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分卷阅读126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娇娘美如玉 作者:我是浣若

    分卷阅读126

    已是花白,一席明黄色圆领龙袍,面容与三皇子宁王十分相似,眉眼略有吊梢,但整个人提着一股子十分活跃的精气神。皇帝为首,太子侍于后,宁王与瑞王再次后,分侍于左右,皆下来,便是各位亲王,并文武大臣们。

    走到张君面前时,归元帝忽而止步,当着一众人的面,略略俯首,端详着张君那幅《帝巡图》,笑意吟吟说道:“若朕记得没错,这当是咱们永国府的二公子,张君,张钦泽。”

    张君甩袍便跪:“微臣见过皇上!”

    “任职于何处?”皇帝问道。

    张君回道:“回皇上,微臣在翰林书画院供职!”

    皇帝转身往回走着,约走到殿前时忽而回头,当着众人遥指张君:“大约是前年,他将宁王打的面目全非,鼻青眼肿。其因有讳于人,朕就不细讲了。

    朕记得当时国公爷绑着他跪在午门外,要朕剁他的脑袋。朕非但不剁他的脑袋,还命人为其松绑,传入宫中好生安抚,大加赏赐,尔等以为这是为何?”

    所谓有讳于人,说的当然是武德大将军张震,以及他的妻子周昭了。周昭为女子,一个皇子并一个将军为了她争风吃醋,这种事情皇帝自然不会在大庭广众之下讲出来。

    宁王赵钰面容肖似皇帝,吊梢眼,鹰鼻,蟒臂蜂腰,虎势猿行。他曾随帝出征,此时还是一身银甲,于丹墀之上冷眼扫那跪伏于地,穿着文臣服的小书生一张白嫩嫩的细脸红了又白,白了又红,暗骂了声无耻小人。

    谁能想他那瘦而文弱的样子,打起架来非但不要命,而且又毒又狠,掏裆挖鸟,剜眼扣珠,皆是狠手。将他打成了个猪头,陷些连命根子都废了,偏还不能脱了裤子验伤。

    诸臣之中,最难堪的自然是枢密副使,永国公张登了。他扑通一跪,双手按地不敢再出一言。皇帝仍还在丹墀之上漫步,忽而兵部尚书岑参出列,抱笏颂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皇上不以亲王为亲,不以臣子为疏,这恰是连圣人都做不到的,可见吾皇之贤德,以愈圣人。此乃臣等之幸,百姓之幸,天下之幸。”

    兵部尚书此话一出,自臣工们皆是附合称颂。

    归元帝似乎挺满意岑参这个注脚,又道:“天下为公,天下是百姓的,朕自然也是百姓的天子。百姓的儿子,皆是朕的儿子,朕一碗水端平,所以才不责罚于张君。”

    他转口又道:“不过,朕听闻前些日子太子欲晋升你为翰林学士,你却推脱了,这又是为何?”

    皇帝话一出口,满朝文武,所有的目光皆扫到了张君身上,翰林学士人称内相,从一个书画院的闲职翰林一步登天成为随侍于帝册的学士,无异于一步登天,这小子打完皇子,便如踩着了狗屎运一般,先是金殿得中,如今还要入翰林拜内相?

    太子亦是一滞:他欲晋张君为翰林学士的事情,除了他知,张君知,天底下也再无人知,是谁将这样重要的事情透到了皇帝那里的?

    满朝文武眼神复杂,张登恨不能刨个洞钻进去,又恨不能上去踢这不中用的儿子两脚。皇帝还能御驾亲征,可见身体很好,或许一二十年内都还会在帝位上,他们永国府虽是太子一系,但事情做的太明显,终究要遭皇帝忌惮,儿子竟连这样重要的事情都不与他商量,他如何能不气。

    所有人都在等着看张君如何应对。张君从画案下站起来,行到当廷重新跪下,奏道:“回皇上,并不曾有晋升之事。但于一月前,太子殿下曾召为臣到慈庆殿一叙,言谈中提及随皇帝北征的翰林学士张永因连番舟车体有不适,为替皇上分忧故,太子于飞华亭上与微臣相谈,问为臣是否愿意自荐,请为学士,在皇上回銮之后,随侧分忧。臣以为此事不合大历官员任免之律法,故而婉拒。”

    既然皇帝都已经知道了,索性就光明正大的说出来,或者他能少些怀疑。

    归元帝俯视着众臣,他显然心情大好,又是一笑:“既是这样,倒也合情合理。张永确实体有不适,很难再胜任翰林学士一职。朕今日亲自问你,你可愿意为翰林学士,随侍于朕侧?”

    张君连忙回道:“自然愿意。微臣谢皇上厚爱!”

    *

    不过一句话的事儿,张君便从翰林院一步登天入宫成了翰林学士,皇帝才刚回朝,所有太子与诸大臣批阅过的奏折,三位翰林学士还要重新再查阅一遍,以备皇帝随时提去问话。少则三五日,多则十天半月,张君是无法回家了。

    往垂拱殿时,张君见同为翰林学士的文泛之穿着朝服,领着一列的内侍,捧黄巾遮盖的盛御之盘,后面两列乐鼓,像是要出宫的样子,遂拉住了上前问道:“文学士这是要往那一府?绵延近一里的赏赐,皇上才还朝,谁家能有如此殊荣?得如此丰厚赏赐?”

    翰林学士虽被称为内相,但都是不及而立的年轻人,概因差事太过劳累,非得这些年轻人才能胜任。文泛之今年也不过二十七,侍于御前,自然是风度儒雅,温和内敛的书生气质。他道:“除了你们永国府,还能有那一府?”

    他笑的有几分揶揄:人常言冲冠一怒为红颜,这张君冲冠一怒为大嫂,打完皇子后中探花,如今又入宫为内相,眼看步步死局,却又总有生门,也算千古第一人。

    若为大哥北征之功故,有些赏赐也是正常的。张君再问:“都赏了些什么?于我们府中可有晋封?”

    文泛之道:“皇上此番大手笔,加封永国公为太尉,赐尊府老夫人一品诰命。余人也皆有封赏,至于你,不用说,与我一起干这苦差使,往后还要相互照应才是。”

    他说完便告辞。皇帝还朝,太子不再临朝监政,自然要撤出慈庆宫,重回建于外皇城的东宫。他仍还穿着恭迎皇帝回鸾时的红色盘领朝服,戴玉冠,眉心紧簇,面色透青,走到张君身边时略停了一停,说道:“恭喜你,还是入宫做了内相。”

    詹事府与左春坊一众随侍太子赵宣的官员们十分明显的斜瞟眼角,鼻尽哼意,以行动来表达对于张君背主的蔑视。赵宣心里也满是矛盾,一边觉得是张君将两人间的私话漏到了皇帝耳朵里,一边又还忆着张君千里路上孤身捧回玉玺的忠勇,略停了停,叹口气又补了一句:“钦泽,往后,本宫仍还得你多多照应才是。”

    “殿下!”张君忽而出口,唤住赵宣问道:“你可知天下为公的意思?”

    这小翰林,永远冷漠,刻板,一脸的倔犟。会埋头做事,似乎也忠于职守,可他永远不会跟任何人之间有格外的信任与依存,无论你怎样努力,也无法跟他交心,做朋友。

    他眉目间的焦灼感染了赵宣,赵宣止步,挥左右退远,问道:“何意?钦泽你直言即可。”

    张君自己

    分卷阅读126

    -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