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077 逐渐发展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重生幸福农妇 作者:风飞凤

    077 逐渐发展

    077回郭镇

    {对不起大家,的确是发错章节了,唉,每天双更,风的头都是晕晕的,各位同学,看在我十分努力的份上,就原谅了吧!感谢各位的鼎力支持,没有你们,就没有风码字的动力!}

    一切都理顺了,王老爷贩马的人也到了,他们不仅把商嬷嬷和小正儿送来了,还顺道买了大量的粮食、饲料,并帮刘应东送来两个仆人。

    商嬷嬷唯恐正儿不习惯新地方,那些贩马的人回去时,她坚持留下来再帮叶儿一段时间。显然这也是王老爷的意思,叶儿也想和如母亲一般疼爱她的商嬷嬷多处些日子,便很高兴的接受了他们的好意。

    见叶儿和刘应东把这里打理地井井有条,商嬷嬷特别高兴,每天领着已经两岁的正儿,顺着鹅卵石铺出的小路,在饲养场地到处走,小正儿嘴里,一会儿学羊叫,一会儿学鸭子“嘎嘎”的,常常把人逗得忍俊不禁。

    平静安宁又忙碌的日子,总是过得特别快,叶儿最先的收获,是鸡蛋和鸭蛋,每天各收二三十个,鸭蛋都让叶儿腌了,鸡蛋则需要卖掉。最近的镇子都要有二十里,刘应东每个月都得去上三四次,卖了鸡蛋,买回油盐酱醋。

    王老爷送来的仆人,乃一对夫妻,女的叫梅枝,人很利落能干,负责喂猪喂鸡喂羊,男人叫黑旦,跟着刘应东喂马、打草。他俩只要有空,便套了马车,把地里的石块往外运。虽然很慢,但几个月下来,也在他们住的院子外面,清理出足有三亩大的一块地来,两人每次去集镇,回来都拉些土,覆盖在这片地面上。然后引来猪粪水浇灌,秋天里刘应东试着种了些萝卜白菜韭菜之类。长得还不错。

    菜地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刘应东,他干脆雇了些人,又清理出几亩地,全都种了苜蓿。

    山中无岁月。一梦已千年,转眼就快两年了,叶儿的树苗,有的就不怎么长,让叶儿砍了,有的却郁郁葱葱,比如那两株枣树,头一年就挂了果,红彤彤的煞是喜人。叶儿第二年,便花了近百两银子,清理出大片的地面挖坑。栽下数百棵的枣树,同时用地上的鹅卵石,铺出一条水渠,曲折蜿蜒在树林当中。

    养猪数量也随之增加,不然没有那么多的肥支持树苗生长。前一年养的猪,到了冬天陆续都杀了。第一头叶儿试着做了些香肠、腊肉,让刘应东拿到西府去卖。很受欢迎,剩下的七八头,他们便陆续杀掉加工之后都卖了,一年下来,光这些鸡、鸭、猪、鱼的收入,都够他们生活和购买饲料了,这虽然没有做细布生意挣钱,但竞争小,生活安适稳定,尤其是叶儿,觉得自己都有点地主婆的味道,大部分活计都让梅枝干了,她就是带着儿子到处巡视,然后做做饭,缝补衣服。

    刘应东在冬至到来之前,把家里的猪都杀了,四个人集中精力,做了好多的腊肉和香肠,还有养的那些公鸡,留下两只体格健壮的,其余也都做了风鸡。鸭子则全都卖给了西府的烤鸭店,羊只杀了两只公的。家里的活儿一下子少了许多,刘应东叮咛黑旦和梅枝好好守着,他送叶儿回去。

    叶儿又有了身孕,要在年底生产,山脚下还是太冷了。梅枝没有生育过,不会伺候月婆子,叶儿也是没办法。

    刘应东雇了个带棚的马车让叶儿和儿子坐,他则赶着满满一车的货物,在西府卖掉一些,剩下的则都拉回郭镇。

    郭妈妈商嬷嬷一人一个羊皮褥子,两双叶儿织的羊毛袜子、一条羊绒棉裤。王老爷那边,则是一堆腊肉、香肠、风鸡、大枣,还有两双羊毛袜子、一双手套、一件蜀锦面的羊绒马褂。

    因为事先并没有给这边通气,刘应东到了大门口,门子通报进去,王老爷高兴坏了,一路小跑地往外赶,把伺候他的小厮全儿吓得不停地喊“小心!老太爷你慢些。”

    王老爷的儿子们两年都没有回来了,他的老二本来在西府,离家近,可惜这几年朝廷在西疆用兵,就是过年,也得守在那里。

    王老爷对刘应东,有一种近乎父子的情意。

    还是叶儿住过的那个小院儿,没多会儿就打扫好了,商嬷嬷指挥着让人把炕烧好,铺了席子褥子,叶儿拜过王老爷,跟着郭妈妈进了门。

    小正儿依稀能记得商嬷嬷,他略踌躇了一下,看到商嬷嬷笑着拉自己的手,便高兴地一头扑进商嬷嬷怀里:“嬷嬷,我好想你。”

    “哎呀,好孩子,嬷嬷也想你。”

