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分卷阅读275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帝王之友 作者:马桶上的小孩

    分卷阅读275

    州大营几代人生死总结出的经验,养出殷姓的一支铁骑来。虽对边关或许没有坏处,但凉州大营离废也不远了,代北军这几十姓都要吃西北风去了。”

    崔季明垂了垂眼,笑道:“殿下啊。不过这点防归防,咱们大体还在一条船上,你不是与阿公有过计划,既然凉州大营内细作活跃起来,你的打算也开始早点实行,咱们这一场仗必须要赢。”

    殷胥半晌点头:“我知道了。关于营内细作一事,我也会注意,你可有怀疑过什么人?”

    崔季明道:“我认为有可能是原先尉迟毅曾重用过的人,你或可稍作查探。营内有位校尉如今得康迦卫重用,姓朱名榆林,是我当时从半营手下捞出的一位江湖老师傅,带人入营时候,阿公必定有查过他背景,应当是清白的。他年纪丰富在陇右道上混过很多年,异族九姓以及代北军姓族内关系复杂,你向军中老人打探必定碰壁,但他是个懂行的外人,你可以考虑考虑他的意见。”

    殷胥正烦扰行事不开,没想到崔季明给了他一个方向。

    他忽地有些想笑:“我们在这小营帐内都快讨论出国家大势来了,外人看来两个少年郎讨论这些必定很可笑。不过前世的时候,我们也曾有在书房中商定这些,你总嫌安神香味道太重,其实也没隔几年,我真感觉像是个都快忘掉的梦了。”

    崔季明掀开帐帘,回头瞥了他一眼,唇角带笑:“又打前世感情牌。”

    殷胥不置可否。

    她走出帐外,殷胥忽然觉得还有些话想说,又觉得叫住她太刻意。那帐帘垂下来不动了,他几乎都想伸出手去拨开帐帘,忽然一个人影冲回了帐内,伸出手紧紧拥住了他。

    殷胥条件反射的抱住了她,他的鼻息拂动了她头顶的碎发,殷胥不知自己是如何做出那么冷淡的表情的:“怎么?你忘了东西?”

    崔季明抬脸,笑道:“是啊。”

    殷胥心头漏了一拍,崔季明稍微踮了踮脚尖,轻轻亲了亲他脸颊。

    殷胥呆住,崔季明笑出一口白牙,满脸得意。

    殷胥:“……你再这样我打你了。”

    崔季明大笑,挑衅般偏又去亲了他一下,故意亲的大声,道:“那你打我啊。”

    殷胥:“……再一下,就打你了。”

    崔季明笑:“再一再二不再三。”她说罢,朝着殷胥咋了眨眼,掀开帐帘再度大步走出去。

    第114章

    崔季明带着琉璃镜,拎起了比她还高的长刀,对周宇道:“留营的应该是安将军,朱校尉或许是康将军亲信也在,你可有提及了我随端王前来。”

    “阿公确实说过不许我们提及,更何况我们同穿皮甲,离营时对方也很难发现多了一人。长刀枪已配,请三郎速速上马。”周宇道。

    崔季明翻身上马。一行人离开大营,策马向低矮灌木稀稀落落生长的荒漠而去。

    大营逐渐看不见边缘,而远处仅有的几株低矮植被边,崔季明才看到了近千人的队伍并未下马,头上披挂着遮挡日晒的棉麻罩巾,手中拎着与崔季明手中一致的长刀。

    崔季明笑着策马过去:“我就说不能给我特殊待遇。”

    周宇他们接过旁人递来的长刀,遭来了几声抱怨:“怎么去请三郎来也这么长时间。”

    周宇只得道:“安将军那满嘴废话,什么大小的事儿都要说个起承转合。”

    崔季明看众人归队,回头大声道:“诸位临行前,贺拔公可有说过此行的目的。”

    几人开口道:“不是来追上康将军么?”

    崔季明道:“康将军已然遇上了阿史那燕罗的兵马,折损近半,南归路线短暂被封死,如今应该正在和突厥人拉锯中,然而他们的干粮怕是只能再坚持两三日。我们一是要找到康将军的位置,尽可能给予协助。其二,我们是来试探突厥人东施效颦的阵法,倒来看看他们将我们吃剩下的玩意儿玩的如何。”

    她笑了:“我倒要看看,贺逻鹘搜刮穷尽、恨不得让黄鼠狼也两只脚站着拿刀上战场的二十万兵马,到底有多少值得我们动手的玩意儿吧。新刀上阵,便让他们来试刀吧!”

    崔季明猛的一挥马匹,近千人的队伍朝西北驰骋而去。

    于此同时,营内的殷胥走出帐篷,对耐冬道:“算时间,俱泰应当已经见到伺犴了吧,咱们也到了要动手的时候了。”

    **

    伺犴受困于张掖河沿岸已经很长一段时间了,他已经收到了从阿史那燕罗那里而来的第三封书信了。他自收到颉利可汗被杀的消息后,就仿佛与世隔绝,身后是贺拔庆元归来后重整旗鼓的三州一线,眼前是搞起了人海战术纹丝不动的二十万突厥兵马。

    几日前,他再度受到了信使拼死送来的消息。

    突厥牙帐被一场无法控制的大火烧毁七成,比悉齐的两万兵马全部战死,夷咄被杀,贺逻鹘抛弃牙帐原址,暂时将王帐向哈拉和林搬迁,目前带着三分之一的牙帐人口与部分兵马落脚,而大火在这封信发出时还未停下脚步。

    伺犴看了这封信,足足呆了半个时辰才找到该说的话。

    贺逻鹘出生在靠近大邺的军镇,母亲是个鲜卑与汉人的混血,他是颉利可汗散落在外的儿子中相当不起眼的那个。但由于其母识字读书,他幼时也熟读诗书也了解汉人的行事风格,这在突厥牙帐几乎是无人可比的长出。他幼年在边陲部落长大,少年时期,被接回牙帐后也凭借着人畜无害的容貌与几次和邺人交锋时的协助,渐渐崭露头角,成为外生子中最受重视的那个,直到他十六七岁便也可以站在颉利可汗身边,发表个人的意见。

    那时候伺犴已经近三十岁了。

    他后悔自己曾看清这跟毒刺一样的弟弟,也几乎毫不怀疑这一场大火是由贺逻鹘发起。他没有在牙帐长大,不曾向伺犴一般见过白寺金塔的塔尖在蓝天下熠熠生辉,也未曾看着牙帐边的两市因为一次次胜利的战役而变得热闹非凡。

    伺犴一直都懂邺人为了一城一池的疯狂,家乡总淌在一个人的血脉里。他想起他幼年时候跟夷咄去看割舌的农奴,因此事二人发生口角,他将夷咄打的满头是血;他也记得少年时期,他倒在罂粟花丛里顶着蓝天去亲吻他曾爱过的姑娘的肚子;他也记得第一次出征和父亲出征路过蜿蜒的河流与如毛毯般的羊群。

    他几乎觉得可以不顾背后那些随时待战的大邺士兵,先屠戮掉贺逻鹘的兵马,带人冲回牙帐的旧址。但这种幻想,在他脑中回荡一

    分卷阅读275

    -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