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长白山下好种田__64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长白山下好种田 作者:长白山的雪

    长白山下好种田__64

    <!--go-->

    ,娶几个媳妇都够了,我们没啥不满意的。许公子长得一表人才,又有举人的功名在身,如今竟然给预备了这么些的彩礼,足以证明他对婉婷的看重。还得谢谢秉浩呢,给婉婷找了这么位如意郎君。”

    这礼单子上面写的,可是赤金镶红宝的头面首饰一套,赤金镶珍珠的头面首饰一套,翡翠的头面一套,玛瑙的一套。红玉、翡翠、白玉、墨玉,四色如意各一柄,象征四季如意。另外有红珊瑚的手串一对,蜜蜡的手串一对。再就是布料了,绸缎十六匹,细棉布十六匹。另外还有火狐狸毛四张,紫貂皮两张,水獭皮两张,貉子皮两张。给陆家四姑娘做的衣裳两套,再就是喜饼两担,喜茶八盒,当然还有喜酒四坛,肥猪一头。另外志祥又送了礼钱一百六十两。

    这些个东西,里面有志祥自己预备的,也有陆秉浩提前送的,当然也有陈氏她们准备的。那几张皮子,都是志新这几年攒下的,挑出品相最好的送来。

    这些彩礼说起来,真的是可以娶好几个媳妇了,所以陆家人一看,只有高兴的份儿。

    双方既然都满意,也就没有别的说道了,谈了猩亲的细节问题之后,陆家就摆好了宴席,大家一起吃了顿饭。酒席之上,陆秉浩对于志祥也是大为夸赞,对于这门他一手促成的亲事,自然是满意的很。

    送过了彩礼,这亲事就算是进入倒计时了,许家这边说好了不用预备太多的东西,所以到时不算特别多忙碌。不过毕竟是办喜事,还要准备酒席啥的,所以陈氏和薛氏她们就忙着准备酒席的事情。

    要是按照静涵的意思,不如在酒楼里宴请这些亲朋好友算了。可是这里哪有这种习俗啊?都是在自己家摆酒的。冬天里办酒席倒也好办,今年家里养了四头肥猪,送到陆家一头,还剩三头呢。陈氏发话,杀两头猪,好置办酒席用。家里养了那么些的大鹅,前阵子下山之前,杀了一些卖掉了,还剩下的也都弄到了这边,要不然都不在山上,这些牲畜还不得饿死啊?老太太算了一下,决定再杀掉三十只大鹅,用来办酒席。剩下的蛋类家里也充足,菜有白菜土豆啥的,另外还有静涵弄得蘑菇,静涵又教薛氏泡了两缸的绿豆芽。这样也就差不了多少了,买点鱼啥的就成。

    腊月初九这天,许家把猪杀了,陈氏把肉全都给冻上,留着办喜事好用。这时候天气冷的很,东西放到外头,一夜就能冻的邦邦硬。

    志新回了村子里,告诉了人家志祥要成亲的事情,大家都说到时候要去喝喜酒。另外镇上的孙管事那里,还有岳家,以及那个叶二那些人,也都去告诉了一声。这里的习俗,一般有喜事的话,相处差不多的朋友都要招呼一声的,如果没通知的话,人家知道了会不高兴的。

    腊月十六这日,许家的院子里头搭上了一个棚子,棚子里面当然就是一个简易的厨房了。里面支了四口大锅,还有案板啥的,也都预备好了。这办喜事的厨子,都是专门干这一行的,一般哪家有个红白喜事的,都会请他们去。尤其是年前这一段时间,那可是忙得很,不提前订好,根本就轮不上的。

    十七这天,村里帮忙的媳妇们来了十多个,大家都在前院收拾各样东西。桌椅碗盘这些,都是从专门的地方租回来的,连同迎亲的车轿、马匹、车夫什么的,就连吹鼓手,也都是一起找来的。

    帮忙的媳妇们忙活着把碗盘都刷干净,还有一些人就在厨房忙活着,今天要把很多过油的菜都提前炸出来,还有一些要烀熟的,也都放到锅里烀上了。一时间,整个许家热闹非常。

    静涵她们也都在帮忙的,静涵的蘑菇一直都出着呢,新房子的保暖不错,所以产量还可以。不过静涵倒是跟酒楼那边说了,这几日家里办酒席,蘑菇就不送了。新采下的蘑菇,正好用到酒席上。另外静涵提前生的绿豆芽,这时也长得正好了,白白嫩嫩的,看起来就很有食欲。

    中午,所有帮忙的和迎亲的人都在许家吃完饭,迎亲的人就从许家出发了,去县城里迎亲。正好今天晚上在那住一宿,然后明早接了新娘回来。志祥穿着一身新衣,胸前十字披红,骑在一匹大红马上,更是显得英姿勃发,俊伟不凡。

