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分卷阅读458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妾无良 作者:古锦

    分卷阅读458

    们都没把流言看在眼里。

    ——那她说的流言为虚,她能搞定,当是真的。

    裕亲王最终断定,这一把,值得他拉。

    ···

    武梁能知道这些,便是唐端谨夫人亲自告诉她的。

    约辩定下来后,武梁便约唐大夫人观看,说会替她订好包厢,邀她到时过来瞧个热闹。

    毕竟两人是生意伙伴,程唐两家又是拆不散的亲戚,以后肯定会有不少来往,却跟人家老公传绯闻什么的,得负责给人去去疑。

    再者,到时候身临现场听听那些胡说八道,没准他们夫妇一气之下,谁就出头自辩,顺便帮她证清白了,多好。

    更重要的是,她回头还有大事相求,关系必须处好。

    结果唐大夫人遣了身边贴身妈妈亲自来回话,说唐大夫人说了,她们一帮姑嫂内眷,已经订好了包厢了。还取笑道:“你这么大的热闹,这么大的排场,你当谁不急着去瞧么?只怕沿江不管什么店面,二楼三楼能看到的好位置,都被人包下来了。”

    语气亲热随和,跟闺蜜聊天似的。

    那妈妈说,都是她们家大夫人的原话。

    然后还顺便的,把裕亲王爷和唐端谨见面的事儿,一字一句告诉了她。

    唐大夫人如此示好,是因为她男人说:“这个女人,若能平息掉这次流言,就值得我们唐府深交,不会错的。”

    唐大夫人想,可不是,程家那还有两个外甥女儿呢,人家以后嫁进程府了,看她脸色过活的日子多着呢。

    唐端谨却摇头,道:“不只这样。”

    唐端谨很早的时候,就觉得武梁不是个省油的。这次流言欺人太甚,把他们母子全搁进去祸祸了,这女人恼火起来,没准能把程府的天给翻天。

    但这事儿,纯属猜测,他却不好说出口。

    唐大夫人一向跟武梁相处不错,现在男人都发了话要深交,那何必等以后,现在就热络起来,到时更自然而然。

    这种递闲信儿不要钱的事儿,随手就来。

    而邓隐宸那里,因为他当时和王爷交流,又没避着旁人,说话又掷地有声的高腔调。武梁想知道也很容易。

    她递出橄榄枝后,当然时刻紧盯王爷行踪反应。那可是二百万啊,她除了现今的产业铺子,那几乎是她如今能动用的全部票子了,都一把递给人家了。她能不关注着不成。

    那是无比上心的关注着。

    所以今天她坐在酒楼里,还是相当笃定裕亲王最后会出场的。否则,他何必劳动自己到处打听呢。

    一边也感慨,堂堂王爷呢,也谨慎算计成这样,标准的谁赢帮谁。

    若你自己战趴下了,没准人家就上来踩上一脚。

    所以,庆幸吧。二百万两也好,一切顺利就好。

    千金散去还复来。

    ···

    程向腾在看到裕亲王爷出场的时候,就跟着过去了。

    在裕亲王说完之后,程向腾上前,当场行了晚辈礼,唤了岳父。

    脸都不带红的。

    裕亲王亲切地拍他肩,说我这个义女就交给你了。你也当早日完婚,好生照拂她,才让人放心啊。

    程向腾顺杆就爬,说领王爷命,出孝就成亲。还当场招呼人去请钦天监的人来,让他们推选个最近的好日子。

    当然两个人也不能在岸边站着干等,于是一起移步到了旁边酒楼,吃着喝着聊着等着。

    后来钦天监真来了位什么神人,象模像样掐掐算算的,说了个日子。于是程向腾又当场交待人,把“王爷选的”日子送回府给程老夫人过目,等着小厮回话过来定下日子。

    就那么来回回话,折腾挺长时间,最后这义岳父和女婿,到底就现场把武梁的婚期愉快地决定了。

    作为当事人,流言现场没她什么事儿

    武梁:……所以认义女什么的,第一要务是包办婚姻吗?

    ···

    武梁修了益水桥,又平整修缮河堤,就图今儿个这名声是真的,当然能赚钱也不放过:她一早买了河边不少地。

    那边河堤修好,这边沿河就建了不少房子。

    如今这一片儿,客栈茶肆酒楼棋社,玉器古玩鲜花香粉……这许多的铺面,不是她的生意,就是她租出的房子。当然也高价转卖了不少地,由着别人家盖别院深庭,住风景美美的河边。

    之前的人气不算旺,不过经过这次的辩论,这处应该会被许多人熟知,会越来越旺的吧。

    总之桥上事儿完之后,己方队友,由姜十一作东,燕南越作陪,也领着饭庄里吃喝去了。饭庄是自家的,早就交待过姜十一,只管尽心款待,胡吃海喝去。

    临走时一帮人少不了想要痛打落水狗,被燕南越拦了,说他们灰头土脸的,穷寇莫追吧。

    实际上反方那群匹夫,有气节挺到现在的没几个,其他能溜的早就悄没声溜了。

    反正裕亲王爷和程侯爷都没有针对他们说什么,尤其裕亲王爷,明白说了,以后有证据找他说话,没证据乱说严惩不怠,可那说的是以后。

    ——那之前,应该就是过往不咎了吧?

    留下来的几个,大约就是文人抠字眼儿,想到了此处。再者,也想保留一点儿气节,输人不能输阵。

    但围观群众没那么好性的,围堵住这几位好一通推搡嘲弄,到底把人推到岸边浅水里湿身,弄得披头散发极尽狼狈了。

    后来是武梁那边派了人来,说今儿新得义女,裕亲王高兴,因而见者有份,前面饭庄相请。

    白吃谁不吃,何况亲王相请。大伙这才蜂拥着转移阵地。

    ——这当然是武梁掏腰包,本来是可以让姜十一他们出面一同请了的。只是后来想想,表达心情可以理解,万一被人传成是先请了围观群众吃饭,然后才胜了辩论,那多糟心。同理程向腾出面也不合适,还是归功到王爷身上算了。

    这家饭庄只在一楼,走中低档大众路线,二楼三楼是观景茶座,有专门的室外楼梯上去,与一楼算是完全隔离的两个场合。

    唐家的女眷便是在这里的三楼。

    本来热闹看完,她们便该撤了的,奈何下楼却不方便。

    楼下饭庄忽然来了这么许多人,里面坐不下,有些人便等在外面,贩夫走卒什么的也不讲究,一层层的就在楼梯台阶上坐下来等,一边高谈阔论着,把今天的事儿再嚼一遍。

    唐家的下人去清道,奈何下面人太多,有点儿法不诛众的有恃无恐,又想着是亲王

    分卷阅读458

    -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