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分卷阅读114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奸妃重生上位史 作者:彭小仙

    分卷阅读114

    。哪里能有那份力气差人去打?还大闹?那日我是同她一道去的,母亲信不信我的话?”

    “信信信。”永年伯夫人用帕子擦泪,“娘娘说的,我都信。”可她又奇怪,“那究竟是何人在传皇贵妃善妒?娘娘在宫里,不知道宫外的情形。外面现在传得是有鼻子有眼的。还说陛下当日龙颜大怒,与皇贵妃大吵了一架,甚至要把皇贵妃的位份都给撸了。到现在陛下都因此生皇贵妃的气,不曾去过翊坤宫见一见。”

    王喜姐叹气,道:“市井传言,母亲听过就算,不要往心里去,也别到处说。陛下根本就没和皇贵妃置气。”这时候她想起来朱翊钧多日不上朝的借口了,“陛下现今病了,都好几日不上朝了,哪里就有那份心思去临幸都人?”

    永年伯夫人更奇怪了,“那娘娘为什么要将李氏给打死?”不等王喜姐给出答案,她就自己恍然大悟了,咬牙切齿地道,“一定是那个小贱蹄子自以为在陛下身边服侍,就能一朝冲天了,我呸!娘娘一定受了委屈,叫人给怠慢了。唉,都是娘不好……”

    王喜姐赶忙打断了母亲的话,“好了,不提这些。母亲近日在外边,可有听过什么人传出对汐儿不利的事儿?”

    永年伯夫人成功地被转移了注意力,当下就跳了起来,“自然有!那起子小人,懂不懂什么叫尊卑?什么叫嫡庶有别?汐儿不开窍又怎么啦?贾南风嫁的还是白痴皇帝呢!白痴都能当皇帝,汐儿哪里有那般不堪?怎得就做不了太子了?我们汐儿看着就长着聪明相,现在不聪明,不表示日后都不聪明啊。”她向王喜姐征求对自己的赞同,“娘娘觉得我说的对也不对。”

    王喜姐差点没被母亲的话给气出一口血。她扶着额头,“母亲,今日本宫累了,你先出宫吧,过几日再来。”

    “好好好,那你好好儿休息。”永年伯夫人依依不舍地站起来,抱着朱常汐道,“汐儿可要好好孝敬你母后,她为了你呀,真是操尽了心。”

    朱常汐这点倒很拎得清,不用贴身的机灵内监提醒,头点得同捣蒜一般,“汐儿一定会好好孝顺母后的。”

    永年伯夫人又爱又怜,摸了摸朱常汐才离开。走前她还不忘狠狠警告坤宁宫的宫人们,“仔细伺候娘娘,若娘娘有个好歹,你们一个个都逃不掉!”

    王喜姐看着母亲,只觉得自己的头更疼了。

    过了几日,永年伯夫人果然再次依言入宫。王喜姐拦不得,只得将母亲迎进来。这一次,永年伯夫人带来了一个消息,让王喜姐坐立不定。

    “娘娘!我就早说那个郑氏不堪为盟,你可知道现在外头都是怎么在传的?”永年伯夫人气得胸口一起一伏,恨不得要杀上翊坤宫把郑梦境碎尸万段的样子,“他们现在都说,郑氏一直退居幕后,不声不响,面上瞧着是要帮嫡子和娘娘,实际上呀,就是想看娘娘与王嫔鹜蚌相争,好坐收渔翁之利!”

    她见王喜姐一脸的不相信,急得把大腿都给拍红了,“哎哟喂,我的娘娘啊,你怎么就那么不开窍呢!人善被人欺啊,娘娘就是心善,才总是叫那郑氏抢了先锋,生了那许多的皇子皇女。娘娘你想想,皇长子与我们汐儿现在争太子争得天下人都知道,陛下又一直不松口,显然心里还犹豫着呢。到时候要是郑氏枕头风一吹,哎哟哟,那太子岂不是就成了那个瘸子的了?!”

    王喜姐肃然道:“母亲慎言!二殿下乃陛下血脉,皇家子弟,岂容外人置喙!也就是母亲,也就是在我宫里这么说,若是在两宫太后娘娘跟前,在陛下跟前,母亲连着永年伯府早就获罪了!”

    永年伯夫人喏喏地收了口,心里还不服气,“我也没说错啊。依我看,当日郑氏与陛下吵架,保不齐就是因为想立自己儿子当太子!娘娘,可长点心啊,万万不能叫小人得利。”她扭了扭身子,一脸的急切,“你爹让我问你呢,有什么是他能帮得上忙的不?要不要咱们家上个奏疏什么的,让陛下偏个心?”

    “母亲,国本非陛下一人可定。乃是有祖训的。”王喜姐耐心道,“立嫡立长立贤,朝臣们对礼法可比我们懂得多,就不要插手了。”

    永年伯夫人气呼呼的,觉得女儿就是心善还不开窍。她眼睛一瞥,看见朱常汐愣愣地站在王喜姐身边,眼里的泪扑簌簌地又开始往下掉。

    她的女儿同外孙怎得就这般命苦哟!

    第51章

    永年伯夫人在坤宁宫的两番言辞,王喜姐不过是当市井间茶余饭后的闲谈,并不放心上。但她不曾想过,这样的言论在宫外是什么样的情形。

    言官们早永年伯夫人一步听了不知多少回,从来三人成虎,到了最后就是不信也信了。可看看宫里头的情形,听说天子已多月不曾踏入翊坤宫,而那位传言妄图黄雀在后的郑皇贵妃则一直卧榻保胎。心里的天平一会儿偏向这头,一会儿又倒往另一边。

    最后终于按捺不住,决意上疏弹劾。

    后妃干政是朝臣们心里最后的底线。纵观史书,多少基业是毁于女子手中的?东汉末年的王太后任用外戚王莽,唐玄宗宠幸杨氏,最后哪一个有好下场的?!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就算郑氏并无意,他们也必须给天子敲个警钟,给后宫妃嫔上个枷锁。

    头一个上疏的乃是吕坤。他早先年就写成了《闺范图说》,自觉于这件事责无旁贷。只是吕坤还是颇有手法,并没有将事情的矛头直指郑皇贵妃,而是婉转地,呈上了《天下忧危疏》。奏疏中只提到望天子节省宫中开支,莫要放纵内廷之人横征暴敛。他的打算是,等朱翊钧接受了自己的奏疏后,再进一步地提出对后宫女子的约束。

    但吕坤没想到的是,这封奏疏给自己惹来了莫大的麻烦。《忧危疏》直指内廷,惹来诸多内监掌权之人的不满。张宏虽为司礼监掌印,在内廷之中为首,但毕竟年纪老迈,眼瞧着就要退下了。这个时候不发力,还等什么时候?司礼监掌印大太监的位置可就在眼前唾手可得。

    能参与政事的内监各个都不是省油的灯。他们早就从先前的内监身上学到了不少东西。首当其冲的,就不是不亲自上阵。于他们而言,身家性命悉数握于朱翊钧一人手里,主要朱翊钧不发话,言官就是把唾沫星子汇成海,也动不了他们一分。当今天子是个心软之人,性子又优柔,再好拿捏不过,此时不哭求卖惨,还等何时。

    外朝的人,就让外朝自己去争斗。

    分卷阅读114

    -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