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分卷阅读77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作者:剪风声

    分卷阅读77

    处是重头戏,需详写,下章也没能解决,心急的可以攒一章一起看,下下章女主千里救夫终得愿。

    mua~

    p.s.写这文之前,我竟然不知道马来西亚还分东马来和西马来………原谅高中会考后就再没碰过地理的我………

    第52章 52.

    眼下最重要的, 是尽快找到那个司机。

    主意一拿定,李不琢稍微安心一些, 不停嘱咐喻融:“你有消息一定要马上告诉我。”

    “知道啦!”

    暮色四合, 街灯依次点亮, 头顶的天空由深蓝向墨色渐变。

    去地铁站的路上, 李不琢问:“对沈蕴之来说,沈初觉能值十亿吗?”

    喻融高深莫测地笑了笑, 说:“如果我说能值二十亿,你信不信?”

    “我……”李不琢一时语塞。

    “没钱的时候总觉得钱很重要, 有钱了当然觉得命更宝贵。”喻融仰头看向远处那些亮起灯光的窗口,轻叹, “有些事情, 当事人受主观左右, 旁观者可能看得清楚一些。对于沈蕴之,他每一个表情, 每一个动作都有很多人解读。站在他的位置,我反倒认为, 真的想爱一个人,就离他远一点。”

    李不琢喃喃:“离他远一点……”

    看她费解的神情,喻融失笑:“哎, 你当我胡说八道好了。南燕什么时候到?”

    “沈蕴之说,她晚上到。”

    “那你好好安抚她,沈蕴之既然不报警,说明他肯定有底气应对。反正她担心也没用的。”

    “好。”

    然而等李不琢回到酒店才得知, 南燕根本没来,她一下飞机直奔沈家去了。

    李不琢心事重重地回到房间,稍作停歇,喻融就打来电话,说查到那个司机了,但只知道姓名年龄和工作情况,别的一概不知。

    喻融为难地说:“真是开眼,我第一次知道原来进华澍的车队那么容易?没有任何家庭信息,只有一行过去的工作记录……哎,这个人十年前在砂拉越的炼糖厂上班。十年前?那我要找一下马志德。”

    “谁?”听到这个名字,李不琢下意识握紧手机。

    喻融顿了下,困惑地重复:“马志德,你认识吗?matthew?”

    “不会是……在旧金山开了粤菜馆和武馆的……”

    “对对!你也认识?”

    李不琢一下忘了说话,何止认识,那是她在美国的监护人。

    *

    当年她去美国的手续,是庄佩茹办妥的。

    临走时她言简意赅地说,到了那边,会有人接应,那个人叫马志德,英文名是matthew。然后给李不琢发了照片,让她别认错。

    其实李不琢考虑过不走,离乡背井怎么说也是件大事,只要庄佩茹向她认错,保证今后和林善培断绝来往。

    可没几天,又让她撞见那两人从另一家宾馆出来。

    马志德那会年近五十,黝黑皮肤,地中海头型,脖子上一根细细的金链条,看人总眉头紧蹙,一脸不高兴的样子。

    他佝着背,见到李不琢,上下打量一通,粗声粗气地说了三句话:

    “晚上九点以后不准出门。”

    “去哪里要和我汇报。”

    “好好念书。”

    不过这三条她都犯了,每次把他吓出一头汗。

    李不琢看他锃亮的脑门上沁出豆大的汗珠,不停擦拭,气鼓鼓瞪着她,却从来不说重话的样子,有点温暖。她心想非亲非故,他居然这么担心。

    从念语言学校,进入当地的高中,到考大学,每一件他都亲历亲为。

    李不琢想过自由自在的生活,根基又浅,便无心考学。后来她进入当地社区大学读计算机,扬言要把马志德的餐厅和武馆智能化。

    马志德对此一声呵呵。

    受他多年照顾,李不琢对他却一无所知,他也从来不问她的旧事。这种对彼此空间的足够尊重,让李不琢感到非常安全且舒适。

    偶尔问起他怎么和庄佩茹认识,他每次都说“因缘际会”,就飞快掠过。

    李不琢起初还奇怪,他明明是梅县客家人,如何跟千里之外的庄佩茹“因缘际会”。不过晾着晾着,也便不在意了。

    如今才知道,他竟然和沈家有关联。

    *

    “马志德是沈蕴之的旧部,二十岁就跟他一起打天下了。后来发生了一场意外,有人想暗.杀沈蕴之,马志德帮忙挡了一枪,背部中弹。那以后,他就离开了沈氏,说去美国开餐厅养老。四十岁养老?我才不信。”喻融在线那边揶揄。

    随后想起正事,他清了清嗓子:“哎,这些事情以后再说。砂拉越的炼糖厂当年可是他一手建立的,他选的地址,他挑的人,所以问他最合适!”

    李不琢被重重往事压得吐不出一个字,半晌才艰难地咽了咽喉咙,说:“那个炼糖厂,你不知道吗?”

    “十年前就关门啦!沈蕴之一个新加坡人,在马来西亚的白糖市场坐稳了寡.头垄断地位,你觉得大马政.府会坐视不管吗?”

    “那糖厂……”

    “现在那边的甘蔗地全部推倒了,改种油棕。所以糖厂的情况,我们年轻一辈并不清楚。”喻融顿了顿,又说,“这样吧,我现在去找你,路上我跟matthew联系,你等我的消息。”

    “……好。”

    挂了线,李不琢从之前的窒息中解脱,稍微能喘气了。

    难怪马志德那副挺不直腰背的模样,原来受过枪伤。再想想他那张历经沧桑的脸,李不琢突然愧疚过去在他那总惹是生非。

    既然他是沈蕴之的旧部,那她去美国……不会和沈初觉有什么关系吧?

    李不琢惴惴不安地在房里走来走去,半天也理不出头绪,索性跑去外面等喻融。

    临近春节,酒店大门挂上了红灯笼,路的两边也吊起了彩灯,一派喜气洋洋。

    夜晚的气温没有下降多少,却染了凉意,潮湿的风贴着皮肤吹来。李不琢走得匆忙,只简单穿了薄t和牛仔短裙,在路边等喻融的时候忍不住跺了跺脚。从她身边走过的人群带着各种口音,英语、印度语、马来语或是中文。她抬头看见夜晚的天空有浮云流动,瞬间有些恍惚。

    随后听到喻融的声音:“不琢,我打听到了,那个司机住女皇镇。”

    *

    确切说,那个叫辛格的司机住在女皇镇的组屋。

    女皇镇是新加坡建屋局首批组屋的兴建地点,此后的不同年代,区内陆续建起不同样式的组屋,开启了这个国家的许多历史记忆。

    为了赶时间,喻融拉着李不琢搭乘的士过去。

    在车上,她神情凝肃地问:“matthew怎么和你说的?”

    喻融说:“我刚报上名字和年龄,他立马就给出家庭住

    分卷阅读77

    -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