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分卷阅读131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红楼]这个世界有点乱 作者:月染曂昏

    分卷阅读131

    溶那般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否则当真是害人害己一辈子。

    送走了宋琪、安抚住了尉馨芳,这满京城的,对于二皇子和林家姑娘的亲事,再听不到一句明面儿上的不谐之音,背地里说酸话的自然是禁不住的,尉北璀也无意去管这些。

    黛玉也很敏锐地发现了,原本像只刺猬一样朝外张扬着刺的尉馨芳,突然变得温和起来,虽然仍然对她没有好脸色,但是跟之前致力于给她的生活扎刺添堵的样子,完全变了,变得开始无视她了,虽然这种无视伴随着睥睨的眼神,伴随着眼角的眼白,但黛玉并不在意这个,只要尉馨芳不来找她的麻烦,她的日子并不会因为尉馨芳的瞧得上瞧不上而不同。

    黛玉并不是个心胸狭窄的人,也完全没有想过将来要利用自己二皇子妃的身份去压尉馨芳一头。所以,尉馨芳能够无视她,对黛玉来说,还真的算得上是一件好事。

    少了宋琪和尉馨芳这两个刺头儿,不管是宋二夫人还是德亲王妃,这办起事儿来,都是顺心不少,顺顺利利地就把定亲的礼节给走完了。

    定亲之后,两人的关系也算是过了明路了,尉北璀再常常寻摸一些稀奇之物、珍稀花草、古书字画之类的送给黛玉,也不必经由皇后或林皓之手了,大大方方送上门,旁人看了也只有羡慕打趣的,而黛玉也能给他做些荷包、制些扇子之类的,尉北璀都喜滋滋地随身戴着,心里美得很。

    转眼便是冬日,本就快油尽灯枯的晴亲王终于没能熬过去,嘴里说着“不甘心”咽了气。

    对于晴亲王的死,皇帝他们其实都是有心理准备的,这么多年来对晴亲王的恶感,早已消磨掉了父子亲情,但是面对他的逝世,终究难免感伤。

    但即便感伤,晴亲王的葬礼也依然只是按照亲王的规格举行,并没有像某些人猜想的,以帝王之礼出殡,所葬之处更是没能进入帝王陵寝,全无特殊对待。

    也有臣子上折子劝说皇帝,以帝王之礼为晴亲王下葬,以此来显示皇帝心胸宽广、侍亲至孝。

    皇帝却拒绝了,规矩就是规矩,既然守了,就该一守到底。否则今天退一点点没关系,明天退一点点也没关系,时间长了,就很难守住底线。到时候,他是得了好名声,但是却破坏了规则,会导致最后的混乱。

    而且,晴亲王乃本朝第一位退位而成的亲王,对他的礼制,正是后世引以为的先例。若如今以帝王之尊下葬,如何警醒后人?如何为后人表率?

    不管是出于太祖所定之祖训,还是出自皇帝本心,都是不愿意以帝王之尊让晴亲王进入帝王陵寝的。倒不是对晴亲王还有多少恨意,只是怕后代子孙,万一再出现一个如同晴亲王一般的帝王,有离合之心,又不愿意退位,只怕会歪曲他的旨意,曲解他让晴亲王以帝王之礼下葬是因为他后悔了,是因为晴亲王本来就不该退位。

    到时候,太祖所定祖训便会形同虚设,不再有效。毕竟这个世界上,皇帝掌握着绝对的权利来制定规则,一旦没有可以克制他的东西,一切都会失控。

    所以,于公于私,晴亲王都只能以亲王礼下葬。

    晴亲王的葬礼有条不紊地进行,皇家、大臣、百姓也遵循礼制守孝、禁礼乐、迟嫁娶。

    而皇帝皇后早就知道晴亲王的身体状况,有这个心里准备,给尉北璀和黛玉的成亲之日本就定得晚,等出了孝之后慢慢准备也完全来得及。

    尉北璀虽极喜欢黛玉,但对于成亲倒是并不太心急,谈恋爱也是很美好的事情么,更何况,对于娶一个十六岁的小姑娘回家立刻酱酱酿酿,他还是多少会有点儿负罪感的,迟一些就迟一些好了。

    至于林家,就更不急了,亲事已定,能多留女儿两年,也是好事情啊。

    只是刚刚开春,与朝国接壤的东北边境突起纷乱,尉北璀领命奔赴边疆,领兵平乱,这让黛玉一颗心顿时揪了起来。

    第八十八章

    朝国向来对大尉这个强大的芳龄表现得十分驯服, 毕竟他们不过弹丸之地, 无论陆地海上都在大尉的势力笼罩之下。

    但大尉从未对朝国放松过警惕, 尤其是这次谋反大案中,朝国牵扯不小,当初那些失踪的铁匠就是被偷运到朝国的。

    而在复辟党被覆灭之后,仍有小股留朝势力在朝国的掩护下,在朝国苟延残喘, 更别提在这个过程中, 朝方也已经掌握了部分火器制造的技术。

    所以, 事后大尉很快便派出特使和特种部队,前往朝国处理这些事情, 务必要震慑朝国不敢再起二心,并且把掌握了火器制造技术的人员全部带回国——不管是被掠去的尉朝人, 还是朝国本土人士。

    朝国自然是不愿意的,好不容易有机会摸到火器制造技术的边边,嗅到了变成强国的味道, 怎么都不愿意轻易放弃。

    但是在强大的武力威慑下, 朝国皇室最终还是只能选择低头,交出了大部分的技术人员, 然而却私心瞒下了几个核心人员,这也是人之常情。

    但大尉特使也不是吃素的,更不可能体谅他们的这份人之常情, 怎么会让他们有机会投机取巧而留有后患呢?私底下, 自然也有大尉的暗探在行动。

    在此期间, 尉朝双方也发生过几次冲突,在大尉强势的态度下,朝国皇室试探了几次之后就不敢再轻举妄动了,因为他试探出来的大尉的强硬,很显然把底线定在了“可以打一打”的态度上。

    朝国皇室虽然对于这个强大富庶的邻居安了觊觎之心,妄图想要在其身上啃下一块肉来,但是他还是有自知之明的,在如今的强弱对比之下,朝国是根本没有胜算的,真要惹急了大尉,派兵过来把朝国灭了,将这片土地纳入大尉的版图也不是不可能的。

    所以,在朝国朝廷越来越温顺的态度下,大尉特使的任务也接近完成,准备带队回国了,当然留下一支强悍的部队“友情”驻扎在朝国境内,是跟朝国皇室“愉快”地谈成的条件。

    然而,这次引起边境之乱的,却不是朝方的官方势力,而是民间起义组织。他们一方人马偷袭了特使的队伍,被强悍的特种兵彻底打灭了,死的死,俘虏的俘虏,无一逃生。

    但是,他们还有一支人马却偷偷穿越了边境线,潜入了大尉的边境,屠杀了大尉边境上的一个村庄里的青壮和老人,抓走了妇孺做人质。

    并且在听闻另一队人马全军覆没的情况下,越发悲愤,带着人质退守了一处极其险峻的深山,并且在大尉军队包围上来之时毫无顾忌地杀死了两个不足三岁的孩童,并且砍下四肢扔在道路之上,让大尉的官兵们怒火中烧却不得不控制情绪,让他们一路退进山上,并且在他们扬言没粮食就

    分卷阅读131

    -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