    前面是吹鼓手,然后是新郎官,后面还跟着迎亲的车轿,最后面当然还有几辆迎亲的马车了。一行人吹吹打打的朝北走,去迎亲。出了镇子,吹鼓手就不再吹打,而是上了后面的马车,一路坐着马车到县城了。

    一行人用了两个时辰才到了县城,吹鼓手从车上下来,然后继续吹打,一直来到了陆家。今天的陆家,处处张灯结彩,喜气洋洋。陆家的大门敞开,有人看见迎亲的来了,急忙往里禀报,还有人直接点燃了门上挂着的鞭炮,噼里啪啦的响了起来。

    陆家人来到门口,迎接新郎官,新娘子的父亲上前在志祥的腰里塞了个红宝,然后新娘子的弟弟牵着马,志祥这才下了马,众人引着进了院子。

    院子里当然是人山人海了,所有贺喜的宾客都在看新郎官呢。新郎一到,女方的酒席也就开始了,早有人来领着新郎他们进了前院的大厅,酒席都摆在这里呢。迎亲的人要单独摆上几桌。今天许家来迎亲的,有志祥、媒婆、志新,还有两个从村子里找来的迎亲婆,当然还有文宣和静娴了,他们两个可是压轿童子呢。这些人一桌,然后车夫他们一桌,都是最好的席面,新娘子家里派了可靠地人陪着。

    ☆、第九十五章志祥成亲

    十七的晚上,迎亲的人要在新娘子家里住一晚,第二天早晨接了新娘子才能走的。志祥他们被安排在东跨院住了一晚,这一晚,陆家灯火通明,都在忙着明早的送亲。

    十八的早晨,大家都早早的起来。志祥梳洗完毕,正好有人就在东跨院这边摆了早饭,大家都吃了些。当然了,这早饭就是饺子,迎亲饺子送行面,这是规矩。

    吃过了饺子,吹鼓手就先出去了,在门外开始吹打。志祥来到了前院,那边新娘子的哥哥背着新娘出来,放到了车轿里面。志祥上了马,领着轿子在院子里转一圈,之后志祥还要下马,进屋里给岳父岳母磕头。再次出来上马,才能够往外走。前面吹鼓手先行,装嫁妆的马车跟在吹鼓手的后面,志祥跟在嫁妆后面。接下来是新娘子的车轿,然后是新娘子这边送亲的人,这些人坐的当然就是单独预备的马车了。

    一行人浩浩荡荡的从陆家出发了,走到出了县城,吹鼓手还是坐到马车上,大家一路往回走。等到要到镇子上的时候,吹鼓手就下来走着,边走边吹,一路来到许家的门口。

    今天许家的门口,站了好多的人。文翰和文成两个人用长木头杆子,挑了一挂鞭炮在那等着。远远地听到了吹打声,兄弟俩就做好了准备,等到迎亲的队伍走近了,前面的吹鼓手刚刚到大门口的时候,文翰就点燃了鞭炮,一时间响声震天。

    志祥来到大门口,接过文昌手里的弓箭,朝着车轿虚射了两下。然后媒婆扶着新娘子下车,踩着红毡来到新郎的跟前。一旁的迎亲婆子递过来一条红绸子,新郎新娘各执一头,新郎在前,新娘在后,两人往院子里走去。在大门口,放着一个火盆,新娘子在迎亲婆的搀扶下,跨过了火盆,然后这才进了院子。

    从大门口到前院的会客厅,全都铺着红毡,新人踩在红毡之上,来到了屋里。正间屋是一个大会客厅,正北摆着香案,旁边坐着老爷子和陈氏。

    就听有人喊道,“吉时已到,新郎新娘拜堂了。”

    然后志祥和新娘子拜了天地、高堂,然后夫妻对拜,之后有人喊道,“礼成,新郎新娘入洞房。”

    志祥领着扯着红绸子,一路来到了东跨院,这是他们的新房。进了屋,新娘子要踩着用红纸包上的砖上炕,然后坐到炕上,新郎坐在新娘的旁边。志祥接过扎着红绸的秤杆,挑开了新娘子的红盖头。

    静涵她们都跟着进了新房的,就是为了看看这新娘子长得什么样,静涵能挤,就在前面,看的最是清楚了。

    只见这新娘子眉如新月,面似芙蓉,一身的红衣,更是衬得肤白若雪,娇羞动人。静涵心中暗赞,果然新娘子是最美的。

    大家看了这新娘子的容貌,也都发出赞叹,“好美的新娘子啊,真漂亮。”

    “那是,你也不看看,新郎官也是难得的美男子呢。”

