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分卷阅读60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盛世之初 作者:梦见稻谷

    分卷阅读60

    抛下这句话,从窗户口跳出。

    “砰!”双掌击出拍碎了一根木桩,沈骥满头大汗略停了一下,走到兵器架前捡起一根长戟,在手上晃晃试试重量,汗水沿着他古铜色的结实的臂膀、脊背向下流淌,一直顺着脊背那条深深的沟壑,消失在长裤里。

    “阿骥!”

    沈骥回头一看,沈恭背着手站在院子门口,脸上的表情是一贯的严肃。

    沈骥扔下长戟,走过去,唤道,“哥哥。”

    兄弟俩来到大树下。沈恭问,“你一连休了三天假,赫连成风告诉我,你想和傅统领(内卫另一个副统领)调换职责,为什么?”一顿,“是不是这次去行猎,发生了什么?”

    沈恭心细如发,沈骥知道他早晚有此一问,回道,“不过去了三四天,哪里有什么事情,哥哥怎么会这么问。”

    “陛下回京后冷落了赵王,已有人在猜是怎么回事。”

    “没有。”沈骥看向别处。

    沈恭知道他,若是有什么事他不想说,再难从他的嘴里问出来。又回到原题,“那么,你为什么要调换职务?长庆殿的守卫事关重大,陛下是信任你才将最重要的职责交给你……”

    “哥哥不是说过,我兄弟二人的位置都太紧要,风险太大?”沈骥打断他。

    “那也得陛下发话调换才可以。不论是你,还是我,陛下但有一句话让我们让出位子,咱们都没有一句话说。哪里有圣人不发话,臣子们先撂挑子的道理?”

    沈骥沉默一会,“我知道了。”

    沈恭拍拍他的肩膀,“阿骥,你二人自幼一起长大,陛下的性情你最了解。无论怎么样,他是君,你是臣,君臣之分如天地之差,万不可恃宠而骄,皇上是明理之人,该讲的情分,他自会讲的。”

    沈骥苦笑,他何尝不明白兄长说的道理,只是这一次——间隙已生,不要说皇帝是否可以轻易揭过,自己若是就这样下去,则未免会让那一人失望,想到那双充满了疑问和问题、却最终什么也没有说的眼睛,她轻轻低头将额头贴在膝盖上,沈骥的心,顿时狠狠地一拧。

    #

    这一向朝堂上没有什么大事。各地风调雨顺,百姓忙于夏耕,自古以来华夏的老百姓最不怕的就是吃苦,只要有饭吃,不怕辛勤耕耘,最怕就是兵荒战乱、天灾人祸,所以活在现在这样的年代,皇帝英明,朝政安稳,牧守们没有太过分,又摊上一个好年景,当真是知足。

    各地呈上的奏折都是一片祥和,又有自裴义就任大理寺卿后,不顾年迈,大力处理积弊案件,短短三个月竟清理了百余起沉案,更平反十几起冤案,其中三个本已判了死刑预备秋后问斩的,一朝冤情得雪,激动的不能人言。裴青天的名号被重新提及并流传起来,百姓们最爱这样的故事,编了多少裴义断案的情节,流传到民间。皇帝也跟着沾了光,只因他——“现如今的圣人虽然年轻,却最有识人之明,那裴青天裴公本是得罪了太祖爷爷被贬弃不用的,眼见一世英才就要埋没,多亏了弘德圣人慧眼如炬,三顾茅庐,请裴公出山,这才有了下面的故事,百姓的福祉……”,一般的书馆讲裴公审案,都是以此开头,提到皇帝,向长安城的方向拱了拱手,下面的听客听了莫不点头——老百姓的思维很简单,能将裴大人这么好的官提拔起来重用,那定是好皇帝了!皇帝就跟老天一样,是不能选的,摊上晴是晴,摊上雨是雨,如今头顶上有这么个好皇帝,该是多么值得庆幸的一件事啊!

    至于这位皇帝也会诛杀大臣,有时候甚至只是一个莫须有的罪名,比如说对自己的祖父盛肇毅,一家子九族,说灭就灭了,因着任太后求情,只留下两个人,一个是他自己,一个是五姑姑,且是南北相隔或永不能再见了,盛予印叹了口气,抬头看看自己身边拈须坐着、正聚精会神听说书先生眉飞色舞神侃的伍先生,支起小下巴。

    散了场,叔侄(他们现在以叔侄相称,予印隐去盛姓,称姓伍)两人携手回家。

    予印轻轻问,“阿叔,皇上真的是好皇上吗?”

    伍师爷道,“能让大多数人过上好日子的,就是好皇帝。”

    “那么他就是了,”孩童的心灵没有那么多转弯,予印灵慧,体会到伍师爷话语中的意思,脱口道,语气有一些失望。

    “阿诚不希望百姓们有一位好皇帝吗?”伍师爷问。

    “不是的,”予印摇头,“可是……”可是如果杀死自己亲人的是一位混蛋皇帝,这样恨起来也更加顺理成章嘛。

    伍师爷笑笑,抚了抚他的头顶。

    两个人走了一会,予印又小声地问,声音比刚才轻、比刚才犹豫,“阿叔,杨老爷说的是真的吗?五姑姑她……不想认我。”

    杨家依然在资助叔侄二人,京里的来信中也提到一次初初,叔侄二人还以为她现在仍然是皇帝的妃嫔,而且拒绝和予印相认。

    伍师爷不好回答了,反问他,“阿诚觉得呢?”

    予印皱起眉认真思索。其实他们之前相处不多,盛予印是盛家嫡长孙,初初却只是侧室的一个庶女,若非有血缘,熟识度比陌生人躲不了几分。可是予印总想着家变后的那几天,是少女细弱的胳膊日日搂着自己,夜里哄他入睡,告诉他不要害怕,他还有姑姑和伍师爷,被拎下囚车的时候,她回过头告诉他,“予印不要怕,姑姑一会就回来。”虽然当时才只三岁,他忘不了她的神情,她的眼。想到这里,小家伙严肃得摇摇头,“阿叔,我五姑姑不是那样的人,她一定会来找我的!”

    伍师爷不说话,再摸摸他的头。

    前面一阵喧哗,好像是百姓们围拢起来,接着又散开跪在街道两边。

    伍师爷知道是官府的人出行,忙带着予印也到街边跪下。

    果然,不多时,锣声阵阵,伍师爷看旌旗牌号,竟然是岭南道刺史的仪仗,再往后看,只见开道衙役后面,两匹大马并驾而行,一人五十多岁年纪,黑红面膛,定是刺史本人了,另一人却是三十多岁,圆胖身材,相貌平庸,只不知他是谁,竟能让刺史亲自迎接。

    伍师爷的疑问很快有了答案,就听旁边一个衣着锦绣的男子道,“听说圣人遣使与大理王子一道回大理,这就是那使节了吧?”

    “这使节是谁?”仪仗过去后,另一人问。

    先说话的那男子一笑,

    分卷阅读60

    -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