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四十四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封阁女相 作者:千金裘

    第四十四章

    成为庞老先生的弟子,对于王臻华的生活而言,并没有太大的改变。在东园进行了为时三个月的课程之后,王臻华结束了东园课程,跟着庞老先生进行一对一的授课学习。

    因王臻华已经被收为入室弟子,所以庞老先生的授课场所不再拘泥于书院,而是经常将王臻华二人叫来家中讲习。二人经常因学得太晚,被留下来用饭甚至留宿,连客房都为他们常备了两间,也因此王臻华跟师母石氏和师妹庞枝的接触慢慢多起来。

    不过亲事没成到底尴尬,虽然不管是庞枝还是王臻华,都对当初会面只字不提,甚至见面时都是落落大方、偶尔交谈都相当融洽,但到底双方避嫌,尽量减少单独接触。

    庞老先生看在眼里,解决办法直截了当——他老人家直接给庞枝定了一门亲事。

    或许庞老先生确实青睐寒门弟子,给庞枝选的夫婿也是一个寒门出身的进士,名唤鲁子由,此人颇有上进心,知道在翰林院难熬出头,谋了路子投入太子门下,成为太子侍讲,颇受器重。

    此时皇上在知天命之年,身体很好,去年还有小公主降世,显见其身强体壮。

    离太子登基显然还有些时候,其间会否有变故,谁都无法预料,所以鲁子由此举可谓勇气可嘉。

    这门亲事是庞老先生的一位弟子介绍,此人名唤张晋安,现任太傅,因对鲁子由赏识,又见恩师对女儿的终身大事发愁,才难得充了一回媒人。果然双方一见面就一拍即合,飞快定了亲。

    说实在话,王臻华听了着实松口气,回头让婧娘认真备一份礼,就收拾行囊准备回乡赶考。

    本来王臻华只准备带着重砚,一主一仆,轻车上路。

    但不管是李氏还是婧娘都死活不同意,非让向叔跟着,说是在家千样好,出门万事难,有老成持重的向叔跟着,总好过她独自出门在外,两眼一抹黑的强。

    王臻华只好接受这份好意,带上重砚和向叔一道出了门。

    大陈的科考分三级,分别为解试、省试和殿试。

    想要获得解试的资格,一般要参加绥阳的考核或举荐,通过即可称为秀才,但这秀才之称只是对读书人中尖子生的一个敬称,并不具有实际功名意义。

    解试也称秋试,属于地方考试,考中即为举人。举人在大陈地位不高,不能做官,并非终身,只有三年资格,期间可以免税,但三年一过,如果还未通过省试,那就只能重新变回秀才了。

    省试也称春试,属于中央考试,考中即为进士。考试在都城汴梁举行,由尚书省的礼部主持,主持者多为六部尚书、翰林学士等。

    殿试由天子亲自主持,一般不黜落进士,只会变变名次,就看谁更投天子的眼缘了。

    庞老先生曾说,参加解试需要一二秀才保举,当地县令甚或知府举荐,这些其实都不难。一来王家在当地也算老牌书香世家,虽然人丁单薄,但每代都很会读书,鲜少落榜,再加上王家并不缺钱,该给的润笔费绝不会少给,两相叠加,王家人很少会被卡在这一道坎儿上。

    王臻华也不例外,她并没去参加乡里的考核,直接取得了解试资格。

    解试考三天,共三场。

    第一场考大经义,第二场考诗赋,第三场考子史、时务。

    第一场的大经义算是问答题,通晓明彻《论语》《孟子》即可。第二场的诗赋算是王臻华的一个弱项,但只要将声韵格律、修辞对仗等重点抓住,虽然答不了多出彩,但四平八稳足以过关。第三场算是议论文,由庞老先生亲自指点了一年,自然更是不在话下。

    结果不出所料,王臻华平安上榜,成为举人,名次尚可,位列第三。

    红榜发出来后,已经时值腊月,虽然天寒地冻出门不便,但明年三月春试在即,为防路上遇到什么意外耽搁时间,王臻华还是提早上了路,准备赶回汴梁。

    回到家后,一家欣喜团圆暂且不提,王臻华提了乡仪上庞家拜访恩师,顺便报喜。虽然庞老先生不缺一个举人徒弟增光,但这好歹算一件喜事不是?

