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分卷阅读63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帝王之友 作者:马桶上的小孩

    分卷阅读63

    会儿。”

    殷胥心道:所以你放心的多坐一会儿吧。

    第27章

    “哦,这马车很朴素,又没有皇家的标记,更无侍卫,我还以为是崔家的马车。家妹入了棋院,她年纪小,我不太放心变来接她,还以为这马车也是崔家等她的。”崔季明揉着她的波浪卷泡面头,笑道。

    这幅说话的样子,显得疏离,却也正常了几分。

    殷胥心里松了口气。

    也竟有些失落。

    舒窈年纪小就独自跑出来到国子监,这话说出去反倒让旁人觉得舒窈行事莽撞唐突,于是崔季明只提了一句妙仪。

    说道家妹二字,殷胥这才转过脸看了她一眼,猛然回过神来:“这里是务本坊,和外宫只有一街之隔,自是不必大张旗鼓的用什么皇子级别的车架,也不必带什么侍卫。”

    “啊,怪不得!听闻殿下在三清殿呆了很多年,也不知道这弘文馆的课业能跟上么?或有吃力,也不必担心啊,毕竟是基础不同。”崔季明跟着爹早就学出继续话题又让旁人心里舒坦的本事。

    殷胥被关心问候,隐隐心情不错,道:“稍有吃力,不过我决定回去自学补课,再多拜托些弘文馆的先生,尽量往前赶吧。”

    “听闻这国子监来了位女先生?弘文馆与国子监一墙之隔,殿下可有听闻?”

    “可是萧烟清?我记得这位兰陵萧家之女,正是崔家长房那位崔舍人亡妻的姐姐。她在大邺颇具盛名,主推散文新体,文章说理透彻气势雄伟,诗句求新独创。她早年间入道家,未随名师,不从书院,却有绝不同俗流的见解和才气,文章广为流传,尊儒而不墨守的思想在如今的国子监也十分畅行,后来在洛阳与建康都自立书院,虽为女子,却桃李不绝。”殷胥看她似乎有些感兴趣,便整理了脑子里的印象,总结说来。

    他这片刻的话多,若是让耐冬看见,能把眼珠子瞪出来。

    “原来是这等奇才,不过听闻她入国子监为博士。太学博士是正六品上的官职……她这么算是入仕了么?”崔季明实际是在激动这个。原来这大邺女子已经能入仕了么?

    殷胥却摇了摇头:“那是国子监常科博士,共二十四人,定额的这些博士是有授官品的,大邺还没有女子为官的先例与制度。萧烟清才学极佳,又早年开始就是道家女冠,所以这个博士才能无视她女子身份,但就算如此也是短时间特授之位。这个博士应当不是官名,只是对她先生身份的代称。”

    哦,果然还是不行啊。

    这萧烟清应当已经快有四十岁,又是散居道士,才勉力给她一个虚名来教学,也就是所谓的特聘教师。

    殷胥道:“倒是令妹在棋院学的如何?她应当只有八岁吧,年纪虽是不大,但棋院纵然招收女弈,也都是散招,没有她这样正儿八经拜师的吧。”

    妙仪进棋院的事情,家里倒是都没怎么担心。崔夜用发话了,再加上妙仪的水平也不可能进不去棋院,几乎是当天家里驾车领着上山,下午就行了拜师礼,正式入了棋院,而且没隔几天经过棋院先生审核,便开始入段。

    这事儿也没大有悬念,就是棋院实际上很苦。虽大邺棋风盛行,有一些寒门天才住在棋院里拼命学习,氛围也竞争激烈且严肃。

    妙仪又是世家女孩儿,不能寄宿必须走读,她却很快的适应了那种氛围,也不乱动乱笑了,恨不得她也能寄宿去呢。

    崔季明笑着将大概情况一说,却看到殷胥的面色慢慢变的凝重了。

    “怎么了?”她忍不住问。

    殷胥犹豫了半天。

    因为他很清楚的记得,崔季明一家人里头结局都不大好,最让她痛苦的便是当初这两个妹妹的命运。

    俱泰上位造成的一场持续几年的动乱,不止是杀士、专权、纵容宦官,更使得当时的局势不安到了极点。那几年间,长安各个家族内斗也激化,许多崔季明的家人随着当时的动荡相继离世,两个妹妹更是……

    她是为了朔方那一群兵才撑着,却不想后头,她又摔下马来重病一场归家,朔方大营的兵们,死的死,散的散,北地府兵再无以前的模样。

    所以殷胥在那城墙上,冷风扑面见到崔季明的第一眼,他就知道,她绝对不想活了。

    却不知前世崔季明心里是,殷胥都要赴死了,她才没有了要撑下去的理由。

    可为什么他都有资格回到十几年前,而崔季明这个更应该回来的人,却真的就在那晋州城内杀入突厥兵中,惨烈而平静的死去了。

    殷胥忽地觉得这一世自己光想那些有的没的,光去纠结她所谓的情意,却忘了他们的情义。

    这份情义更重,他最应该做的是要连着她的家人也一并要好好保护。

    她要是能重生会做的事情,他要承担这份责任,一一替她来完成。

    崔季明的二妹舒窈,在十四岁时由帝王指婚,要嫁给刚刚继任为太子的修,二人于她十五岁那年完婚。她做太子妃还没有一年,俱泰篡位毒杀殷邛与修,并赐死崔舒窈。

    崔季明此前没少在殷胥面前说起过舒窈的伶俐聪明,口气永远都是得意的,却未想到入了皇家还没来得及展示半分才能,便香消玉殒。

    那时候崔季明才刚到朔方没两年,还在外头北伐突厥,几个月后战役胜利后得知消息,披星戴月两眼通红归了家,舒窈已经入皇陵,她连见着棺椁机会都没有。

    那时候已经入了腊月,崔季明十九,过了年便是弱冠。

    殷胥也成了孤家寡人,想留她过个年再走,却不料三十夜里,北边传来消息,崔季明嘴里塞了个饺子,喝了一口热汤,稀里糊涂拜了声早年,便从宫里头离开,快步走下大兴宫层层石阶,细瘦一条深色背影,像是一道尽头是风雪的窄门。

    殷胥当时觉得,她去军营,才是回家。

    温柔乡绊住英雄脚,可他这儿没有什么家的味道,更别提让崭露头角的崔季明,多几分缱绻挂念了。

    而三妹妙仪,听闻她已经入棋院,殷胥就不得不说。

    妙仪的棋艺,在十几年后的大邺无人不知,所谓说石破天惊的鬼才也不为过。

    十三四岁时便多战成名,击败了当时在长安名头颇丰的几位棋将。可她身为女子,棋院同意她入段,却不许她参加六弈赛事。

    然而仅有的九段女弈者,纵然是不得参与最正式的六弈赛事,却不影响无数赢得六弈的胜者前赴后继向她挑战。

    她也渐渐到了婚龄

    分卷阅读63

    -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