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又上乱葬岗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弃妇苏小西的幸福生活 作者:夜空海星

    又上乱葬岗

    想好了以后的出路,心里也轻松了。老天又给了自己第二次生命,以前的遗憾,虽说不能弥补,但再活一次,至少又是次机会。多少人想要都要不到呢。

    又出去找了点野果。回到庙里,发现老婆婆已经醒了。巧的很,老婆婆也姓苏,无儿无女,无处可去。小西看老婆婆言谈举止都不太像是乡野村妇,而老婆婆也对小西的救命之恩感激不已。小西是个爽快人,把自己,也就是闵娘的事情一五一十的告诉了苏大娘,至于说自己死而复活,只说是由于呛水,后来被盗墓贼一踩,就又醒了。反正这种事情在古文野史里也不少见,老婆婆倒没怀疑小西什么。苏大娘原是一个大户人家的小妾,生了儿子,但是被另一个假装同时怀孕的小妾用死孩子换了儿子,又被陷害赶出家门。那个小妾还多次派人追杀。因此苏大娘经常搬家。尽管都过去二十多年了,但是苏大娘还是几乎每年搬一次家。这次就是在搬家的路上,路遇山匪,一直陪着她的贴身丫环掉下山崖,而苏大娘晕倒路旁,因此才被人当成死人扔到这里。又正巧被小西所救。小西一看,两个人都算是新生了,干脆,小西就改了名字,又叫回了前世的名字“苏小西”,还认了老婆婆为干娘,两人就已母女相称。

    靠着闵娘留下的记忆,小西知道了现在的时代风俗什么的有些像古代的宋朝,但不同的是,这个时代里,在这个大陆上,只有龙朝和北朝两个大国,周围围绕着一些各自的附庸效果,而两大国自从一百年前的一场元气大伤的大战之后,一直以来都相安无事,至今看来,也无再战的迹象,这可能得益于五十年前两国开展的互市,也可能得益于两国之间的天然屏障---常年奔腾不息并被崇山峻岭环绕的漳河。一条漳河隔开了两个国家,也使战火不那么容易爆发。龙朝共有五个大州,小西现在所在的小村落位于龙朝中北部的易安县,周围大多是平原,若果想往靠山的地方走,那就要向北走,北边山林多,离这里最近的有森林的地方是离这里两百多里地的瑶园,坐马车大概要走上个两天。易安是龙朝雍州的最南部,瑶园则是雍州的最北部。小西想去的就是瑶园。

    苏大娘说完今后的打算,苏大娘一听,也点头同意了。但是两个人现在身无分文,苏大娘还有伤在身。小西找遍全身,找出了一只金钗,一副金耳环,一块玉佩还有一只成色温润的玉镯。想了半天,小西决定去城里把金钗和金耳环当了,就当路费。转头又一想,这个小地方,平时一点小事都能被传上十天,更何况闵娘这么大的事情呢。如果有人认出自己就糟了。想来想去,又想到了昨天的乱葬岗上,再说自己的一身衣服一看就是富贵人家的,而做为自己娘的苏大娘却一身破衣服,也不太协调。于是小西心一横,决定再去乱葬岗捡身衣服来。

    告诉了苏大娘自己的打算,苏大娘一听,也属无奈,一定要和小西一起去。小西没同意,她年轻,身体好,可苏大娘的身体却经不起折腾。于是趁着早上太阳高,小西在苏大娘担忧的眼神中出发了。

    到了昨天的乱葬岗,小西脑子里第一个想到的居然是“枯藤老树昏鸦”,小西不禁自己笑起自己,都什么时候了,还有心情想这些。再回来这里,小西不是不害怕的,但一想到再没退路了,心一横,进了乱葬岗,找了个看起来还能穿的衣服,把衣服从女尸上剥下来,又去找了块比衣服好不了多少的布把女尸包裹起来。小西又去附近找了个大点的树枝,花了很长时间挖了个坑,把女尸埋了进去。最后立了个小树枝在坟前,又在坟前磕了个头,念了念,也就起身回去了。

    回到庙里,天都正午了,肚子里实在很饿,也就顾不上什么洗衣服了,换上衣服,又用灰把脸抹得看不出本来面貌,再缠上了一条头巾,更让人认不出来了。最后把原来的衣服卷好拿上,搀上苏大娘,两人一起出了庙门。两人在太阳底下走了大概半个时辰,才见到了一个小村落的影子,走进村子,找了户看着还算过得去的人家,讨要了点吃的。小西从没受过这种罪,更没吃过这种东西,但是饿了一天了,什么都是香的。于是和苏大娘一人一半的吃完了剩饭。要么还说庄户人家老实,这户人家问她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小西只说从西边来,要到瑶园找亲戚,不想到这里路遇土匪。又打听从这里到城里要走多久,那家人看她们实在可怜,就让她们在他们家住上一晚,第二天村里有人进城,可以顺便拉她们一途。小西一听,很高兴,当晚就和苏大娘住在了这户人家的柴房里。晚上吃完饭,这户主妇把以前的旧衣裳拿了两身出来,小西和苏大娘这才换上了干净的衣裳,虽说不新,但至少干净。