    新娘子听了大家的话,羞得不敢抬头。旁边有人端来了合卺酒,新郎新娘喝了合卺酒,然后又有人端来一碗饺子。志祥夹起饺子,递到了新娘的嘴边上。

    新娘子张嘴咬了口饺子,刚要咽下去,发现不对,赶紧吐出来,“生的?”新娘疑惑的问道。

    旁边的人一听,全都喊道,“生了,生了,新娘子说生了。”原来这就是讨个口彩,借吉利话。新娘子被大家这么一喊,就更是害羞了,头低了下去,不敢再看大家。

    媒婆看了就喊道,“行了,新娘子也看到了,外面的酒席已开,大家赶紧出去吃酒席吧。”

    大家一哄而散,都出去吃酒席了,志祥看着新娘子,柔声说道,“你现在屋里等着,酒席散了我就来陪你。”说完,就出去了。

    屋子里剩下新娘和两个陪嫁丫头,静涵和静雅、静婉她们几个也留在了新房里,陪着新娘子。静涵看着出去了一趟,没多会儿就弄来了一性的,放到了桌子上。“小婶子,赶紧吃点东西吧,这都中午了,估计你也饿了。等到外面吃完酒席可得些时候呢,你先吃点垫垫肚子。”

    静雅她们帮着把桌子往炕跟前靠了靠,然后大家一起吃了点东西。陆婉婷一看屋子里只有几个小女娃,心里略微安稳些,也就不再那么羞涩,吃了些东西。

    等到大家都吃完了,静涵让姐姐在这陪着小婶子,然后自己把饭菜再弄出去。

    外面的酒席正是最热闹的时候,本来摆酒席应该是在院子里的,不过这大冬天的,外面太遭罪了,所以就摆在各个屋子里头。前院的会客厅最大,能摆不少的桌子,另外的几个屋子里,也全都摆上了酒席,款待这些来贺喜的宾客。

    志新这一桌,正好是岳思远和孙管事他们,另外还有林兴家。子轩和文翰鹏程都在一起念书,也是同时去考的试,所以大家也算是熟悉。大家在一起,难免要提到孩子们念书的事情来。“兴家啊,我看年后不如让子轩住到我家来,你也看到了,我这也宽敞,比夫子那里强多了。咱们俩是从小一块长大的,孩子们也相处的极好,让他们住到一起,这样互相研究一下功课啥的,也方便。你看呢?”志新对兴家说道。

    “大哥,咱们兄弟不是外人,你既然说了,那我求之不得。说实在的,子轩一个人在学堂里,我也真是不放心。你家文翰念书好,要是能和文翰在一起,当然好了。”林兴家也不见外,直接就答应了下来,关键也是两家的交情在那,用不着虚头巴脑的。

    一旁的岳思远听了,就不干了,“我说许老弟,你咋光让子轩过来呢?那我家鹏程呢?”他是在开玩笑。

    “大哥真会说笑,你家就在镇上,况且比我家大了不知道多少,咋还要上我家来啊?”志新也笑闹着。

    “我不是看着孩子们在一起能够多学不少东西么?你不知道,去年鹏程上你那参场子去,回来懂事多了。我是真想让他们这几个小的多接触。”岳思远之前并不知道,原来许家还有一个举人呢。更没想到,这位举人竟然成了县城里陆家的亲戚。原本岳思远就对许家的印象不错,如今更是得重视了。“老弟啊,你看我家鹏程咋样?要不咱们两家结个亲家咋样?你家那么些的女娃,随便哪个都挺好。我其实相中了静涵,要不咱们合计合计?”岳思远这话,有一半真心,一半试探。他是想和许家多亲近,要是能够结成亲戚更好,不说别的,光是文翰哥几个以后的成就就低不了,更何况还有那个古灵精怪的静涵呢。唯一的缺点,就是静涵略微小了些。鹏程比文翰还大一岁,比静涵就大的更多了,相差的多了些。

    志新听了这话倒是一愣,他根本就可没想过能够攀上岳家,再者家里的这些女娃娃们还都小呢,也没想过说亲的事情。“岳兄,按理来说,你既然提出来了,兄弟我不能驳你的面子。不过,孩子们都还小呢,不如过一两年再说。鹏程自己的意思也很重要,要是咱们两个冒冒失失的就把亲事定下了,回头鹏程再有了喜欢的人,咱们不是好心办坏事了么?以后我们也会经常在镇上的,鹏程随时都可以来,要是小辈的之间互相看对了眼,咱们也用不着拦挡着。要是他们没那个意思,捆绑不成夫妻。兄长说呢?”北方民风开放,倒是不像南面似的,礼教那么严格。所以一般的男女略作接触,也不会有人说什么的。文翰既然和鹏程相交甚好,难免会常来

    长白山下好种田__64在线阅读

    <!--t;

    长白山下好种田__64

    -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