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分卷阅读392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帝王之友 作者:马桶上的小孩

    分卷阅读392

    天亮之后我要进宫面圣。季明我最不担心,没有什么事情会击倒她,舒窈聪慧如今又有能力,也不太担忧。偏偏妙仪……若我不在,便要她更名做女冠去,不必留哪个道观,云游四海学得棋艺也不错。”

    南邦这才渐渐反应过来崔式想做的是什么,他惊得两颊发麻,连酒都好似要在胃里烧起来:“你疯了——这个关头,谁能成事?殷邛快废了——”

    崔式:“快废了,那就是还没废。早无证据,晚无机会,只能这时候。”

    他起身,南邦急切的高声道:“崔式,你有三个孩子啊!你不能随便做这种事情的!”

    崔式整了整袍子,笑道:“覆巢之下难有完卵,待大邺战火燃起的时候,我才是更不可能保护自己的孩子了。”

    南邦哑口无言,就在他看着崔式脑中纷杂一片时,忽然听见外头传来了脚步声。

    他回过头去,外头天色刚刚要开始亮起来,他看着崔季明正拎着东西,在下人侍卫的簇拥下走了进来。她一身骑装,裹着厚重的披风。凌晨到家,崔季明没想到崔式和南邦会在正堂坐着,崔式朝她递了一杯热酒,拍了拍她肩膀:“累了吧,喝一杯暖暖身子,我们即刻进宫。”

    崔季明端着酒杯,惊愕道:“即刻?!”

    崔式道:“时间来不及了。就在几个时辰前,万贵妃给圣人下毒一事暴露,她自杀于宫中,圣人即刻拟诏令,贬永王为庶人。”

    崔季明一惊。看来薛菱已经下手,这些变动发生得竟如此之快。

    她道:“阿公回来了?”

    崔式:“回来了。东西你带上了?”

    崔季明点头。

    南邦刚刚起身,便看着崔式揽着崔季明,二人并排朝外走去。

    南邦骤然开口:“阿式——”

    崔式回头。

    南邦端着酒杯,道:“我会信守承诺。”

    崔式朝他笑了笑,稍一行礼,便与崔季明齐步踏出了门槛。

    当崔式和崔季明迎着黎明入宫,被丘归迎至含元殿时,贺拔庆元已经在那里了。含元殿四处门窗紧闭,灯烛跳跃燃烧着,如同夜晚。他端坐在胡椅上,脚边是十几尺长宽的大邺地图。

    殷邛瘫坐在有靠背的矮塌上,似乎喝了些什么药物,面容憔悴,眉间含着戾气,眼睛却还是在不断转动着。薛菱站在他身侧,面色沉郁,手中拈着指画地图的挂缨络长杆。

    崔式与崔季明踏进屋内时,薛菱和殷邛似乎都没有想到崔季明作为小辈居然出现在这里。殷邛吃力的摆了摆手,叫他们二人不必行礼。却不料含元殿侧门忽然打开,崔季明眯了眯眼睛,纵然逆着光,她也一眼分辨出那个身影。

    殷胥还显得有些风尘仆仆,他躬身行礼,身后却有个崔季明没有想到的人,也缓步踏入屋内。

    薛菱道:“此事,妾觉得太后该来。”

    袁太后一身暗红色长裙,她布满皱纹的两只手交握在一起,手指上带着几枚扳指,微微昂着头站在地图边缘,道:“贺拔公,是他们没从我这儿得到该得的东西,打算换个玩法了?”

    贺拔庆元颔首:“他们策划许久了。”

    殷邛咳了咳:“不叫修来么?”

    薛菱道:“此事先不必。”

    她又道:“贺拔公,崔寺卿,行归于周从何说起?我也是昨天从万氏口中,得知这四个字的。四个字一摆出来,谁都明白他们的意思了吧。”

    贺拔庆元开口:“老夫常年在边关,崔寺卿这几年也没有离开长安。对于当今的事态最有发言权的,是崔家三郎。”

    一瞬间连同殷胥在内,几双眼睛凝在了崔季明身上,她心中一绷,上一次她遭遇此境况时,还是双目不可视时拎着龚爷的脑袋入朝。

    殷胥的目光中除却探究,更多的是担忧。

    他已然知晓了世家的联合,却怎么都没有想到崔季明选择了用这样决绝的方式,来反抗世家。殷胥更觉得自己看低了她,他以为崔季明的挣扎与对他的帮助,是源于二人之间的情感,是因为她也爱他。

    而实际上,更重要的理由是为了大邺。为了她自己坚持的东西。

    殷胥感觉有点失落,却又感觉很欣慰。

    感情不会影响她做重要且正确的决定,就算他没有爱她,就算二人不曾亲密,就算只是君臣,崔季明也会辅佐他,也是值得他敬佩和善待的人。

    幸而在此之外,她也对他有感情。他既能被她携手面对朝政的艰难,也能和她相随走过很多年岁。

    他注视着崔季明,二人刚刚在马车内分开不过一两个时辰,此刻却又在含元殿见面。崔季明朝他悄悄眨了眨眼睛,踏过地图,将册子递给薛菱,道:“薛妃娘娘,这是行归于周支持东突厥可汗贺逻鹘,运送物资的证据。”

    薛菱将长杆递给她:“你看着,你先讲。”

    崔季明拿着硬木长杆,站在地图中央,脚边便是红色的长安二字,她环顾这个朝堂上曾经或如今最有权势的几个人,道:“如今且不论行归于周内部,只说他们如今的行动。行归于周的计划实际是兵分三路,分别是前几年持续的突厥之乱,现在还在持续的南地流民大潮,以及已经在兖州集结势力的永王势力。”

    她话音落下,屋内一片窒息般的静默。

    崔季明道:“突厥之乱,源于颉利可汗三子之争,行归于周支援有各部支持的贺逻鹘,为其十几万民兵提供武器、铠甲装备,授其大邺军中阵法,甚至在凉州大营内安插细作,将行军路线告知突厥。圣人起草了与伺犴的停战协议,扶持了南突厥的立国,应该对此事有所耳闻吧。”

    殷邛死死的盯着地图上长杆划过的区域,半晌哑着嗓子道:“不如你清楚。”

    崔季明抬了抬眉梢,道:“圣人派端王去往凉州,是个英明之举。”

    殷邛联想如今自己将死之人,端王和薛菱还站在一旁掌管大局,对于英明之举四个字,露出了极为嘲讽惨淡的笑容。

    薛菱翻看着手中折页册,皱眉道:“如此之多的藤甲和铁器,如何在大邺之内流通的?!”

    崔季明:“官官相护,便可天下通行。查到一批来自于范阳幽州附近制造,但藤甲材料源自南方,怕是走的河渠。”

    京杭大运河共五段河渠使南北连通,崔季明朝地图东侧走去,道:“从建康至扬州的江南运河,是最后一段,在十五年前完工。自此之后,从扬州转山阳的山阳渎,从泗州至板渚的通济渠,自板渚至幽州的永济渠。建康的物资,便可通过运河至距离东

    分卷阅读392

    -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