    郭妈妈里里外外看了看,见一切妥贴,便告辞了,她很忙的。

    商嬷嬷前一阵被派去王老爷的妹子家,照看了一段时间月婆子,这刚回来,王老爷又让她来照顾叶儿。

    叶儿给商嬷嬷了一副竹签子,教她织毛衣。商嬷嬷心领神会。郭妈妈对叶儿也不薄,但和叶儿没什么感情,但叶儿送礼,却不能越过她去。现在,商嬷嬷自己织出的衣服,就不算叶儿送的了,也是叶儿报答她精心照顾的一片心意。

    叶儿也是尝试了好久,才织出了袜子。上一世,宿舍里的女孩子,刮过一阵织围巾的风,她当时也跟了一下,仅仅会织上下针、搓板花、元宝针,还是下铺的女孩妈妈来宿舍教她们的。

    叶儿尝试着织毛衣,她手很快,就是不知道该怎样留针,反复了五六次,这才织出了袖子,到了领子跟前,商嬷嬷给她做参谋。叶儿试了三回,总算是成了。

    这时候的天气特别冷,大多数的人。都是里面穿了小棉袄,外面再穿大棉袄,有钱人家常常出门。还再套个氅衣或披披风,把人穿得跟球一样,胳膊腿都硬的打不过弯儿。叶儿织出毛衣代替小棉袄,毛衣比棉袄弹性好,穿上能略略轻松些。

    在这里住了十天,便要赶回草甸子,那些香肠腊肉快好了。得赶年前卖出去。这些还是次要的,关键有一匹马。快产小马驹了,刘应东很担心黑旦做的不好,其实,黑旦跟着刘应东。已经干过三十来次这活儿,刘应东纯粹是爱马,看不见他心慌而已。

    刘应东穿上叶儿的毛衣,连声夸赞,一再要叶儿好好保重,说他很快就会回来,便赶着马车上路了。

    商嬷嬷和叶儿一边织毛衣,一边说闲话,王老爷的妹子家。也在北兆县,商嬷嬷刻意打听,刘善民他们几个的事情。便知道的清清楚楚。

    刘英连嫁的那个老头病死了。

    叶儿很吃惊,老年痴呆症并不影响寿命的。

    老头不小心摔了一跤,中风了,不到一个月就死了。他家三个儿子开始闹分家,老二老三不服气大哥,觉得他趁着当家时。把爹娘的私房钱搜刮走了,两个人都去盘问刘英连。刘英连一无所知。等真的分了家,老二老三发现到手的东西,比他们预想的差了好大一截,这两人气恨不过,便撺掇刘英连,去告汪老大不孝。

    此刻的刘英连,被老大赶到磨坊,和爹娘一起做苦力,她满腔的恨意,见有人支持,便不管不顾地冲了上去。

    还是刘善民略略动了下脑子,汪家老二老三许诺事后,给他们二十两银子,刘善民非要先给钱,后告状,最后拿到了十五两。

    汪老大听说刘英连一家逃出去告状,吓坏了。北兆县的县太爷,外号叫“刮三尺”,特别的贪婪,刘英连状子若是递上去,他不死也得脱层皮,毕竟虐待的事实如山,若要打点蒙混过去,没有千儿八百银子就别想。

    汪老大追上刘英连时,只看到她们母女,没见刘善民。便知道不能硬来了,万一刘善民漏网,这官司还是非打不可。他不得不给了刘英连一些钱,派人送她们母女回家去。

    主院儿已经卖了,西跨院的房子歪歪倒倒没法住,东跨院让刘应东租给了张富贵。刘丁氏母女住进来,张富贵也没办法说不。

    刘善民不知听谁说了北兆县有炼焦煤的,这一回他找对了地方,竟然真的发现了刘英群,但人家说是买来的,刘善民不得不掏了十两银子把儿子赎了回来。

    刘善民回去时,张富贵已经搬出去了,他们一家,便理所当然在东跨院住了下来。

    叶儿听到这里,心里特别别扭,她回来生产,若是刘丁氏知道,再次让她回家怎么办?又得面对那一家人,实在太窝囊了。

    “你公公婆婆这次回去,变了好多,他们把地赎回来,有好好种,听说今年收成还不错。”商嬷嬷说道,“这要归功于你的妯娌儿。”

    “我小叔子又娶媳妇了?”

    “嗯。”

    刘英群回来了,瘦得一把干柴一样,延医问药医治了好久,总算慢慢缓了过来,可惜他们拿回去的钱,又花得差不多了。刘善民、刘丁氏、刘英群没有一个名声好的,刘英群娶媳妇的条件不得不一降再降,依然没人肯嫁。

    “哪个闺女嫁给他这样的,也是倒了大霉,又馋又懒还,呵呵,那个。”叶儿不好意思说刘英群好色,商嬷嬷果然了然,眼里闪过一丝鄙夷。

    “他还是娶到媳妇了。”

    “啊?”谁家的大人这么心狠,肯把闺女嫁给这么个货呀?这不是把人往火坑里推吗?叶儿想起梁三奎的媳妇来,她的哥嫂,就是这样的人,唉,这世上,怎就总有人冷血无情呢?

    ————————这一章的闲话,大家不付费,别担心

    鞠躬感谢书友20100603060020253同学、翠寒烟同学、喜欢你的人喜欢你的书同学所投的粉红票!(未完待续)

    077 逐渐发展在线阅读

    077 逐渐发展

    -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