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分卷阅读242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武周大闲后 作者:山野荆棘

    分卷阅读242

    秀的话的,只是也没有必要去戳破李成秀的谎言,因为她要的只不过是在李成秀面前摆她“婆婆”的威风罢了。

    说来,这是皇后最近经常干的事情,时不时地就跟李成秀抖一下威风,搞得李成秀好莫明其妙。

    后来还是钱庸替李成秀解了疑惑,说是在庙里闹着出家的萧贤妃自杀未遂。萧贤妃一自杀把皇帝的心弄软了,到底是夫妻一场,皇帝只好再提七皇子和王青鸾的婚事,闹得皇后十分地不痛快。

    ——那个七皇子使得一招迷魂术,把那个王青鸾迷得七荤八素的,叫王青鸾往东她往东,叫王青鸾往西她往事。据传皇后已经查清楚,上次芙蓉园春宴案王青鸾就是受了七皇子的指使。

    还听说,王青鸾对皇后有过不敬之语。想来也是,皇后现在虽然身份尊贵,在皇帝面前说一不二,可皇位到底是更迭的,懿怀太子死了皇后眼见就要“过气”了。若是王家和萧贤妃筹谋得逞,王家的富贵可就落在了王青鸾的身上,王青鸾本就不是一个教养好的女子,不得意张狂才怪。

    七皇子和王青鸾的婚事终被提上了日程,定在八月初六,正好是皇帝从北都回到洛阳的时候,皇帝让李成秀现在就开始着手办。

    李成秀领了命,不轻不慢地按照旧例张罗着,因是有例可循倒也没什么可难的。难的,是钱从哪里来。

    不得不说王铣清那一金瓜把侯尚书给砸死还真是砸值了,皇帝震怒,差了齐泰带着人抄了三四十个大臣的家,真是抄了不少的钱来,只是七七八八地都让武旦拨去赈济灾民了。

    李成秀长叹:“巧妃难为无米之炊啊!”

    武旦闷笑不已经,笑完了给李成秀送了两个字:“从简!”

    没好气地白了武旦一眼,李成秀说:“我才不背那个恶名呢!”

    李成秀的打算是,她只管把各种档次的计划拟好,选哪个由皇后定去。

    ……

    转眼间,就到了六月下旬了,关内道和河东道的灾民已经被安抚住,从两地接二连三地传来了捷报,好叫武旦松了一大口的气。只是他这口气还没有完全松出去,皇帝陛下又召见他了。

    按照扶乩的结果,皇帝必须在七月之前离开长安,否则的话就会有大难!是以,皇帝陛下是真的坐不住了。

    其实武旦被李成秀给说动了,他也认识到巡幸洛阳的种种不好,所以一直跟皇帝使“拖”字诀,找各种理由就拖到了六月下旬来。皇帝也知道朝廷艰难,武旦是实心朝务,也不忍为难他,但是,事关自己的生死,皇帝真的不能再体恤武旦了。皇帝连催了武旦好几次,又亲自召了相关官员前去询问,得到的结果都不如他的意,于是乎,皇帝陛下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他竟收拾了几个包袱,准备“亲装简行”带上皇后两个人自己上路!

    李成秀大汗,武旦给气得肝疼,抄刀子又要去杀一衍,叫李成秀好说歹说地劝住了。

    这下是真的拖不了了,武旦只好认命。

    好在之前做的准备也都开始做了,只是准备好了一直没有动用,倒也不费什么事。

    因为大部分的钱都用去赈灾,皇帝又新增了巡幸北都之事,所以游幸洛阳的程序和花费只能简而化之。好在皇帝并不走去洛阳的仪仗,他要先去北都。

    这一天,养好伤势的冯英给李成秀和武旦带了一个极不好的消息,李成秀听了大吃一惊:“什么?皇上和我们分开走?我和太子去洛阳,他和皇后去北都?”

    “是,这是皇后娘娘和皇上共同的意思,洛阳那边没人镇守不行,陛下和娘娘身边有七皇子就好。”冯英说。

    冯英这分明是说这是皇后的主意,皇后要干什么?

    武旦当然不干,北都之灾虽然已经平息,可还是留下了许多隐患未尽,皇帝此行必不会一帆风顺,若是途中有个什么好歹,武旦却不在身边,如若有人闹出一出“沙丘政变”怎么办?

    瞧着皇后这架式,要是真有人闹“沙丘政变”她可能会唱主角!

    皇后这是脑子坏掉了吗?或者是她和萧家,或是王家达成了某种协议?

    真是让人头疼啊?

    这些人就不能省些心吗?

    绝不能坐以待毙,武旦忙去见皇帝,却是被冯英拦住了:“及子殿下别去了,去了也没用,反而闹得皇上不喜。”

    “怎么办?”

    “怎么办?”

    李成秀和武旦同时看望彼此。

    “去把一衍揍一顿!”

    “去把一衍揍一顿!”

    又是一次的异口同声,李成秀和武旦面面相觑,不由得噗滋一笑。

    李成秀捧着肚子笑得直打迭:“要不要这么默契啊,真的是不需要的。”

    “怎么不需要?我倒是觉得挺好。”武旦却是说。

    ☆、番外之:倒霉的表姑母

    刺史府家的二少夫人给许家添了位小公子,全城前去道贺,李成秀不耐烦应付这样的场面,却经不住老娘的威逼利诱只得勉为其难地随老娘去了。

    许刺史没有什么背景,与老爹乃是同科的进士,不同的是老爹是文武双榜状元,他是文榜二甲第十七名。上千人的大考试,能考到第十七真心的是不错了,却是因为和老爹交好仁政途受累,六十好几了才当上了这杭州刺史。

    可能是因为这些年受的搓磨太多,这许刺史已经明确表示不想再升了,也不想辞官,他打算就在这杭州刺史任上一直耗下去,然后在这里终老。许家本不是杭州的人,不过却因为他在这里经营多年,也与家乡无异,许家的老家人早就被迁到了这里来,现在已经是西子湖泮的一大旺族。

    许二少夫人生的这个儿子是许家四代中的第一个男丁,是以今天的百岁宴办得特别地隆重。

    李成秀是要接掌李家家业的,所以不比一般的闺阁女子,那也是要跟着老爹去见人的。

    跟着老爹身后,看着老爹和许刺史寒暄,李成秀就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许刺史不过比老爹年长十岁,如今人家都见第四辈人了,而老爹……李成秀瞅了一眼自己的肚皮,心道等她肚子里有货时怕是人家许刺史都要“五世同堂”了。

    唉,希望老爹能够忍得住。

    “这是成秀?”许刺史终于赖不住将目光投向了李成秀。

    “正是小女。”老爹朝李成秀轻斥道:“还不过来见过你许伯父。”

    李成秀只得上前,别别扭扭地屈膝向许刺史行了一个礼:“许伯父安!”

    “好,好,好,快免礼。”许刺史看了李成秀笑道:“听说你大好了,也不曾见你到府上来玩。”又与老爹说,“不要让孩子跟我们这里受约束了,让她去后面找她的姐妹们玩吧。”

    “去吧。”李老爹只好应道。

    李成秀如

    分卷阅读242

    -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