁泰,若是会错了意,岂非自惹麻烦。

    皇帝对此十分不满,再三施压之下,都察院上了一本奏疏复命。奏疏大意便是袁家罪状属实,请皇帝严办。但是刑部与大理寺两个衙署却上奏表示证据不足,无法定案。

    皇帝怫然大怒,将两部堂官召到御前,疾言厉色鞫问一番。至此,众人终于看清皇帝的态度。

    七月,皇帝亲自主持廷议,就袁泰之事与廷臣商讨,最后以将袁泰与袁志等人革职、退还违法所得作结。

    朝野哗然。

    但刘用章对这个结果并不满意,袁泰原本就年事已高,纵然不出这件事,也至多不过再在那位子上待上五六年,仅仅是革职并不能铲除袁家在朝中的势力。

    于是他继续搜罗罪证,又写了一份奏章。然而因着前次那样确凿的证据都只是让袁泰撤职,还是扯皮了那么久的结果,这一回他并无把握一击即中。思来想去,他直奔荣国府,找到了卫启濯。他直觉卫启濯是最好的参谋。

    卫启濯看罢刘用章撰写的奏章,直言道:“先生是仅想让袁泰死还是想将袁氏阖家赶尽杀绝?”

    “自然是赶尽杀绝,”刘用章脱口道,“难道还等着他们缓过气来再去翻案?那时候死的就是我们。”

    “若要赶尽杀绝,奏章不能这么写,”卫启濯指给刘用章看,“先生无论是弹劾他徇私受贿还是弹劾他勾结中官,都不足以彻底激怒陛下,若要砍断袁家这棵大树,还要下猛药——先生还记得当年袁概那个案子么?”

    刘用章怔愣一回,茅塞顿开:“你是说扯上边将?”

    “是的。其实陛下这回之所以没有严惩袁家,是因为顾虑太多。袁泰为官近六十载,正位宰辅十几载,也算是股肱老臣了,私卖盐引之事确实是他那些不肖子孙瞒着他做的,若陛下因此就做出抄家连坐之事,那恐怕会寒了一众臣工的心,往后人人自危,谁还会尽心办事?”

    “所以,若要彻底击垮袁家,唯有告其泼天大罪。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不能急于求成,只能一步步来。”

    刘用章频频颔首,又是一顿,为何他觉着卫启濯如今变得跟从前有些不同了,好似不经意间就变成了他在主导话语?

    送走刘用章之后,卫启濯翻了翻桌上的历日,坐下来整理思绪。

    依照前世进程,明年皇帝会大病一场。益王会趁机以清君侧为名起兵,楚王紧跟着被拖下水,也匆匆造反。

    卫启沨如果想做什么文章,那么应当会借着藩王之事来。

    他去年三月离京去往湖广时嘱咐刘用章若是得了国公府这边的什么信儿,只管回信说安心便是。因为他知道即便袁泰真的趁着他离京有所动作,皇帝也会自己先去查证,不会偏听偏信。

    因着言官近几年的闹腾,皇帝对言官已经产生了偏见,凡是言官集体讨伐的,皇帝反而不愿意相信——他正是算准了这一点,才放心离京的。

    所以萧槿这边会看到消息送到刘用章那边去了,而事态还是愈演愈烈。实质上刘用章那阵子所做的只是暗中搜集情报,为之后的反击蓄力而已。

    袁泰被革职之后,宰衡之位空缺。为着继任人选,朝堂上争执不休,皇帝心中似乎也没有定论,便令六部等衙门有事暂请于他。然而很快他就发现,事事亲力亲为是多么辛苦的事情。

    孟冬十月,累到怀疑人生的永兴帝欲令礼部尚书向文振暂摄宰辅之位,但遭到诸多反对。其中以卫启沨的言辞最为激烈。卫启沨在都察院待了两年,受到言官们的熏陶,已经能将游说的奏章写出花儿来。

    他开门见山地表示,他认为兵部尚书刘用章刘大人更适合这个位置。

    刘用章的确是呼声最高的人选之一,但是朝臣争来吵去,永兴帝却忽然有些烦郁。

    无论是向文振还是刘用章,都是年近花甲了,当年袁泰坐上这个位子的时候也差不多是这个年纪,若是在两人之中选其一,他总有一种又用了一个袁泰的感觉。而且,年岁大就势必精力不济,无法承担过重的负荷。再就是,这些老臣资历跟手腕是有的,但没有一个是完全对他脾性的。

    如若抛开遴选宰衡的那些陈规,那么他倒是想到了一个人选,只是这个念头若是被朝臣知悉,怕是会炸锅。

    然而如若这个人选再不定下,恐怕他会成为第一个因公殉职的皇帝。永兴帝有些忧伤,当个勤奋的明君容易么?

    就在满朝上下为选向文振还是刘用章争执不休时,永兴帝已经做出了决定。

    萧槿对于朝堂上这些纷争浑然不知,她如今就想知道卫启濯是怎么促使卫承劭动了休掉傅氏的念头的。

    他之前问她想如何处置傅氏,她随口说了句“让二叔休了她好了”——对于这个时代的高门媳妇来说,被休弃是十分严重的事,尤其像是傅氏这样育有成年儿女的,休弃就是当着众人的面打她脸,因为众人都会去揣度,膝下的儿女都那么大了居然被休了,是否意味着她德行有大亏?

    傅氏一旦被休,往后都将活在蜚短流长之中,就凭她那个刚强骄傲的性子,恐怕自杀的心都有。

    萧槿当时不过随口一说,她觉得这事不太可能,休妻是大事,卫承劭应当不会那么冲动。但是眼下,她发现她

    分卷阅读295

    -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