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分卷阅读482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奸妃重生上位史 作者:彭小仙

    分卷阅读482

    这可真真是笑话了。天底下最鄙视商贾的,是这起子人,偏现在又利用人家牟取私利。”

    朱翊钧脚下一顿,转过来问他,“当真?”

    “当真。”朱常溆道,“我观那学子的模样,不似作伪。听二皇姐说,他母亲初来京时,还是她救的人。现在那位老妪也在云和公主府上做事。于情于理,天家都是施恩于人,他既为读书人,心里总有几分知恩图报之意吧。况且这般污蔑不相识的人,也说不通。”

    朱翊钧点头,若有所思地道:“说的有理。”脚下一转,重新走向偏殿去,“朝廷向来对学子优容,偏人心不是个知足的。”

    “总要给他们几分颜色瞧瞧。”朱常溆道,“可惜还不是时候。”

    朱翊钧笑道:“总算是知道怎么忍了。”他在位置上坐下,向王义示意,将饭食都端上来,“现在知道做太子和天子的不易来了吧?你父皇啊,就这么做了几十年了。”

    “滋味是不怎么好。”朱常溆心中一叹。前世他只尝过做天子的难耐,现在成了太子,也算是把这两种不同的苦滋味都尝了个遍。

    且当作不枉一生了吧。

    用完了午膳,朱翊钧又带着儿子看了会儿奏疏,阁臣就和九卿一起到了。内阁现在空了两个缺,需要补人。朱翊钧让他们在午前处理了政事,午后过来进行廷推。

    在正式廷推前,大学士们就和九卿一起商量了递交上来的名单。在大明朝,能入阁的皆非凡人。第一条,三甲进士就得扼腕。而后需得有进入翰林院,做过清贵之职。另有一条,名单上的人必须曾为六部侍郎,或以上的职位。

    这便是所谓的熬资历。

    倒也不是没有三甲进士,或不曾为翰林之人入阁。实在是少则又少。开国时,许还有,越往后,这样的人就越少了。

    朱常溆立在父亲边上,眼睛往递交上来的名单瞟了一眼。

    李廷机……这个倒是不错。朱常溆对这个人挺有好感的。前世此人也算是为舆论所累,最终不得已多次上疏要求致仕,而后郁郁而终。从他死后礼部定的谥号——文节,就能看出朝廷对此人的看重,还有李廷机自身的官声。

    果真,朱翊钧指着李廷机的名字道:“李尔张不错。朕记得他为礼部侍郎的时候,多次为部下争取福利,以高薪养廉。”

    “正是。”沈鲤颔首,“李廷机为人极是善,在京中为官屡次对乞讨之人施以援手。”说到这儿,却又笑了,“每每经过其家,总能见着不少乞儿围在门口,一见他出来就伸手讨银子。”

    朱常溆微微皱了眉,却没说什么。

    朱翊钧对这位善心人很是满意,“心存善念,便是利于万民。处事又是个刚正果断的。可。”他用朱笔在李廷机的名字上画了个圈。

    下面这位……

    朱常溆凝眉,有些拿不准是不是该出言否决。身为皇太子,虽然没有最终的决断权,可是提提意见还是能做到的。

    而皇太子的建议,谁能不重视。只要不是诸如开关这等牵扯广众的,朝臣也乐于卖这个未来天子一个面子。

    说,还是不说。

    朱常溆拿不定主意。

    就在他心里头纠结万分的时候,朱翊钧已经报了名字。“叶进卿。”他放下朱笔,“朕……似乎没什么印象?”他扭头看着还在纠结的儿子,“溆儿可知道这位?”

    朱常溆当然知道,不仅知道,就连这位叶向高以后的官运生涯,都知道得一清二楚。

    叶向高不仅在万历年间曾任首辅,还在天启年间也重新起复,出任首辅。是个两进宫的能臣。

    而且最终礼部给他定的谥号,乃是文忠。要知道,前一个文忠,还是帝师张居正。

    要说叶向高无能,朱常溆说不出口。他在万历三十年,推荐好友沈有容出任福建水师参将,取得东沙大捷。光这一点,就可见其人看人有毒辣的眼光。这一点非能人,做不到。并在前世的天启年间,敢于向权倾朝野的魏忠贤抗衡。这就更不容易了。

    可朱常溆心里对叶向高别扭的,却是叶向高和东林党之间那点不清不楚的事儿。

    天启五年时,魏忠贤的同党左副都御使王绍徽仿照了《水浒传》,撰写了一篇叫做《东林点将录》的文章。魁首便是叶向高。

    要说叶向高和东林党有什么交情,其实也并没有。

    叶向高乃万历十一年的进士,高中后授庶吉士,而后提升为翰林编修。随后就调任南京国子监司业。现为左中允。

    和东林书院八竿子打不着。

    可他在日后东林势起之时,为东林人说了话,之后就同人有了千丝万缕的关系。

    朱常溆也明白,叶向高从来秉直,也不屑和东林党来往,当年不过就事论事。可在他心里,日后的东林党就像魏忠贤一样,是个祸国殃民的东西。他一点都不想看到任何与其有关的人出现在自己的视野中。

    “溆儿?”朱翊钧再次出声催促,“你可认得叶进卿?”

    朱常溆动了动嘴,还是点了头,“认得。现为南京左中允,理国子监司事。”

    沈鲤补充道:“以叶进卿之能,本该调任京师授官。可他曾与沈一贯有旧,一直被压着,不让其升任。这才埋没至今。”

    只要搬出沈一贯来,朱翊钧哪里还有不点头的道理。“就他了。”

    朱笔落下,在朱常溆的眼中变成了一个极慢极慢的动作。

    “就这么定了。”朱翊钧将名单交还给阁臣,“令李尔张、叶进卿即刻赴任。”

    今日的廷推非常顺利,大学士和九卿都不曾想到。他们在过来前,还在担心,会不会天子和皇太子重提开关一事。见廷推落幕,不过只定下了两位新任辅臣,自然心中高兴。

    谁能乐意去得罪人?何况虽然沈一贯已去,群龙无首的浙党势力仍在。谁愿意去触霉头?

    大明朝言官的攻讦,不是说笑的。只要群起而攻之,管你是首辅,也给照样拉下马来。十年寒窗苦读,好不容易高中,又得个官身,能实现年少时的抱负,谁愿意就这么被赶回老家去。

    等大学士和九卿离开后,朱翊钧便问起儿子来,“方才看你神色,可是有何处不对劲?”

    朱常溆连连摇头,“没有。”他在心里不断安慰着自己,顾宪成和顾

    分卷阅读482

    -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