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分卷阅读515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奸妃重生上位史 作者:彭小仙

    分卷阅读515

    “怪道江南织坊多,的确是一本万利的事。”

    “哪里来的一本万利。”朱轩媖飞了他一个白眼,“那是空手套白狼,海寇干的才叫一本万利。”她耐心地算着成本给徐光启听,“福建的蚕丝虽不少,可质地并非上佳。我现下用的丝,都是花了大价钱从浙江运来的。苏州的倒也好,只远了些,价更高。”

    徐光启咋舌,“我虽是沪县人,只知江南多产丝,却没想到其中还有这等门道。”又问,“你的丝自何处买的?”

    “嘉兴、嘉善那一带,哦,就是初阳的家乡。”朱轩媖踢了鞋子,也坐上了床,“虽然杭州丝多,但都是从那边儿运过去的,中间还有一层利,不如直接从当地的蚕农手里头买划算。”

    为了能节约成本,朱轩媖是做了不少功课的。“现在的丝,我都是托了史宾给我带的。他虽主要是去外海,同外夷做营生,但另有几队小商船是专门跑大明朝沿海一带,赚的少,但一来一回比外海容易。”

    徐光启听了连连点头,看着朱轩媖的目光都和以往不一样了。“看来往后我还得真当个吃软饭的,得靠我家媖儿养着了。”哄着朱轩媖说了会儿话,又打了包票,“今晚我就同你上织坊去瞧瞧。”

    织漳缎所用的花楼机是现今大明朝最好的织机,织造时需有挽花工和织工一上一下,互相配合。单独挂置经线的方式,也可以说是花楼机独有的了。

    朱轩媖替徐光启举着烛灯,让他能仔细研究织机的构造,嘴里抱怨道:“若是能改成一个人就能织的,怕是要方便许多。”

    徐光启并不懂织造布匹,虽然看了织机,却也是不大有头绪。他想了想,“明日可以让我在外头看着吗?我想知道织工究竟是如何操作的。”

    这个却是有些难了。织工都是妇人,并不好见外男的。朱轩媖却是另想了个法子,“我这织坊恐是难办,不过却是可以去寻了史宾。也是有男子为织工的。”

    “行。”徐光启拍了拍手,“这几日我就先将这事儿给办了。”他心里大致有了数,“回头试一试再说。”

    朱轩媖应了一声,将手里挂着的外袍递给他,“外头风大,冷的很,快穿上。”

    徐光启从她手里接过衣服披着,叮嘱道:“你也别太为了这事儿操心,自己个儿的身子又不好,仔细病倒了,叫我心疼。”

    “知道了。”朱轩媖轻咬着唇,朝他投了个秋波。

    徐光启是个想到什么就去做的人,如火器,那是没有条件,接触不到,也进不得神机营去看,只能靠不断得专研书本。织机却是又能看,又能摸,只了解了其中的关窍,心里就有了数。

    拉着学生一起试验了一月,徐光启就将现有的花楼机改良了下。“时间有些紧迫,火器这边不等人,只能暂且如此了。”

    新改良的花楼机并不能完全仅由一人操作,但比起先前已是快了一倍有余。徐光启将火器所用的熟铁制成模板,代替原本的线制花本,这样一来,挽花工就省了许多力气,割绒的速度加快了很多。

    史宾从中看出了门道,主动找上了徐光启。“你看这模板,是不是可以一次做许多出来?”

    徐光启不通商经,觉得有些莫名其妙,“可以是可以,就同制造火器一般。”他指着火器打比方,“比方说制这佛郎机炮,炮口小一些,大一些,这炮弹就没法子用了。”

    “那恐怕往后不需费心火器的研制费用了。”史宾微微一笑,“这等法子,便是开了天价,也自会有织坊的东家来买。”

    徐光启听说可以自己赚的火器的研制银钱,忙问:“这怎么说?”又一想,却是明白了,“你的意思是,将这花楼机的改良方法,拿去卖银子?”觉得不可思议,“这也行?!真会有人买?”

    史宾很肯定,“会!”他道,“漳绒价高,商人趋利,岂有不下血本之理?”又拿起新制的花楼机模板,“铁质模板,虽然价高,可用过一次后,还可以重新冶炼,并不算浪费,后续的成本也并不高。可以一试。”

    徐光启正为了研制的银钱头疼呢,听他一说,便道:“那公公只管了去寻人买,模板的花样、制作,都是可以做的。”

    “好。”史宾笑眯了眼,“往后就有劳徐公了。”他自火器营向徐光启告辞,又去了一趟水师营见方永丰,“可有消息了?”

    方永丰摇摇头,转身将一个东西拿出来递给史宾。“不过今日早上,有人在海边拾到了这个。”

    史宾看着那被海水浸泡得褪了色的红色布条,紧紧攥在手里。这是他送给林海萍的盔甲,岂能不认得。抖着声音道:“我还是那句话,见不着尸体,我就权当她还活着。”

    “我知道。”方永丰别开脸,“我已着人上马六甲一带去问了,就不知能不能用银钱撬开佛郎机人的嘴。”

    史宾咬牙,“再多的钱都行,只要能问得下落,我来出这银子!”

    两人没什么好心情,再不愿多说话。史宾红着眼,从营中出来,眺望着海滩。海浪一波波地拍打着沙滩,近处看,很是浑浊,带着泥沙。放远了去看,又觉得这海清澈无比。

    “海萍,你快些回来。”史宾的语气很温柔,“漳州的商事越发繁荣了,往后你最喜欢的漳绒可以尽穿个够。等徐公将新式火器研制出来,我们就再不用见了佛郎机人掉头跑,凭你的性子,想打就打,打够了,我们再回来。”

    “若是你知道了,一定会很高兴。所以,你快些回来啊。”史宾咬着牙,将手中的褪色红布仔细收进怀里,掉头离开这里。

    果然如同史宾料想的一样,徐光启研发出来的花楼机模板在当地织坊大受欢迎。不独织漳绒、漳缎的商户想要,旁的织坊也想用。对徐光启而言,不过稍稍改变了制法,很快就能做出来,一时之间竟有些供不应求。

    徐光启算是尝到了甜头,有了银钱后,越发埋首于火器的研制中去。

    由漳绒织造速度的改变,福建当地的蚕农眼热江浙的丝质,纷纷想法提高本地丝质,从江浙丝商手里争肉吃。进而桑农也转入其中,从江浙购买优良桑种在本地改良种植。

    随着月港海事越来越繁荣,朝廷宣布重开浙江明州市舶司。比起福建,浙江的私船更多,而今有了朝廷的官方市舶司,他们也不再铤而走险地选择行私船,勾结海寇,纷纷在市舶司排起了长队,等

    分卷阅读515

    -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