    不过王臻华刚一进门,前脚门房刚离开向庞老先生通秉,后脚就迎面碰上了鲁子由。

    鲁子由个子中等,相貌一般,不过人长得白净,添了三分斯文,再加上一身书卷气,总体来说,品貌算是中等偏上,再加上一份无量前途,此人绝对是一个很好的夫婿人选。

    而且鲁子由极会为人,明明已经是正七品的太子侍讲,但在王臻华这个白身面前却极和蔼谦逊,甚至还跟着庞枝叫王臻华师兄,叫起来亲近自然,一点屈尊的意思也没有。

    对了,王臻华在师门中排行第七,因年纪小,排在了典素问后面,算是名副其实的关门弟子。

    当时鲁庞两家定亲,王臻华一方面为避嫌,另一方面忙着准备回绥阳赶考,所以跟鲁子由接触很少,这一次恰巧碰上,不知是一开始观察不够仔细,还是许久未曾见面记岔了,只觉得鲁子由这脸色不止是一般的白净,而是有点不健康的苍白了……

    两人拱手作揖,寒暄过后,王臻华笑道:“你和师妹的亲事定在何时?你放心,到时候我一定不会把你灌得烂醉。”

    “有师兄这句话我就放心了。”鲁子由闻言大笑,回答道,“定在来年三月初十。”

    “三月初十?”王臻华掐指算了一下时间,“可就不到四个月,你就要当上新郎官了。”王臻华朝鲁子由促狭地眨眨眼,突然想起来,“正好在省试和殿试之间,到时怕是很忙啊。”

    “岳母特地请高僧鉴的吉日,本来下半年六月、九月和十月都有好日子,但家母等不及。”鲁子由无奈摇摇头,“她老人家啊,恨不得我明天就成亲,后天就能抱孙子,实在是……”

    “也是一片慈母之心嘛。”王臻华也笑了。

    说起来,王臻华有些奇怪。

    鲁子由今年已经二十有四,却一直未成亲,也没听说之前有什么定过亲、悔过亲之类的糟心事。这也是王臻华来自现代,没注意古人一向成亲早,所以才没留意到此事。不过庞老先生是纯正古人,肯定不会忽视此事,他又一向疼爱庞枝,想来一定早就打听清楚,不该有什么龌龊才是。

    想罢,王臻华斟酌了一下言辞,委婉问了出来。

    鲁子由倒是有点惊讶,“你不知道?”看出王臻华确实不知情,鲁子由解释道,“我幼时体弱,病怎么都医不好,后来碰到一位大师,说我命中与佛有缘,才在白马寺挂名当了弟子。加冠后我离开白马寺,还俗得以参加科考,考中进士得入翰林之后,家母才开始为我张罗亲事,物色人选……”

    王臻华这才了然,不由觉得这世间事还真的挺奇妙,“这也算是你和师妹的姻缘了,若非你在白马寺待到加冠才出山,你怕是早就成亲生子,哪会跟师妹喜结良缘啊。”

    鲁子由想了想,也不由微笑起来。

    两人又寒暄了片刻,鲁子由得知王臻华得中举人,道了声恭喜,随后说不敢耽误她跟师父报喜。恰在此时,门房回来请王臻华入内,两人就此分手。

    王臻华将乡仪交给门房,让其送到管事处,熟门熟路就准备往书房走去。

    来迎王臻华的书童绿梓却将她拦下来,“官人里面请,老爷不在书房,而是在内院等着您。”

    “师父怎么在内院?”王臻华有点惊讶。

    依着庞老先生的脾气,这么久没见她,重逢后要做的第一件事,肯定是要考校一番她的学问,检验她在这期间有没有落下学问。怎么这次这么有人情味,不在书房考校,而在内院等候?

    “自入秋时,老爷的精神头就一直不太好,以前在书房呆一整天都神采奕奕,现在却精神不济,顶多坐一刻钟就昏昏沉沉。”绿梓脸上很有点愁云惨淡的样子,“老爷在书房一向不爱留人,我们没有吩咐也不敢擅闯,有一次老爷在地板上躺了一个多时辰,才被娘子送汤时发现,要不然……”

    “那次娘子生了大气,勒令在老爷病好前,再不许老爷在书房待着。”绿梓又道。

    绿梓也不拿王臻华当外人,他一向得庞老先生信重,别人说起此事可能担心越矩,但他却不怕挨骂直言道,“夫人一向管不住老爷,等娘子明年三月出了门子,家里只怕再没人能管住老爷了。”

    这显然是让王臻华拿个主意,她倒也不怕担事,先安慰了一句,“别担心,要真有那一天,我哪怕是来打地铺日夜守着,也一定拦着师父不让他再随便糟蹋身体。”

    绿梓这才略略松了口气,“有官人这句话,我就放心了。”

    作者有话要说:估计大家都看出来了,本文虽然是架空,但风俗背景都仿的宋代,本章提到的科举制度也是如此。

    第四十四章在线阅读

    第四十四章

    -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