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分卷阅读54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采花贼使用手册 作者:霜刃玉

    分卷阅读54

    的。”

    洛浮生冷冷地看了飞魄一眼,想从他那玩世不恭的表情中看出他是在说笑还是认真的。

    谢氏一族的生意遍布全国,她给谢烟出的主意便是让他说服谢氏家族主家允诺滕州府谢家分支与其他地界的谢氏子孙交换生意场,然后在穆晓晗与沈书墨成婚当日,飞魄现身掠走新娘,将此事的名头归到江湖大盗采花贼身上。这所换的生意场,便是正处战乱区域的常州,常州府的谢家子孙自然巴不得同意,两方施力,主家一番考量后应了下来。哪知主家允诺了,谢员外却不同意,谢烟为此不惜诈死,骗得谢氏夫妇出城来寻后以命相逼,再加上谢氏一族主家为保证谢家在滕州府的地位,请动了太常大祝魏大人前来相助,意思已经表达的很明显,谢员外一面感叹自己已老一面欣慰儿子竟能说服主家,顺了谢烟的心意。

    而谢氏主家在谢烟与穆晓晗婚姻一事之中的态度,再度促使了洛浮生来徐州一探的想法。

    在谢烟祈求得到百年前谜题答案时以不便插手地方事务为由冷酷拒绝的谢氏主家,在后续更加麻烦的恳求中,不仅点头答应,还请动朝中高官大力支持。哼,她可不信仅是被谢烟的一番深情打动,生意人都精明的很,向来无利不为。所以,此事肯定另有蹊跷,尤其是那道谜题的答案……

    洛浮生本来并未将那题放在心上,谢氏主家的拒绝也在她意料之中,但是谢氏主家后续所为让她看不透。一道谜题答案便能解决的事,非要折腾的这么麻烦,只能说明滕州府谢家太祖母当年的谜题答案另有隐情——而洛浮生想要寻找的那样东西,正好与谢家太祖母有关,滕州府谢家分支没有,就肯定在徐州谢氏主家,谢氏主家当年会助力滕州府谢家太祖娶到太祖母,怕是与她一样,知道这位奇女子的另外身份,并非只是简单的为了谢家在滕州府的地位……那么,她要找的那样东西,与滕州谢家太祖母当年的谜题,到底有没有关系呢?

    如果飞魄真的去提醒了沈魄,沈魄定会想尽办法追究谢烟欺诈之事,到时不知要带来多少麻烦……但是飞魄真的会吗?

    见洛浮生陷入沉思,真的在思虑他方才那话,飞魄苦笑,他不过是斗嘴斗习惯了与她这么一说,这丫头竟然当真,看来他们之间的关系还是远得很呢。

    “其实,想要我闭嘴也挺简单的。”飞魄决定主动给洛浮生提供解决办法。

    “你想怎样?”洛浮生警惕地瞪着不怀好意的采花贼。

    “你只要告诉我,你是怎么在半个时辰内,变成穆晓晗的就可以。”

    “……”

    看来这事着实困扰了飞魄许久,不然难为他还惦记着,洛浮生挠挠后脑勺,心想告诉他也无妨,此方不得要领,不经过严格训练,即使知道了方法也学不去。

    “好吧……”洛浮生从怀中掏出一个布包,掀开一角,飞魄只觉眼前银光一闪,定睛看去,露出的那角上排着几枚银针。

    她正欲跟飞魄解释,忽然有人从身后撞来,两人硬生生被撞开,尤其洛浮生,差些跌进旁边的田埂里。

    撞人的是个半大孩童,撞开他们二人后也不曾停下道歉,闷着脑袋就往前狂奔。

    飞魄眼疾手快拉住洛浮生,却见她朝着四下地面一寻,急道:“我的银针!”

    飞魄一顿,下意识摸向腰间,眯眼道:“我的钱袋子也没了。”

    “小贼别跑!”

    洛浮生拔脚就追,连驴都不要了。

    “……”

    飞魄打了激灵,也快步追去。

    职业习惯,他对贼这个字有条件反射。

    卷二 瑞蚨还币来 第二章 再富也有要饭人

    在大梁,若是穿着不俗,自称姓谢,必会受人高看。

    自大梁建朝以来,商人的地位并不高,尤其是在先帝梁武王时期,因战争频发,有商人投机取巧发战争财,囤积铁粮再高价卖出,成为百姓哀鸿遍野流民四起的诱因之一,朝廷为此一再打压商人的权利。不少商人为保住家业,便会通过上缴一定银财捐一顶官帽子,诸如员外郎,上文中的滕州府穆员外便是如此而来,而谢员外则是人送的敬称,并非是真正的员外郎。也是凭着这顶官帽子,作为地方商人的穆家才能与大梁首富谢氏一族的分支分庭抗礼,在滕州府这块地界上,俩家平分秋色。

    你若问,既然如此谢家为何也不捐顶官帽子?

    这就要从大梁建国开始讲起。

    梁朝建国圣祖打江山时,手下有五员虎将,分为谢、王、韩、陈、石,此五人兼具文武谋略,为大梁立下汗马功劳。圣祖登基三年,谢氏请辞告老还乡,允诺后辈子孙绝不入朝为官,换到圣祖一块免死金牌,其效力可延至谢氏世代后辈子孙。五虎战将由此只余王、韩、陈、石四将,后王、韩、陈三人分别归还兵权,担任文职,唯石氏一族镇守南疆常年不入朝,不问朝中事,只从君王一人命。至此,兵权全部重回圣祖手中。

    不得不说,这五虎将皆深明“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才保全了各自家族。几百年来,皇位更迭不止,王、韩、陈三家随着朝政权利的更替沉沉浮浮,不曾消亡。石氏为武,忠心不二,战事一过便立即上缴兵符归还兵权,深受当政者信任。谢氏祖先归乡之后,白手起家,成为江南一带有名的义商,而后凭借强大的人脉关系逐渐吞并了东南一代的大小商行,等盐、铁、棉等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物品全部掌控在谢氏一族手中后,才引起朝廷的重视。

    谢家祖先在圣祖发作之前,通过位列九卿的掌管国家财政大权的大司农向圣祖建议,诸如盐、棉、丝绸一类与国家经济息息相关的流通之物,经商者需定时向国家缴纳税银,得到国家认可之后方能在民间流通,若私售盐粮则有牢狱之灾。此法得到了圣祖的认可,在全国内大力推广,也就此为大梁后世的经济繁荣垫下了基础,谢家不仅没有受到打压,反成纳税大户,以重诚信守承诺为从商宗旨的谢氏子孙在大梁朝遍地开花,名声享誉四海。

    谢氏一族的子孙虽世代不得为官,却富可敌国,各地方官员都对谢氏子孙礼让三分,加之谢氏一族常在国家不平之时开仓放粮,救济难民,在民间的风评也很好。故此凡是谢氏子孙,不管走到大梁朝的哪个地方,都会受到礼遇厚待。

    作为谢氏一族主家所在的徐州,是大梁朝东南一带

    分卷阅读54

    -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