    第二天一早,小西她们穿着干净衣裳,照样脸上抹着灰,头上包着头巾,就和苏大娘一起搭着便车进城了。

    易安不大,但是也很繁华,街上人来人往,问过了赶车的人,赶车的人给她们介绍了个价钱公正的当铺,在这家当铺前下了车,小西谢过送她们来的村里人,进了当铺。苏大娘虽说衣着褴褛,但是大户人家的出身还是有一定的气势的。金钗和金耳环一共当了四十两银子。小西心想,去瑶园应该还是够的。

    小西和苏大娘决定先找一家面摊吃过午饭,再去找车。

    城里北门外的马车大都是往北去的,两人在靠近北门的一条街上找了家面摊。面摊上人不少,东西应该不错。她们现在一切已省钱赚钱为要务,肯定不会去酒楼吃饭了。找位子坐下,点了面,等面的时候一边看着四周的店铺和来往行人。

    “你听说了吗?周家村,就易安城外的那个周家村里,周员外家的大儿媳妇浸猪笼了。”一个中年男人的声音在周围响起。

    “唉,这谁不知道啊?就两天前嘛。”

    “真是家门不幸啊。”先前的男生又开始了。

    “还不知道是谁不幸呢?她们家大儿媳的财产现在全归周家了,周家立刻比以前富了不止一倍。大儿媳刚死,这不就马上张罗开了大少爷的婚事了吗?”面摊老板的老婆似乎听不下去了,开了口。

    “是吗?我还没听说。和谁呀?”周围的人都在伸着脖子等着答案。

    “昨天周家一个仆人进城办事,在我们这里吃的面。他说的。是他们家表小姐。还说两人早就好上了。”

    “唉,所以呀,这事情到底怎么回事,谁也不知道。说不定那大少也是个可怜人哪。”面摊老板娘停了一会又说到。“听说那大少对他们周家人,甚至下人都很好。”

    听到这里,苏大娘担忧的看着小西。小西向她笑笑,“娘,我没事。早忘了。”

    之后,周围的众人再如何的众说纷纭的讨论,她们都没心思去听了,过去了就是过去了。现在的她们,什么能力都没有,更何谈报仇?还是先活下去再说吧。

    匆匆吃完面,两人去北门外找车。

    一打听,从这里去瑶园,包量车最少要三十两银子,还要管赶车的饭。两个女人,又不适合和别人一起包车。她们一合计,这样算下来,到了瑶园,她们又要身无分文了,还是再看看吧。又问了几家,一直过了一个时辰后,都没找到合适的。瑶园太远,本也没多少人愿意去。正在她们下定决心要包一辆车时,旁边有人告诉他们,那边有个从瑶园来的老把式,急着回家,跟他谈谈,车价应该不高。小西一听,赶忙和苏大娘一起过去了,问过才知道,老把式姓刘,人称九叔,常年赶车,这次送人来易安,马上就要回返,本想着空车回也没关系,正好碰上她们俩。九叔要了十五两银子,她们一听,能剩下一半,当即和九叔说好,包了他的车。

    说好没多久,九叔和他们一起去城里采买了些路上吃的用的,有九叔这个经验丰富的,她们花了一两银子就采买了需要的东西。

    当天下午,她们就和九叔一起出发了。路上,一路走,一路聊。小西和苏大娘坐在车里,九叔在车外。九叔是个老实人,听她们说了寻人未果,又遇上土匪的事情,很是同情。又问起了她们为什么要去瑶园。小西一合计,九叔是个老实人,也就实话实说了。说自己从小跟着猎户爹爹学过打猎,如今天下之大,回家乡已经什么都没有了,还要面对村里的风言风语,还不如找个地方重新开始。又听说瑶园不错,有山有水,民风淳朴,就决定去那里居住。九叔一听,正好他的老家就在瑶园刘家窑,村里人大多都是猎户,正好他们一家都已经搬到瑶园城里居住了,老家里空着的一个院子也可以租给她们。一年十两银子租金就好。小西一听,正好阿。于是,一路上和九叔就更亲近了。

    马车走了两天,第三天的上午到了瑶园城里。九叔先把她们领到家里,把事情和老婆说了后,趁着天还早,九叔就又带着她们到了刘家窑,刘家窑离城里也不算太远,坐车大概就一个时辰。小西到了一看,九叔的房子不大,进门小院子,一间正屋和一间西屋能住人,还有稍小点的东屋放杂物,东屋旁边就是厨房。两个人住正好。于是小西利索的交了一年的租金,九叔又马上带着小西和苏大娘到里正那里自己做保人给她们登了记,接着又介绍她们认识了村里人。都忙完都到了正午,九叔还有事情,也就赶快回城里了。整个下午,小西都在收拾打扫。苏大娘身子不好,大都是小西一个人干活。小西一看,九叔家还留着一些旧褥子和锅碗瓢盆什么的,家具也都现成,虽说不是什么好东西,但对现在的小西来说,已经很不错了。

    收拾了一下午,小西终于把这个“家”收拾出来了。晚上,小西和苏大娘把车上剩的干粮随便吃了点,又做了几锅热水,好好的洗了个澡。小西住西屋,苏大娘住正屋,两人就这样安顿了下来。

    又上乱葬岗在线阅读

    又上乱葬岗

    -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