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分卷阅读74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娇娘美如玉 作者:我是浣若

    分卷阅读74

    ,只是她孤身一人跟着你投奔外乡,前路如何我们皆不知道,你若是带她回去明媒正娶做妻子,我自然高兴不过。可若你带她回去之后,不能做妻子,只养在身边做个妾或者丫头使,我便不能答应,为此,你也得白纸黑字替我写个保证,压上私戳放在小弟这里,等将来小弟也能一步步考到京城试春闱的那一天,白纸黑字,我也须得到永国公府与大哥对个清楚。”

    从昨夜张君一来,如玉自然也就想到若他不弃,她是要跟着他走的。在此六年,安康父母待她如已出,虽家贫却也如珍似玉的养着,如今一家人四散,只剩下这点还未长大的孩子,她要弃他已是心狠,再听他说出这样一番为自己前途考虑的话来,眼圈一红便抹起了眼泪,转眼望张君,却是要听他如何回安康这话。

    张君也搁了筷子,眼望着如玉,话却是说给安康听:“我既与你嫂子写了婚书,自然是娶她回去做正房妻子。你也不必一直等到春闱,待我们回京之后安顿下来,我自会派人来此接你,左不过一年半载,你也到京城,我替你择家书院潜心读书既可。”

    他这席话倒还说的在情在理,安康转眼望着如玉:“嫂子,你的意思了?若你愿意跟他走,放心走就是。我往后住到大伯家去,与大伯娘一起住着,若你来接我自然好,若不来,我也是这三房的男丁,争着一口气,必要把这个家撑下去的。”

    此时身边再无其他人,如玉虽因张君千里路上奔回来找自己的那点诚心而实意愿意嫁给他,心中却还有一点自己的计较。她道:“里正大人,我须得知道你府中可还有妻室妾侍,家中长辈可能同意我们的婚事,若你带我回京之后他们不同意,我又该如何应对?这些咱们皆要掰扯清楚,我才能与你一同回京。”

    张君道:“我从未娶亲,府中也无妾侍,至于家中父母长辈,我出门前已留书一份,到今日一十二天中无反对的信送至,父母也未派人来追,想必已经同意了,这皆不算什么大事。”

    他回京后在国公府只呆了一天,那一天从早晨到晌午,一直在慎德堂的书房里站着,也正是站着的时候,他悄悄往父亲书案上的书信匣子里塞了一份信,恰还塞在最下头,之后便告诉母亲区氏父亲书房里有那么一封信。他母亲区氏与父亲张登两人虽在一府,却彼此视对方如空气,张君是押定母亲不会把有那么一封信的话告诉父亲,才告诉她有这么一封信的。

    那封信只怕等到他带着如玉到京城时,张登也不会发觉,还得他给翻出来。可信里白纸黑字写着:儿已往秦州接妻,若父亲反对,则尽早寄信至渭河县府衙,或者直接派仆从来追,若无书信亦无仆从,儿便当父亲已是同意了。

    若是心思浮躁一点的女子,听闻张君说府中再无妾室,又父母也不反对,自然欢喜不尽的立时就能跟张君走。可如玉是个实诚人,自来就知道天上没有白掉的馅饼。

    她又说道:“就算你如今这样说,毕竟京城你们府中情势究竟如何,我们却是一丁点儿也不知道。你一个未婚男子娶个再蘸的寡妇,这在我们农村来说都是件难事,更何况京城富贵人家?不如这样,你再多替我写一份放妻书叫我自存着,若到京城之后你府上父母不肯叫我进门,我便拿那放妻书自行归乡,或者自谋出路,你看如何?”

    说到底,她还是尽可能的要替自己多谋几条出路,这一条走不通再换另一条,没有全然把希望寄托在张君身上。

    张君拍了拍安康,示意叫他先走,待安康夹着书袋出了门,张君这才又折回来,面色十分诚恳的实言道:“如玉,不瞒你说,我娶你时事先未经过父母同意,如今就算咱们回到京城,进门之前还有一番计较。可我请你一定信我一回,我既再回秦州来接你,抱的便是此生此世只娶你为妻的决心。咱们已有了婚书,你便是我的妻子,是我张君这一生的责任。

    虽我出身名门,但并不意味着你跟着我到了京城就有很舒心的日子过。至少在近一两年内,你还得陪着我一起吃苦,可我保证无论何时,无论何事,我皆无条件的只信任你一人,也永远支持你的任何决定,永不纳妾,有了俸银全交予你一人保管,无论任何事,只要你不愿意,我决不强求,你看可好?”

    这话听起来就有几分的真了。张君不曾来的时候,如玉心中一半焦心他或者死在半路,一半又暗自酸楚自己遭他利用一回,为那份未曾深思熟虑时就草草写不的婚书而耿于怀,全然没有细细思量过若他再回来,果真要接走自己时,自己又该怎么办。

    她本是个凡事都能自己拿主意的人,此时却又犯起难心来。她决定寻个人商量商量此事,先下坡到大房,进门便见圆姐儿委委屈屈在厅屋檐下摘剁一堆萝卜樱子和猪食。见如玉进来,圆姐儿伸手背揩了揩眼睛,挪个方向只给如玉个脊背,菜刀剁的山响。

    如玉也知圆姐儿隔墙张望了一早上,只怕连自己和张君、安康三个人的谈话也皆听在耳朵里。这小丫头也与如玉一样怀了春,可终归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如玉在她身后站了片刻,见冯氏不在又只得转出来,下缓坡到二房陈金家。

    陈金家自二妮走了,三妮嫁人后只他两个,人倒是全的,魏氏活死人一样蜡黄着脸躺在厅屋炕上,陈金两条瘸腿跳着给她端吃掌喝,擦身洗衣,倒是伺候的尽心尽意。

    自打安康老娘亡故那日起,如玉这是头一回来看魏氏。她到炕头握起魏氏的手,叫了一声二伯娘,魏氏眼中两滴泪顺眼沟往发鬓间滑着,张了张嘴,如玉却听不清她说的是什么。她怕这久病之人的口气,又见魏氏犹自说个不停,也知她必是说些悔罪的话,遂应付道:“我都懂,我娘与沈大娘也不怪你,二伯娘安心养病既可,好不好?”

    魏氏缓缓摇头,犹是不停的说着。陈金甩着两只的水凑到魏氏耳边听了许久,边听边点头,听完了对如玉说:“你二伯娘听说咱们的里正大人又回来了,这一回还要接你走,她说里正大人那人心正,心善,天下难寻的好人,叫你千万莫要错过了。”

    这一生好事非的妇人,只要肠子缝到了肚子里,那怕起不来炕,那怕话也说不出来,好事非的心还是改不了。病人的耳朵更灵,她方才听闻圆姐儿说了些关于张君的话,当然也知张君是来接如玉了。她心悔自己前些日子为了一幅金手镯便害死了妯娌,此时无论身还是心皆善的不能再善,忆起在渭河县县城里张君自陈家店子那帮人手里救她出来时的样子,一句句也是全是真心实意为如玉好的好话。

    如玉当然也知道自己与张君的事全村只怕人人皆知,捏着魏氏的手握了又握,从怀中掏出自己换好的二十几文钱来

    分卷阅读74

    -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